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於一九○○年的費城管絃樂團,雖然成軍較晚,但也以精湛的「費城之音」與豐富的樂曲首演經驗,堂堂名列美國傳統五大交響樂團之一。在許耶爾、卡爾.波里、史托柯斯基、奧曼第、慕提、沙瓦利希等名家指揮的帶領下,建立斐然聲譽。今年則在現任音樂總監艾森巴赫的領軍下訪台,台灣觀眾又可以一賞這個名門樂團與明星指揮艾森巴赫的丰采。
PROGRAM 費城管絃樂團
TIME 6.3〜4 7:30pm
PLACE 台北國家音樂廳
INFO 02-27025131
在美國還是英國殖民地的時代,費城乃全美第一大城,也是文化首都,其地位直到一八二○年代才被紐約取代。如今它仍為全美第四大都市,擁有眾多名勝古蹟,這些珍貴景點最近在尼可拉斯.凱吉主演的賣座電影《國家寶藏》裡揮灑得淋漓盡致。
古典音樂方面,費城的發展腳步比起紐約、波士頓、芝加哥甚至辛辛那提、聖路易則稍嫌緩慢,當上述各地的職業交響樂團都已順利運作,一八九○年左右,當地大型古典音樂會卻還有賴波士頓交響樂團和紐約愛樂的支援,因此有識之士亟思創立永久屬於費城自己的交響樂團。到了一九○○年,德裔指揮家弗利茲.許耶爾(Fritz Scheel)指揮為陣亡將士遺族募款的慈善音樂會大獲成功,在各界熱烈支持下,遂正式成立費城管絃樂團,於十一月十六日演出第一場音樂會,當時成員一共八十六位。
曾演出超過一百三十位作曲家作品的世界首演或北美首演
一九○四年,該團邀請德國大作曲家理查.史特勞斯前來客席指揮,夫人鮑琳則擔綱女高音獨唱,留下重要歷史紀錄,而世紀鋼琴大師魯賓斯坦的美國首度登台,也是由他們擔綱伴奏。該團創團指揮許耶爾於一九○七年去世,樂團改聘當過馬勒副手的德國指揮家卡爾.波里(Karl Polig)接棒,他於一九○九年邀請俄羅斯作曲巨擘拉赫曼尼諾夫擔任客席指揮,此後樂團就跟拉氏建立了密切關係,後來曾為其首演第三號交響曲和第四號鋼琴協奏曲。波里一九一二年回歸祖國,音樂總監職位由管風琴家出身的英國鬼才史托柯斯基(Leopold Stokowski)接替。
史托柯斯基具有塑造偉大樂團的雄心壯志,積極任用最優秀演奏家,競爭力急速提昇,到一九一六年團員已經增加到一百零四位。他在位約二十五年,喜歡做各式各樣新穎的音響實驗,也熱心推廣現代音樂,曾演出超過一百三十位作曲家作品的世界首演或北美首演(包括馬勒的第八號交響曲、荀貝格《古雷之歌》、艾爾加的第二號交響曲、法雅《愛是魔術師》等名作),樂團順理成章堂堂進入美國傳統五大交響樂團之列(另外四大為紐約愛樂、波士頓交響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克里夫蘭管絃樂團)。
奧曼第塑造出著名的「費城之音」
一九三六年匈牙利指揮家奧曼第(Eugene Ormandy)披掛上陣,接任音樂總監,由於他徹底執行董事會所宣示「我們聽音樂是為了娛樂,而非來聆聽教誨」的指導原則,只安排受聽眾歡迎的保守曲目,因此位子坐得特別穩,直到一九八○年退休轉任「桂冠指揮」為止,在位長達四十四年,也塑造出著名的「費城之音」。所謂「費城之音」指的是:高度洗鍊與光滑的合奏,華麗且天衣無縫的圓滑線條,以及排山倒海的管絃樂巨浪。當時的長號首席格連.道森曾表示:「奧曼第運用音響就像雷諾瓦運用色彩一樣巧妙!」樂團首席諾曼.卡洛則提醒,樂器的優異品質也功不可沒。事實上,樂團所屬協會不但將諸多名琴借給團員使用,該團目前仍實施優惠貸款制度幫團員購置高水準樂器。
奧曼第退休前,指定英俊瀟灑的義大利指揮家慕提(Riccardo Muti)接替其職位,慕提排出許多該團先前從未演奏過的曲目(譬如以音樂會形式演出葛路克、浦契尼、雷昂卡伐洛和華格納的歌劇),還首度任命有史以來第一位駐團作曲家。他同時還將原先以奢華著稱的「費城之音」,逐漸轉化成隨樂曲之不同來雕琢變化多端的音質、音色。
根據部分團員的說法,慕提的要求比奧曼第更嚴格,因此樂團的質感更加精鍊、優雅,但是排山倒海的管絃樂巨浪則未若當年那般洶湧澎湃。一九九三年九月,曾任慕尼黑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音樂總監長達二十一年之久的德國名指揮沙瓦利希(Wolfgang Sawallisch)接替慕提,讓這個樂團重新回歸正統德奧演奏風格。他非常崇尚嚴謹古典精神,善於架構紮實音樂建築,大師級的威嚴贏得團員衷心敬重。有不少論者認為,沙瓦利許的領軍,使費城管絃樂團藝術水平達到創團以來的最高境界。
頂級音樂廳加持,「費城之音」持續引領風騷
二○○一年十二月,耗資2.65億美金建造的基莫爾表演藝術中心(Kimmel Center)落成啟用,費城管絃樂團常駐其中配置二千五百個座位的維里榮音樂廳(Verizon Hall)。此廳外形近似大提琴,音效奇佳,團員在舞台上可以毫不費力聽清楚自己和別人所演出的每個音符,因此絃樂群能夠將令人屏息的最弱音表現到驚艷的極致,而整體總奏之巨大爆棚能量也得以充分發揮。二十一世紀「費城之音」經過這個「現階段最高技藝」音樂廳的加持,無疑將繼續引領風騷,樹立不朽典範。
文字|陳國修 資深樂評人
從鋼琴王子變身的當紅指揮家─艾森巴赫
由於沙瓦利希年事已高決心退休,二○○三年九月起 將音樂總監重任移交給極為搶手的德籍指揮明星艾森巴赫(Christoph Eschenbach,一九四○年生)。艾森巴赫童年父母雙亡,由母方親戚收養,養母是一位優秀的鋼琴家兼聲樂家。他從小學鋼琴和小提琴,十歲那年聽過福 特萬格勒指揮柏林愛樂的現場音樂會,飽受大師「讓天使與魔鬼一起演奏」的震撼,立下日後投身指揮事業的宏願。
鋼琴王子轉型優秀指揮
接 著,他先隨科隆的舒密特教授及漢堡的韓森女士精進琴藝,一九六五年贏得瑞士琉森哈絲姬兒鋼琴大賽金牌,迅速成為德國樂壇寄予厚望的鋼琴王子,有指揮帝王之 稱的卡拉揚,還特地邀請他一起灌錄貝多芬《第一號鋼琴協奏曲》(DG版)。這個時期艾森巴赫所錄下的莫札特鋼琴奏鳴曲專輯(DG版),迄今仍被日本唱片藝 術雜誌《名曲名盤五百》選為排名第一的推薦盤。
一九七二年之後,艾森巴赫將事業重點逐漸轉向指揮。一九八二到一九八六年間擔任瑞士蘇黎世音 響廳管絃樂團首席指揮,一九八八到一九九九年間擔任休斯頓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一九九八到二○○四年間擔任北德廣播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二○○○年九月起擔任 巴黎管絃樂團音樂總監,此外,一九九四到二○○三年,還兼任芝加哥交響樂團夏季音樂節的總監。他曾表示,影響其音樂觀最深遠者,首推將克里夫蘭管絃樂團訓 練成世界頂尖勁旅的指揮大師塞爾(George Szell)。他特別景仰塞爾具有完整的音樂心靈,能細膩解釋其樂思樂想,並且用眼睛、控制力與知識來教導樂團而非依靠揮棒技巧。一般而言,艾森巴赫除了 被視為莫札特、貝多芬的權威詮釋者之外,也是現代音樂的積極推廣者。
永遠要為聽眾帶來新鮮的體驗
艾 森巴赫有一次接受媒體專訪時曾說,樂團、指揮和經理人的重要任務在於,為聽眾帶來新鮮的體驗。他接手費城管絃樂團之後,明顯朝此方向邁進,即使通俗如德弗 札克的《新世界》交響曲,他都做出標新立異甚至古怪的演奏,因此費城主要樂評人對其評價一直毀譽參半,還在「聽其言,觀其行」的階段。無論如何,艾森巴赫 還曾以強烈企圖心寫了一封長信,刊登在官方網站上跟愛樂大眾溝通。
二○○五─二○○六的新樂季,他則宣佈將親自指揮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全集, 並且請來沙瓦利希、拉圖、杜特華、泰米卡諾夫、范斯卡等強棒指揮,以及米多莉、提鮑德、布倫德爾、艾克斯、顧莉茉等當紅獨奏家,跨刀助陣。無論人事如何更 迭,費城管絃樂團的繽紛多彩,似乎永遠不會褪色!
費城管絃樂團小檔案
■一九○○年創立。
■歷史上重要的客席指揮:德國作曲家理查.史特勞斯(一九○四)、俄羅斯作曲家拉赫曼尼諾夫(一九○九)等人。
■一九三六年,匈牙利指揮家奧曼第(Eugene Ormandy)出任音樂總監,在位長達四十四年,也塑造出著名的「費城之音」風格。
■一九八○年,義大利指揮家慕提(Riccardo Muti)接任,首度任命有史以來第一位駐團作曲家。
■一九九三年德國指揮家沙瓦利希(Wolfgang Sawallisch)接任,樂團重新回歸德奧演奏風格。
■二○○三年起,德籍指揮明星艾森巴赫接任。
■自二○○一年十二月起,樂團長駐基莫爾表演藝術中心(Kimmel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