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拈花》中,舞者化為一個個善良而美麗的菩薩,化解世間眾生的迷障。(台北民族舞團 提供)
舞蹈 體驗禪悅法喜,品味禪舞風華 舞過一甲子

蔡麗華推出新作《拈花》

《拈花》共分成四幕,從〈觀想〉、〈行禪〉、〈幻境〉到〈拈花〉,以維摩詰居士貫穿全場,代表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會遭遇的各種變化情境。動作靈感來自於敦煌和雲岡石窟,蔡麗華兩度親赴考察,觀其雕刻壁畫之舞姿、服飾、法器而巧編成舞。

《拈花》共分成四幕,從〈觀想〉、〈行禪〉、〈幻境〉到〈拈花〉,以維摩詰居士貫穿全場,代表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會遭遇的各種變化情境。動作靈感來自於敦煌和雲岡石窟,蔡麗華兩度親赴考察,觀其雕刻壁畫之舞姿、服飾、法器而巧編成舞。

2006台北民族舞團—蔡麗華禪風舞作《拈花》

9/30〜10/1    2:30pm 

9/30  7:30pm 

台北市社教館城市舞台

INFO  02-85096695

世事紛擾,貪嗔痴幻境動輒牽引心緒,如蛇女般糾纏難解。在一片昏沉中,突然,沉重踏地的金剛杵步威攝八方,將眾生從迷昧昏睡中搖撼震醒!這是蔡麗華最新舞作《拈花》第三幕〈幻境〉中令人細胞震動的寫實喻景。從一九九五年應佛光山星雲法師委託編作《梵音樂舞—禮讚十方》,到二○○○年的佛教舞劇《異色蓮想》,資深舞蹈家蔡麗華六十歲菩提發心,大膽推出台灣首部禪風舞作《拈花》。

用太極導引來連結禪宗與民族舞

為什麼說是大膽嘗試呢?禪宗精神為「拈花微笑,以心傳心,不用言語,不立文字」,唯有寂靜的內心才能領會。將禪修化為舞蹈,需要「在寫實與抽象之間轉換,時而具象點題,時而烘托情境,妙不可言。」蔡麗華說明編舞訣竅。此外,在舞台時空、感知、舞者心境上都得變換。如何連結禪宗妙法與民族舞蹈?蔡麗華萃取太極導引來轉化銜接,在行禪、坐禪、立禪、動禪中,舞者以太極導引來表達律動能量,如鼓盪之氣流波波流竄。在身體上,要去除民族舞對外形和姿勢的關注,拋開矯飾做作,「在不經意中做出可能不完整的動作。」蔡麗華的舞作新詮,相當能體現禪風之自足自在。

用極簡肢體,舞禪風意象

《拈花》共分成四幕,從〈觀想〉、〈行禪〉、〈幻境〉到〈拈花〉,以維摩詰居士貫穿全場,代表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會遭遇的各種變化情境。動作靈感來自於敦煌和雲岡石窟,蔡麗華兩度親赴考察,觀其雕刻壁畫之舞姿、服飾、法器而巧編成舞。蔡麗華描述編舞心境:「舞者化為一個個善良而美麗的菩薩,化解世間眾生的迷障。」特別的是,這次由蔡麗華、胡民山、蕭君玲老中青三代聯手編舞,風貌將更加多彩;由朱雲嵩製作的音樂,融合梵唱、古琴、西藏樂器,樂音悠渺空靈;維摩詰居士則由具二十年修行經驗的舞者李為仁擔綱,蕭君玲、楊琳琳、賴怡伶皆是主要舞者,他們運用極簡的肢體,舞出禪風意象。

蔡麗華微笑說明:「我把舞蹈當成修行,而行住坐臥皆是修行,都可落實到生活層面。以後,可以教導社區民眾『行禪舞』,讓大家分享這種喜悅。」台北民族舞團於入秋時節,將展現禪舞之舒適況意,讓身體生命找到出口——「禪悅法喜」,這是舞作想送給大家的禮物。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