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蘭風流》(下)(魏瑛娟 攝)
藝術家的OFF學

《樓蘭風流》(下)

我看著倒插在胡楊枝幹間的寶特瓶垃圾,結舌瞠目……這裡曾有人行經,距離遺址門口應該不遠……我為自己找到回去路慶幸,但又看著周邊迤邐的破碎陶片,怒意難掩——那些極可能是魏晉時代留下的庶民生活遺蹟啊,我無法置信眼前的殘酷破壞。

我看著倒插在胡楊枝幹間的寶特瓶垃圾,結舌瞠目……這裡曾有人行經,距離遺址門口應該不遠……我為自己找到回去路慶幸,但又看著周邊迤邐的破碎陶片,怒意難掩——那些極可能是魏晉時代留下的庶民生活遺蹟啊,我無法置信眼前的殘酷破壞。

(N1-01)

樓蘭古城裡,某處,我無法辨視自己所在的位置。「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唐朝詩人李白寫下如此詩句,這應是詩人詠頌邊塞征戰豪情的代表吧。短短兩句,劍光搖動腥血漫渙,樓蘭仿若是勝戰功勳企及的目標或兵馬倥傯圖像的代表,所有關於爭戰殺戮的想像與指稱有了可具體言說或意會的符碼。人亡、城陷,斬下敵人頭顱,大口飲酒,誇示戰功的笑語朗朗……幾乎無處可逃躲,炙烈的太陽曬底人眼前光影狂亂,頭痛乾渴。我頹唐癱坐在沙地上,看著傾斜豎立的木樁,心情黯淡起來……這是一座黑暗之城。

(N1-02)

三間房。城中唯一的土坯建築,也是最氣勢豪華的,據考證,可能是政府機關之類官衙,現在僅存四片牆垣。房宇四周散置許多粗大木料,彷若正在進行的建築工事突然中斷,因著什麼事匆忙離開……關於樓蘭的神祕消亡,說法紛紜。整座城市約十萬平方米,最早見於漢《史記》〈大宛傳〉,魏晉時期(約西元三世紀)城市發展達到巔峰,城廓巍然,人口萬餘,是西域諸小國中文明最茂美的城邦之一。城外多條河道通過,阡陌綠樹成蔭;城內街巷縱橫,商旅輻輳。來自長安、貴霜(阿富汗)、安息(伊朗)、大宛(塔吉克)等國的信使、商旅在此歇息、買賣,漢代與中亞的錢幣流通頻仍,貿易熱絡多元。中國的絲綢、漆器、瓷器、印刷術、火藥及冶鐵、灌溉技術等由此西傳歐洲,西方的琉璃、毛皮、玻璃製品、珍奇香料、音樂、舞蹈、天文曆法、宗教等也由此輾轉進入中國。

(N1-03)

我勉力跨過木樁,又胡亂地走了一小段路,試著從地上的光影辨識方向,但更覺得迷失。這應是一片民居。樹立的木樁雖然破敗但仍可看出人工鑿痕,圓木柱礎透露著房舍曾有的細緻風格……我低頭打量沙地裡半掩的屋牆,蘆葦草桿和紅柳樹枝交織縱橫,再縛以草繩固定,這是中亞乾旱地區最尋常可見的構築方法。也許這裡就是古城西南方的民宅區……我已在四十度的高溫下迷路近兩小時了,四面黃土溝壟綿延,天際線平坦,幾乎毫無變化……我抹去臉上的汗漬和沙土,遲疑著要不要將身上僅存的水喝下……。

(N1-04)

佛塔。高約十米,方形塔基,圓柱形塔身,外形與印度「窣堵婆」(Stupa,梵文,佛塔的意思)大致相同,只是中間為實心,以土坯夾料壘砌,可惜塔頂已毀,無法窺見全貌。斯文.赫定等曾在此發現大量木雕佛像與花紋精緻的裝飾木板,這應是古代新疆佛教東傳最早的城市之一。東晉高僧法顯曾在遊記裡描述樓蘭國王崇尚佛法,有僧眾四千餘,多學天竺語,文化燦爛……但其家國的命運卻是淚血斑斑。因其鄰近漢關隘,在西域最東處,絲綢之路由此分南北兩道,成了兵家爭奪的要地。先是西北月氏部族多年的殖民統治,張騫通西域後,又成了漢對抗匈奴的軍事要塞。夾於兩大國之間,樓蘭無奈搖擺臣屬,分獻王子為人質,但仍難逃匈奴、漢輪番報復的慘惻命運。

(N1-05)

我看著倒插在胡楊枝幹間的寶特瓶垃圾,結舌瞠目……這裡曾有人行經,距離遺址門口應該不遠……我為自己找到回去路慶幸,但又看著周邊迤邐的破碎陶片,怒意難掩——那些極可能是魏晉時代留下的庶民生活遺蹟啊,我無法置信眼前的殘酷破壞。嚮導說樓蘭仍是極少數人到訪的處女地,有時還可在沙地上發現錢幣、料珠等小件文物。我想起來的路上不時移開埋在沙土裡的尖銳釘鈀,沿途為我們引路的軍管說明那是防止文物竊盜者的陷阱……「樓蘭是一種敘事的詩,是以世界歷史的重大、狂暴、黑暗的背景描繪的世情畫。」有學者如斯評斷樓蘭過往,對於其未來,災難似乎未曾稍減,我隱然見到另類的暴力蔓延侵擾……我悵然離開。

後記

在樓蘭古城迷路的意外想來仍覺得驚險,終於趕在最後一刻回到與同伴、嚮導約定的地點,我貪看景物忘記回去路的莽撞個性總算稍有收斂。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魏瑛娟
除了是前衛劇場導演,更是個旅行狂。
這10年來,大約去過的國家約30個,對世界遺產很著迷,旅行的動力是想看世界遺產。
正在規劃的行程有:馬可波羅的中亞絲路、達爾文的加拉巴哥群島、美索不達米亞、南極大陸......這些地方多不容易去,還在努力。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