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具中國文人氣質的鋼琴家傅聰(陳建仲 攝)
音樂

融會美學精華,凝聚為指尖下的哲思

人生七十,鋼琴大師傅聰再度訪台

被稱為「中國的鋼琴詩人」,傅聰所彈奏的蕭邦,一直都是世界樂壇視為珍寶的詮釋,這詮釋背後,是什麼樣的學識養成?而又是什麼樣的人生帶來這個詮釋的靈魂?剛進入人生第七十年,傅聰的人生圖景仍然不斷地加入新色彩,且讓我們在明媚的春天裡迎接大師的樂音,並向大師說聲:生日快樂!

被稱為「中國的鋼琴詩人」,傅聰所彈奏的蕭邦,一直都是世界樂壇視為珍寶的詮釋,這詮釋背後,是什麼樣的學識養成?而又是什麼樣的人生帶來這個詮釋的靈魂?剛進入人生第七十年,傅聰的人生圖景仍然不斷地加入新色彩,且讓我們在明媚的春天裡迎接大師的樂音,並向大師說聲:生日快樂!

傅聰鋼琴獨奏會

■ 演出時間與地點:

4月10日  新竹市立演藝廳
4月11日  台北國家音樂廳
4月17日  高雄文化中心至德堂

「那是真正的蕭邦;華沙與巴黎的蕭邦。那巴黎,是海涅(Heinrich Heine)與年輕李斯特的巴黎。我可以聞到那花、那雨及沙龍;那是旋律與優雅。」一九六○年,赫曼.赫塞在廣播中,第一次聽到中國鋼琴家傅聰所彈奏的蕭邦,如是寫道。

家學深厚,造就鋼琴詩人

自一九五五年在蕭邦國際鋼琴大賽中獲得第三名與「最佳馬祖卡演奏獎」之後,傅聰即被西方世界視為詮釋蕭邦音樂的翹首。除了完美的演奏技巧之外,他與蕭邦同樣擁有顛沛流離、與家國生別死離的命運,兩個民族相似的歷史演變,或許是作曲家與演奏家靈魂如此貼近的原因。然而傅聰之所以成為一位音樂家,乃至藝術家,與他深厚的家學有著緊密的關係。

傅聰是中國文學家與名翻譯家傅雷之子,幼年時只上過幾年小學,其後均由傅雷親自培植教育。傅雷本人即是位渾然天成的大家,舉凡文學、戲劇、美術、語文、哲學思想,都有深厚的底子與獨到的見解。此外,當時在上海傅家出入的不乏藝文界的菁英,包括了傅雷好友鋼琴家雷垣。傅聰自三、四歲起,便在父親的帶領下聆聽古典音樂,七歲由雷垣啟蒙,九歲再隨李斯特的嫡傳弟子梅百器(Paci)學習。

美學融會貫通,演奏能出能入

儘管傅聰認為,自己即使已超越了父親的年紀,學養內涵卻仍不及父親的一小部分,但是自小活在對文化的景仰與對美的追求中,傅聰自有同代與後代音樂家所無法跟進的修為與內在。他在藝術的大國度裡,融會貫通,完全沒有當下許多音樂家常見的狹隘與劃地自限。

比如說,他曾在自述中提到,莫札特的歌劇奇妙的地方在於,觀眾可以感覺到他在作戲,但同時這戲裡面的感覺是真實的。延伸到演奏,就如《傅雷家書》中提到的,音樂一定要「能出能入」,就是在彈奏的同時,也能反觀自己與聽到自己的聲音,從而更加嚴謹控制自己的彈奏。這種「能出能入」是莫札特、莎士比亞及中國戲劇相通之處,也是其高妙之處。

這種吸取各方藝術精華、轉化為音樂詮釋的哲思,再反轉成對藝術的審美觀察,是傅聰最足以令當下音樂家們省思的地方。不管東西方,都認為傅聰深具中國文人的氣質,所彈奏的音樂也凝聚了中國文化的精隨。然而傅聰本人卻明白指出,中國文化的精隨是在靈魂裡的,在具體的作品演奏時,海頓應該還是海頓、莫札特應該還是莫札特,在演奏這些作曲家的作品時要研究作曲家的內心世界。這無疑是對後輩音樂家最實際的建言。

人生七十,展現何種風景?

這次來台舉行獨奏會,適逢大師踏入人生第七十年,演奏曲目包括了古典樂派的海頓、貝多芬,也包括了浪漫時期的舒伯特、蕭邦,更帶來一首中國作曲家宋撫元的四首琴詩。人生第七十年,凝聚的是何種智慧?呈現的又是何種風景?傅雷曾在家書中對傅聰說:「我多少年來播的種子,必有一日在你身上開花結果──我指的是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而我們又何其有幸,能得以親臨這花與果帶來的芬芳?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藝術家的哲思-傅聰其人其語

◎ 音樂是抽象的,是心靈的語言,在時間上是永恆的,在空間上是全宇宙的,不應該有任何局限。

◎真正偉大的作品永遠比所有最偉大的演奏家更要偉大。

(整理╱林芳宜)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