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頓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海頓老爹,就是讓人安心!
海頓在世時,就有了「海頓老爹」的稱號。一是來自於莫札特;他與莫札特相識時,海頓約莫五十二歲,對於才廿八歲的莫札特來說,海頓的確是「老爹」。二是來自於海頓的樂團團員,出自於對海頓的喜愛與敬意。海頓對待團員並非一面倒的威嚴,而是慈愛,私底下海頓會協助團員與其家人遇到的困難,在王公面前,也守護著團員們的福利。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海頓~無聊!不無聊???
嗯~這究竟是個標點符號的問題,還是個無聊不無聊的問題? 海頓爸爸(Papa Haydn)在音樂史上是位有名的音樂家。今年適逢他逝世貳百週年,整年都可聽見紀念他的音樂。隨著他的紀念專輯不斷增加,有人說他的音樂無聊,也有人說他的音樂不無聊,但究竟是無聊還是不無聊?讓我們一起來探索下去!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從微弱到輝煌的「自由之火」
海頓、莫札特與貝多芬之間的「古典」奧秘
艾斯特赫基親王坦邁大方的人格特質,賦予海頓充分的自由,給予海頓無虞的創作空間。這一來,巴洛克時期那種音樂家和雇主之間的主僕關係,得到一種無形的默契轉換。一種看不見珍貴的、充分的自由,在海頓手中化成藝術家精神的雛型;甚至,可以說默默地立下一種里程碑似的典範即在皇室的支持下,經由自覺的萌發,逐漸脫出「制式」的「作曲規定」,馴至一種人格奮力成長的自我要求過程,最後,終成大師一格。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他們仨!今年繚繞德國的樂音
今年適逢古典音樂三位重量級作曲家的重要紀念週年韓德爾逝世二百五十週年、海頓逝世二百週年與孟德爾頌的二百週年冥誕。紀念週年往往是節目策展人最好著力發揮的主題,不但可以在這個機會裡盡現作曲家的豐富面貌,也是音樂會行銷的利器;在音樂資產豐富的德國,即有三個音樂節分別聚焦以上三位音樂家,擺出不同凡響的音樂饗宴。
-
特別企畫 Feature
俄羅斯音樂家的莫札特情結
真要舉引證哪幾位作曲家深受莫札特影響,有如引證季節更替對人類生活影響一般困難,雖有時間、空間之隔,後人仍藉著許許多多的前人獲其澤被,對於俄羅斯音樂家而言,莫札特有如空氣、陽光、水一般,無論是哪一種領域,貝多芬、巴赫、莫札特的音樂無不是最基本的訓練典籍。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後宮誘逃》到《魔笛》
莫札特在維也納的最後十年
從《後宮誘逃》到《魔笛》,正是在莫札特人生的最後十年內完成的,這十年也剛好就是他定居維也納的十年。在這十年間,他完成了許多風華璀璨的作品,他的人生又同時發生了什麼,伴隨著他完成這些傳世歌劇呢?
-
音樂
誠意十足,讓樂迷喜出望外
下半場理查.史特勞斯交響詩《英雄的生涯》,拉圖認為理查.史特勞斯《英雄的生涯》表面上講他自己,其實另有所圖。於是將這首一般認知下耍弄漂亮管絃樂法的作品,巧妙賦予罕見的精神深度。樂團在此充分展現天下無敵的氣勢,合奏精密度天衣無縫,動態對比幅度寬廣,絃樂如歌,木管香醇,銅管似金,所有環節均無懈可擊。
-
藝號人物 People
清晰,是演奏巴洛克音樂的第一要素
享譽合唱界,海慕特.瑞霖是世界樂壇公認的巴赫權威,四月應台北愛樂合唱團之邀首度來台指揮全本布拉姆斯《安魂曲》音樂會。 身為德國斯圖加特巴赫學院創辦人暨藝術總監、美國俄勒岡巴赫音樂節藝術總監,海慕特.瑞霖曾以十四年的時間完成全套巴赫清唱劇錄音,是史上第一套完整巴赫清唱劇錄音;二○○○年,由他指導國際巴赫學院所完成的巴赫作品全集一百七十二張錄音計畫,奠定其在古典音樂界的威望。 在海慕特.瑞霖下禢的台北西華飯店,本刊特邀樂評人陳國修進行了一場如沐春風的訪談,表情豐富的海慕特也提出一般人如何循序漸進地聽巴赫聖樂作品的建議。訪談前他正研讀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總譜,因為七月份他將赴委內瑞拉卡拉卡斯演出,由女兒擔任小提琴獨奏。
-
音樂招風耳
德弗札克,從小就在你身邊
偉大作曲家群像裡,神祕、瘋狂、背德的天才幾乎是主流命格,只有德弗札克與海頓最健康,最有逆來順受的個性。倘若德弗札克曉得自己的小品,被當作幼稚園遊藝會雨傘舞、俚俗布袋戲、乃至火車過站「當心水肥」的戲謔配樂,恐怕不會在意,甚至會心一笑。
-
音樂
「敢」彈海頓的年輕人
一向被誤解為簡易、天真,且沒什麼驚人效果可發揮的海頓奏鳴曲,郎朗的詮釋在清晰高貴中,還能突顯出該曲經常被忽略的層次感與戲劇的起伏性。
-
音樂
融會美學精華,凝聚為指尖下的哲思
被稱為「中國的鋼琴詩人」,傅聰所彈奏的蕭邦,一直都是世界樂壇視為珍寶的詮釋,這詮釋背後,是什麼樣的學識養成?而又是什麼樣的人生帶來這個詮釋的靈魂?剛進入人生第七十年,傅聰的人生圖景仍然不斷地加入新色彩,且讓我們在明媚的春天裡迎接大師的樂音,並向大師說聲:生日快樂!
-
音樂
女性而斯拉夫風味的彈奏
特魯爾的彈奏總是深入樂曲其中而非置身於外地掌控大局,與德奧傳統的「精神性」及樂曲結構為彈奏重點的詮釋哲學不太相同。貝多芬的作品一百一十一號奏鳴曲為貝多芬所作之最後一首奏鳴曲,曲中的悲劇性及精神性精聚力反映出人生的抽象掙扎與對比抗爭,然而在特魯爾的彈奏中變成了抒情、美妙的旋律刻劃與吟唱。
-
音樂
神聖的創世感動,因海頓的樂聲而起
在簡寬弘指尖下流瀉的《創世紀》,表露了對海頓的景仰,也化為他對上帝最虔誠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