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乃箏
-
戲劇 掀開校園霸凌的潘朵拉之盒
《花吃花》 殘酷的真實青春物語
二○一七年拿下第五屆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單元最佳戲劇獎的《花吃了那女孩》,是武漢傳媒學院老師楊哲芬以校園霸凌為背景編導之作,表演工作坊導演丁乃箏以此卅分鐘短篇為基礎,發展為長篇作品《花吃花》,找來簡嫚書、孟耿如擔綱,重新詮釋這部衝擊人心的青春殘酷物語。
-
戲劇
短打節奏的生活教戰 再現島嶼眾生百態
表演工作坊新作《台北男女》改編自二○○三年的荒謬喜劇《亂民全講》,劇情從當年的社會觀察報告,進展為現代男女夾縫中求生存的生活教戰手冊。《台》劇由丁乃箏執導,她以《亂民全講》為基礎重新改寫劇本,進到排練場再與演員即興發展,幾乎全新的演員組合,將以「短打」的節奏,帶著觀眾笑看現下島嶼的眾生百態。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這是真的》 與張愛玲共舞愛情
繼二○○一年與香港導演林奕華合作《張愛玲,請留言》之後,導演丁乃箏再續「張」緣,以張愛玲的極短篇《愛》為本,編導新作《這是真的》,全劇以愛情為軸線,畫出一個圓弧,情境與場景拼貼,遊走寫實非寫實之間,沒有邏輯明確的起承轉合故事,也沒有貫穿全戲的角色或情節。並邀來舞者陳武康、蘇威嘉和葉名樺,與謝盈萱、時一修與劉美鈺三位劇場演員,一同探索舞蹈劇場的變換可能。
-
專題
丁乃箏 在香格里拉的電影初體驗
在二月底上檔的電影《這兒是香格里拉》,片名讓人感到熟悉這不是與表演工作坊資深演員兼編導丁乃箏所導的音樂劇同名嗎?沒錯,這正是丁乃箏的首部銀幕導演處女作,雖然與之前的音樂劇同名,卻是完全不同的故事。而且第一次當電影導演的她,就挑戰在高原拍攝,期間種種艱苦歷程,卻完全沒嚇倒她,她還說「拍電影是件太迷人的事情,做電影導演太有意思,拍了一部就想繼續拍。」
-
演員的庫藏記憶
回味,人生啊!
思念過去的人和事,從來沒有停止過。端詳熟睡的妻子和小孩,也一直是我愛做的事。明明是很辛苦的路途,我卻沒有氣餒過;看到贏的時候,卻有莫名的躁進。
-
戲劇
生命輪環的失落
香港版《如》劇因為演員經驗的相對接近,這種落差的影響就能調至最低。目前表坊版中有些演員的顏色畢竟是太亮了,這固然是精采的演出;然而整體卻也就無法調和出一種溫柔婉約的色澤。
-
特別企畫 Feature
《如夢之夢》答客問
特殊的劇情結構、特殊的演出長度、特殊的舞台空間,讓《如夢之夢》成了一齣重製難度非常高的戲,既使如此,《如夢之夢》將第三度搬上舞台,本刊特邀曾擔任《如》劇第一版演出執行製作、本身也是導演的資深劇評人傅裕惠,專訪「造夢者」賴聲川,談談他如何「把劇場變成道場」。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悠悠半生緣
張愛玲,這位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孤絕才女,永遠是個話題。拿起放不下,因為文字裡俱是絲絲扣扣的情又淡淡遠遠的冷。 《半生緣》是張愛玲的成名作,好緣份不一定有好盡頭,沒有在對的時間做對的決定,錯過了也就如劇中人曼楨對世鈞所說:「我們回不去了。」細細叨叨、分分合合的人物與滄桑,只有半生緣。 去年,兩岸三地合作在香港演出的《半生緣》,將在六月搬上國家劇院,鬼才創作者林奕華大膽以「唸書讀本」的方式排演這齣戲,三個小時的戲裡,沒有一個字不是從小說裡拿出來的。 女主角顧曼楨由台灣演員劉若英出任,男主角沈世鈞由北京國家話劇院廖凡扮演,而姐姐顧曼璐則由表演工作坊的丁乃筝担綱。本刊特邀該劇導演林奕華現身說法,以「性格,決定了愛情與命運」的角度切入,解讀這部小說。 從前年的《張愛玲,請留言》到這次的《半生緣》,台灣女演員丁乃箏和林奕華合作上了癮,她如何在這一齣戲裡,打破觀眾對顧曼璐的刻板印象。PAR走進排練場,與丁乃箏一起尋找劇中人。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演出「張愛玲」,顛覆「顧曼璐」
想到和林奕華排戲的初體驗,心中的惶然仍讓丁乃箏記憶猶新。不過,從合作《張愛玲,請留言》的忐忑到如今詮釋《半生緣》中顧曼璐的優遊自在,丁乃箏的演員生涯不僅打開另一扇窗,同時對於演員尋找角色的過程似乎更有一番新體驗。
-
台前幕後
貝克特的烙印
對賴聲川而言,貝克特的劇作就是他的老師,他說:「貝克特教我太多太多東西了,要發掘貝克特、完成貝克特都來不及了,怎麼可能還去斷章取義地借用他、完成自己的藝術表現!」
-
台前幕後
歌舞尋覓桃花源
爲了做一齣屬於台灣的歌舞劇,表演工作坊一切力求完美。「做戲不只是要去強調題材的特殊或是隨著風氣而走,而是在心裡早已存著一個好戲的標準。」因此丁乃箏以做最好戲的準備,全力要到達心中的「香格里拉」。
-
戲劇
兩條旣平行又交叉的線
《我》劇有非常一統的結構,面對以「本我」與「男身」對話爲主調的內容,編導選擇以正反呼應或左右相對的二分結構。
-
戲劇
巧合和巧盒
《我》劇從一開始即使用對襯結構(Symmetrical pat-terns)一貫到底。劇情、對話、分景、視覺交叉線、音樂運用、人物,甚至次要角色的安排,皆束縛在前、後呼應,重覆相對、互補的框架之中,鏡面分隔的意象(mirroring images),引伸出實、幻之間主、客體的並置,篡升或消長。在現代戲劇創作中,很難再找到比《我》劇更工整,更可被預料的結構。
-
回想與回響 Echo
路還遠,夜還長
導演在劇場中的「全觀」功能,應以「引導」爲主。然而「一桌二椅」整套的活動,是根本的「導演核心論」,演員被視爲工具和棋子,缺乏整體可觀的表現。
-
即將上場
《運將、黑道、狗和他的老婆們》
表演工作坊九七春季公演推出這齣號稱「摸到政治邊緣的荒謬愛情喜劇」的新戲《運將、黑道、狗和他的老婆們》。 劇中敍述一位暗地裏坐享齊人之福的運將,在一次偶然機會中,救出了被關在狗籠子裡的黑道大哥大,由於一張掛在狗脖子的紙條,捲入了黑白兩道的恩怨裡,成爲媒體及警方追逐的焦點。這位博愛的運將如何保住兩座金屋中的大小嬌嬌? 導演蕭艾以娛樂詼諧的方式呈現人生的切面,而非直接在舞台上昭吿宣言。因此這次演出不論是資深演員乾德門或舞台新秀李建常、范瑞君、尹昭德、林如萍等,都在丁乃箏、蕭艾的導演之下,完成一齣具爆發力的作品。
-
台前幕後
《情聖正傳》:凡夫俗子的脫軌情想
《情聖正傳》主人翁最大的悲哀來自於生命的平凡。最有趣的部分則是平凡生活的脫軌出錯。
-
即將上場
表演工作坊「意外」登場
表演工作坊新作《意外死亡(非常意外!)》由金士傑執導,結合創意總監賴聲川聯手編劇,趙自強、丁乃箏、馮翊綱等擔綱演出。 經過許多「意外」改編過程,《意外死亡(非常意外!)》將《一夫二主》式的義大利藝術喜劇現代化,與當代時局巧妙融合,拼湊出極具創意的表演形式。全劇敍述一個看似神經病,但自稱是「生活中扮演各種角色」的無厘頭演員,在一次奇襲中被警察逮捕後,便趁機假扮成各種人物大鬧警局,在警局跳樓自殺「意外死亡」。主角千變萬化的造型,配合上機智逗趣的對白與肢體,穿梭在各種羅生門式的假設情境中,在快速瘋狂的喜劇情境中,抽絲剝繭,一步一步逼出了社會的現實眞相。
-
戲劇
狂戀啓示錄 評《戀馬狂》
表演工作坊向台灣觀衆介紹經典名劇的心願,果然有個好的開始。放眼舉步維艱的台灣劇壇,《戀馬狂》的演出應該是敲破種種舞台迷思的一陣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