:::
《柯碧莉亞》的演出,顯出國內搬演古典芭蕾舞劇的諸多問題。(許斌 攝)
舞蹈 演出評論/舞蹈

克難的饗宴,堅持的熱情

台北芭蕾舞團去年十一月起,便開始「芭蕾饗宴」一系列的巡迴演出,最令人動容的,是看見許多已經進入社會的舞蹈專業學校畢業生,在薪水微薄的情況下,依然在舞蹈界中,秉持原有的熱情,努力不懈,忠於所愛。

台北芭蕾舞團去年十一月起,便開始「芭蕾饗宴」一系列的巡迴演出,最令人動容的,是看見許多已經進入社會的舞蹈專業學校畢業生,在薪水微薄的情況下,依然在舞蹈界中,秉持原有的熱情,努力不懈,忠於所愛。

台北芭蕾「芭蕾饗宴」

11月16〜17日

台北國立藝術敎育館

近年,除了一連串的俄國芭蕾及其他外國舞團點綴式地來訪之外,台北芭蕾舞團去年十一月起,便開始「芭蕾饗宴」一系列的巡迴演出,在經費顯然不足的情況下,依然推出古典芭蕾舞碼《柯碧莉亞》,實在難能可貴。另一項幾乎是該團傳統之一的做法,便是廣納舞蹈家爲其編舞,因此在這次公演的舞碼中,依照慣例,介紹兩位台灣舞壇新人──黃建彪與曾鐘霖。兩位因爲是新人,舞作中雖不乏可議之處,卻皆各有所長。最令人動容的是,看見許多已經進入社會的舞蹈專業學校畢業生,在薪水微薄的情況下,依然在舞蹈界中,秉持原有的熱情,努力不懈,忠於所愛。我想就是因爲這些人,與舞團主事者的堅持,我們國內的舞團才能在經費欠缺的情況下,仍然努力地求生存。

技巧性高的《思考》

台北芭蕾以曾鐘霖的《思考》做爲開場的舞碼。顯然,曾鐘霖在編舞的經驗上並非十分豐富,《思考》這一支技巧要求相當高的舞作,並不適合當晚演出的舞者,但是舞蹈的風格與動作上的創新,卻顯出編舞者想在古典芭蕾的傳統內求突破的企圖。整支舞作的結構流暢且乾淨,若假以磨練,曾鐘霖編舞上風格的建立,應是指日可待的。

《灰色的甜蜜》與《頌歌》是由剛來台灣不久的編舞家黃建彪所編。整場演出最令人興奮的,大概就屬這兩支舞了。結構嚴謹,語彙豐富不說,最重要的是動作的設計,竟能使表演經驗不那麼豐富的舞者們,看起來個個都聰明、靈俏、又敏感、纖細。由於技巧上的難度適中,舞者們游刃有餘,因此觀衆能很舒適、放鬆地悠游於芭蕾的純淨之美中,並自由地呼吸編舞者透過舞蹈所傳達時而激越,時而肅穆,時而歡愉,時而憂傷的情感。

黃建彪凸顯舞者質地

《灰色的甜蜜》是一支憂傷又昻揚的双人舞,舞蹈中男女動作的互相扶持與拉鋸,像是在幽幽地訴說一對相愛卻個性不合的戀人,在極快樂與極痛苦的中間地帶游走,愛情變成了灰色的繩子,緊緊地纏住了兩個人的心,剪不斷,理還亂。十七日當天演出的女舞者王幸華,技巧紮實,雖與男主角張翊軒的配合顯出些微的不順暢(並非指技巧的錯失,而是指動作力度上一點點的不諧調),卻恰恰將兩人痛苦的掙扎,更赤裸裸地表現出來。我們固然願意看見優雅的哀愁,但是原始的粗野,卻也能引起另一種想像空間,雖然相信黃建彪對這支舞的原意是優雅與流暢,但演出卻令我想起六〇年代後現代的舞者們,努力地抛棄技巧在人們身上的桎梏,就是爲了要重新拾回人們自然動作中的原始氣息,而這正是《灰色的甜蜜》所呈現給觀衆的。

黃建彪在《頌歌》這支舞作的編排上,則完全揚棄了追求輕盈之美的硬鞋技巧,而以芭蕾的簡約線條加以人體關節的角度設計,配合音樂的曲勢,建構了一支強悍又內斂的作品。有趣的是,《頌歌》令我想起了尤里.季利安(荷蘭舞蹈劇場的編舞家)改編的《婚禮》,無論動作的設計或舞台空間的鋪排,這兩支舞作皆有神似之處。無論如何,黃建彪不愧爲一位資深的舞蹈工作者,他令舞者們在這支舞作中,各個都顯得有智慧、有氣度、又易感。特別是獨舞者康邠如在這支舞碼中,顯出了對動作與情感的完全掌握。她如處子一般,對自己所嚮往的熱情奉獻,又在奉獻的過程中,面對疑懼的考驗,最後如浴火鳳凰,衝向情感與崇敬的最高峰。但願康邠如對舞蹈的熱愛與摯著能如《頌歌》中所表現的那種生命的悸動,如此她的表演前途必是不可限量的。

古典舞劇的上演難能可貴

「芭蕾饗宴」是以舞劇《柯碧莉亞》第二、三幕做爲演出的結尾,雖然台北芭蕾意圖以舞劇的高潮爲演出劃上高亢的句點,但看了《柯碧莉亞》之後,卻引起了我許多的思緖。第一、經費的明顯不足,導致道具與佈景的因陋就簡。國外舞團一場舞劇的演出,只須支付相當的製作費用,乃因服裝、佈景、道具都是經年流傳下來的。反觀國內,因無職業芭蕾舞團,每一個舞蹈團體要演出古典舞劇時,都必須面臨龐大製作費的壓力,若隔年再演,又因無舞團組織,必須面對重新訓練舞者的困難,而不見得可行,如此製作了一次的佈景、道具便就此經年擱置,造成經費、物資的浪費。第二、舞者的經驗不足,主要在於缺乏職業舞團有組織、有系統的表演訓練,致使平日訓練有素的舞者,在正式表演時,因爲怯場,無法達到練習時的水準。第三、男舞者的缺乏,導致「柯碧留斯」這麼一位重要的舞劇角色,在製作人沒有舞者可選擇的情況下,只好借重演員來詮釋,但舞者與演員的肢體表現,畢竟不同,如此必然造成舞台上表演風格的不統一,及藝術表現上的不精緻。但是男舞者的極度缺乏,實肇因於工作前途的不確定性。我想政府在規劃舞蹈藝術敎育的同時,也應宏觀地計劃一下它在社會中的發展方向。

總體而言,台北芭蕾的努力及發展方向是値得稱許的。讓我們在爲台北芭蕾鼓勵的同時,也別忘記爲舞團中的舞者們喝采,因爲在亮麗靑春的歲月中,他們情願爲舞蹈放棄了許多年輕人的享受與恣意。

 

文字|唐碧霞  國立台灣藝術學院副教授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