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媽咪呀!》(寬宏藝術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看!音樂劇的流行密碼

擁抱流行與群眾,方能「西方不敗」!

英美音樂劇追商機 就是要「以客為尊」

音樂劇畢竟是娛樂事業,如何貼近社會脈動呼應人心才是致勝之道!要嘛像「概念音樂劇」以批判社會現實換取觀眾共鳴,要嘛像洛伊.韋伯用流行音樂行銷模式打歌讓你不想看作品也難,或像《媽媽咪呀》《週末夜狂熱》把昔日的流行金曲再重新炒成一道精緻大菜讓你懷舊又開心,無論如何,就是要「以客為尊」,好讓它「西方不敗」!

音樂劇畢竟是娛樂事業,如何貼近社會脈動呼應人心才是致勝之道!要嘛像「概念音樂劇」以批判社會現實換取觀眾共鳴,要嘛像洛伊.韋伯用流行音樂行銷模式打歌讓你不想看作品也難,或像《媽媽咪呀》《週末夜狂熱》把昔日的流行金曲再重新炒成一道精緻大菜讓你懷舊又開心,無論如何,就是要「以客為尊」,好讓它「西方不敗」!

中國信託經典饗宴—全本音樂劇《媽媽咪呀》

8/24~26   7:30pm  

8/25~26   2:30pm  

8/28~9/2   7:30pm  

9/1~2   2:30pm  

9/4~6   7:30pm  

台北新莊體育館

INFO  07-7403466

整個四○和五○年代,百老匯就是流行音樂的創造者,好萊塢向東取經挖角,歌舞電影也因此到達巔峰。然而,百老匯裡的太平盛世卻和外頭準備革命的美國社會逐漸脫節。電視、電影和搖滾樂在五○年代大舉入侵美國家庭,在冷戰時期長大的新世代,受夠了老一輩虛假安靜的保守主義,百老匯被當作是獨居老人似地冷落,每季新製作的推出量跌落到不足五齣,比經濟大蕭條時期還慘。

身段越來越柔軟,跟隨流行不再高不可攀

可是,在大六○年代(1964~1972),看似老派到不行的百老匯,卻因一齣空前的搖滾嘻皮音樂劇《毛髮》Hair,從不食人間煙火的天堂回返人間,重新聆聽觀眾的聲音。這是百老匯的第二個里程碑,自此,音樂劇的形式越來越自由,也越來越難定義,但幾乎每種新興類型都多少受到了這波影響而有了顛覆的實驗勇氣,當今百老匯的另類主流「概念式音樂劇」(Concept Musical)和流行搖滾音樂劇(Pop Rock Musical)便是最好的例子。同樣是說故事,但是關懷社會的精神讓音樂劇所能觸及的層面越來越寬廣,沒有什麼話題和形式不能搬上百老匯。

在七○年代搶灘的搖滾音樂劇《萬世巨星》Jesus Christ Super StarGodspellGrease,和風格獨特的概念式音樂劇《芝加哥》Chicago、《酒店》Cabaret、《歌舞線上》A Chorus Line開創了第二個創作盛世,音樂劇的身段變得更柔軟,有了更靈活的語彙,也更貼近社會大眾的生活。此外,音樂劇也開始從流行音樂和娛樂產業中找新題材,除了流行歌曲改編的音樂劇,觀眾接受度超高外,更具有話題性,也讓音樂劇不再高不可攀。

洛伊.韋伯打造音樂劇K歌潮

而在倫敦西區,洛伊.韋伯改變了傳統音樂劇的行銷模式,他除了能寫出動聽的旋律外,更是操作讓音樂劇變成流行K歌的箇中高手。韋伯都是透過發行單曲與原聲帶,先讓樂迷熟悉劇中音樂,並造成期待上演的渴望後,才順勢推出音樂劇。早從他的成名作《萬世巨星》中,就以〈I Don’t Know How to Love Him〉及〈Jesus Christ Superstar〉兩首奠定不敗江山,其後《艾薇塔》有〈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貓》有〈Memory〉、《星光快車》有〈Only You〉、《歌劇魅影》更透過〈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及其他金曲征服所有樂迷,從倫敦西區到紐約百老匯,再擴散至全世界。

今年初來台演出的音樂劇《週末夜狂熱》也是從一九七七年同名賣座電影改編而來,七○年代的迪斯可熱潮,藉由這部影片裡一連串比吉斯(Bee Gees)歌曲,造就了電影與音樂雙贏的局面,乃至於一九九八年又重新編排為同名音樂劇。然而另一種反向的操作,則是把流行歌曲匯整成為一齣新的音樂劇,像是一九九九年,倫敦西區推出了一齣由二十多首瑞典「ABBA合唱團」經典歌曲所串起的音樂劇《媽媽咪呀!》,劇中包括〈Gimme! Gimme! Gimme!(給我!給我!給我)!〉、〈Dancing Queen(舞后)〉、〈SOS(求救信號)〉、和〈Mamma Mia(媽媽咪呀)〉等二十二首暢銷經典,在歌詞幾乎維持原貌的方式下呈現,讓觀眾在看劇的同時,也能跟著這些耳熟能詳的歌曲一起歡唱,沉浸在青春的回憶中。

《獅子王》結緣,天王艾爾頓.強跨足音樂劇

流行音樂劇熱潮在迪士尼所推出的《獅子王》可說達到巔峰,搖滾爵士天王艾爾頓.強在屹立樂壇逾三十年,演藝觸角也伸向音樂劇,由於他為動畫電影《獅子王》演唱的主題曲〈今夜你能感覺愛〉太受歡迎,當迪士尼決定把電影改編搬上百老匯舞台時,再度請出艾爾頓.強和金獎配樂大師季默合作,編寫配樂及歌曲,果然一九九七年首演後大獲好評,一九九八年該劇更抱回六座東尼獎。二○○○年,迪士尼再度力邀艾爾頓.強挑戰改編難度更高的《阿依達》,也獲得四座東尼獎的肯定;這個挑戰在於將艱澀歌劇轉化成讓普羅大眾更容易接受的音樂劇,而為了替《阿依達》造勢,艾爾頓.強更用盡演藝圈人脈,找來包括史汀、大人小孩雙拍檔、辣妹合唱團等人,演唱了流行版歌曲,自己則親自上陣演唱主題曲〈Written In The Stars〉。

近年來許多人對於百老匯舊戲重演、翻拍電影、推出經典合唱團的組曲秀等種種風潮嗤之以鼻,認為這是沒有創造力的表現。但這其實才是「已開發」的最高境界:同樣擠在TKTS的隊伍裡面,有NYU的學生期待著新版《夥伴們》Company會讓她對史蒂芬.桑坦的詞曲再次無條件投降、來自台北的爸爸抱著想看《獅子王》的小女兒,以及待會兒會坐在你旁邊一整排變回少女的俄亥俄阿嬤團,手舞足蹈地跟著台上唱著〈Dancing Queen〉。

商業也好,藝術也好,音樂劇一路走下來最在乎的就是活在當下的觀眾,這就是它百年不敗的原因——以客為尊!

 

文字|林伯杰 金革唱片企劃部經理
文字|程鈺婷 紐約News School 劇場藝術研究所表演組研究生

藝術家請回答-張擎佳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