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齣戲表達了馬汀尼對過往美好的回顧(林鑠齊 攝)
目擊排練場REHEARSAL TIME

在「月光」中,尋找更美好的人生

馬汀尼和《威尼斯商人》

這個由「挑匣求婚」和「割肉償債」雙線交織而成的劇本,以往的詮釋多半以猶太商人夏洛克作為故事軸心,但此次馬汀尼選擇讓不惜為朋友犧牲性命的安東尼歐和試圖掌控自己愛情的波霞成為全劇核心,「我想讓觀眾看到這兩個世故的男女是如何面對問題、化解問題的。而所謂的問題,不僅在於表象的挑匣、割肉,更有他們內在所感受的失落與孤獨。」

這個由「挑匣求婚」和「割肉償債」雙線交織而成的劇本,以往的詮釋多半以猶太商人夏洛克作為故事軸心,但此次馬汀尼選擇讓不惜為朋友犧牲性命的安東尼歐和試圖掌控自己愛情的波霞成為全劇核心,「我想讓觀眾看到這兩個世故的男女是如何面對問題、化解問題的。而所謂的問題,不僅在於表象的挑匣、割肉,更有他們內在所感受的失落與孤獨。」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2006秋季公演《威尼斯商人》

10/27〜28  11/3〜4  7:30 pm

10/28〜29  11/4〜5  2:30 pm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展演藝術中心戲劇廳

INFO  02-33939888

深夜,偌大的排練場內,十幾二十個年輕演員在角落等待輪番上場,導演馬汀尼輕聲發出指令,演員和工作人員便迅速、井然有序地行動,將場中央變成一片悠悠吞吐著潮汐的海灣,隨後,幾個主要角色站在臨時搭起的港口岸上,聊起LV Party、聊起男女周旋的感情生活……他們是《威尼斯商人》中追求時尚享樂的海港新貴。馬汀尼在台下看著,不時發出笑聲,回應也是鼓勵場上演員的表現。

排練結束後,馬汀尼和幾個學生回到研究室,繼續討論導演調度、表演節奏、場景流動……略顯疲態的她調侃自己:「我覺得自己最近越來越像戲裡老是一臉愁容的商人安東尼歐,所有的事情都在手上腦中,這麼多……」

談起為什麼選擇執導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原本疲憊的馬汀尼雙眼一亮,說:「讓我先放一首歌給你們聽」。那是Lou Reed的〈Modern Dance〉,「我很喜歡這首歌的旋律跟歌詞,寫得真好。它講一種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比如說,『讓我們在六月的月光下沉睡,沉睡直到隔天中午』。」這句歌詞中的「月光」,其實正是她作這齣戲的一個關鍵意象。

莎士比亞的語言鍊音術

場景回到一個月前,這批學生拿著馬汀尼重新翻譯的劇本,儘管台詞已經比以往的版本都貼近生活,但初次讀本,面對莎劇以無韻詩形式寫下的口白,仍是十分生澀。

「要演莎士比亞的劇作,光就文字聲音的範疇就足以讓人無窮盡的探索,因為莎翁的文字記錄了人類史上最情感濃厚的語言。」馬汀尼如此開宗明義地說道。「這套『語言鍊音術』,是莎士比亞的詩行與劇本為世界創造的一個房間,這個房間充滿各式各樣的聲音,尋找聲音的過程,則是劇場導演及演員畢生不斷操演的功課。」

馬汀尼說,掌握莎劇語言竅門無他,首先你必須對台詞「倒背如流」,再加上「理解」、「翻譯」和「表達」這三個演員走進角色的入門步驟,用自己的內涵去翻譯它的形式,但切忌「情溢乎辭」。到頭來每個角色,演員都可以有自己詮釋的重點,但演員必須正視生命存在的真實,並與角色產生連結。

資產階級的慾望和失落

《威尼斯商人》以往的詮釋多半以猶太商人夏洛克作為故事軸心,但此次馬汀尼選擇讓不惜為朋友犧牲性命的安東尼歐和試圖掌控自己愛情的波霞成為全劇核心,「我想讓觀眾看到這兩個世故的男女是如何面對問題、化解問題的。更深一層,看見他們內在的失落與孤獨。」

劇中角色定位成三十出頭的資產階級,他們已有自主謀生的能力,懂得享受生活,卻注定得因此面對物質與精神的矛盾。「莎士比亞真是厲害!他在十六世紀就透過這樣的劇本來向當代展現:什麼是有錢人的精神構造。」

然而,這次演出的學生演員們能否應付成人現實中的慾望與空虛?對此馬汀尼倒是十分坦然:「在學院裡接受的社會群象確實比較狹隘,即便如此,我還是不試圖強加什麼,而是依照學生本質,讓他們從自己身上挖掘貼近這個戲的東西。」在實際的生活中認識自己、認識世界,正是她向來教表演的最高原則,馬汀尼攤手往後一靠,「就直接出去社會上混吧!」

「金包銀」的創作理念

馬汀尼更從「內與外的矛盾」出發,用「金包銀」來說明她對這齣戲的獨特詮釋:「金,就是包裹在外層的東西,表現在劇場中就是『歌隊』,在劇情行進中會有一些近乎舞蹈的肢體表現,用來突顯劇中的抒情韻味、並表達情愛主題;銀則是原有的故事內容。或者倒過來說,這其實是一個威尼斯的故事,鑲著現代人感受的金邊。」

「金包銀」同時也代表「表裡不一」的意涵:「這在挑匣求婚的情節中是個重要的隱喻。在三個求婚者中,選金匣的摩洛哥王子是華美體態的代表、選銀匣的政客則是瞻前顧後卻仍不週全的典型,而選擇鉛匣的巴珊尼歐,一上場的台詞就是『這個世界經常被外加的裝飾矇騙』,我認為這是全劇的重點所在。」

五○年代的樂觀精神

排練初期,馬汀尼給這齣戲定下「一九五○年的威尼斯」的時空背景。除了統整全戲風格,也源於她對五○年代文化精神的嚮往。

「一九五○年那個時代的人,還保有某種純真、某種樂觀精神和想像力,那樣的東西就像黃金般珍貴。」對於過往美好的回顧,讓馬汀尼讓這齣戲雖描述資產生活的慾望和失落,卻能收束在喜劇之中。

「我希望結尾是發生在一個黃金般的秋夜,有大片月光灑下,波霞在這樣的景致中回家,小小戲弄了丈夫,卻仍皆大歡喜地收場。」

「劇中人無論如何都渴望更好的生活,這點其實很像現在的台灣人。」而一如〈Modern Dance〉中代表美好生活的六月月光,馬汀尼選擇讓戲在這個唯美浪漫的意象中結束,或許也反映了,對充滿失落與慾望的現實,她仍保有樂觀美好的想望。

 

文字|周行 特約採訪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威尼斯商人》故事概要

《威尼斯商人》全劇以威尼斯海港為背景,兩條交叉進行的情節線編織交集;一是「借債割肉」,展現威尼斯頂級商人安東尼歐(Antonio)與放高利貸的猶太人夏洛克(Shylock)之間在種族意識、宗教信仰與商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對立;另一則是「挑匣求婚」,生活在貝爾蒙(Belmont,beautiful mountain)莊園,承繼父親財富的波霞(Portia),苦惱自己必須遵從父親遺命,把未來的幸福交在選中彩匣的人手中。所幸,她所鍾意的巴珊尼歐(Bassanio)通過「測試」,選中鉛匣。兩條情節線在一場法庭訴訟交會,假扮成法學博士的波霞出現在法庭,運用智謀,挫敗了安東尼歐,從刀尖下挽回安東尼歐的命。(廖俊逞)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