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磅礡氣勢的戰爭場面、詭譎鬥爭的宮廷大戲或是濃情相依的愛情小品,游離於觀演之間,戲謔又逗趣的舞台表現——「丑角」,既是佳餚中必不可少的調味,也是反制於理智思維的豁達關鍵。歌仔戲丑角在生活趣味十足的插科打諢中,展現出歌仔戲最令人驚喜的生命力。
歌仔戲男性丑角稱為「三花」(註1),女性的丑角則有「三八」、「彩旦」兩種。沒有專屬劇目的外台歌仔戲丑角,卻擁有隨時掌握舞台冷熱氣氛的重要地位。外台歌仔戲因應演出環境與場合,而發展出「綜藝性」的表演風格。營造與觀眾同歡的氣氛,是觀戲過程中極重要的娛樂要素。即使是悲劇,不論是演出過程中三花或三八與主角(生、旦)的嘻笑打鬧,或是借時事與觀眾的互開玩笑,悲喜交雜的複雜情緒,不僅沖淡了許多外台劇目拼湊集綴的不合理性,也讓觀眾在哭笑之間獲得精神的全然放鬆。也因此,在許多藝人的訪談中,與對手的「默契」與「靈活性」幾乎是談到三花表演時一致的標準,而誇張的類型化表演則較常出現於「三八」、「彩旦」的表演。
葷素不拘的笑點、滑稽有趣的造型、靈活而戲謔的與演員、台下觀眾的互動,都是外台歌仔戲丑角吸引觀眾目光的重要法寶。一般說來,諧音的使用、時事的入戲、俏皮的動作都是經常被使用的方式。如利用取名以音近「你講」的「李廣」;音近「咬你」的「佳利」,而在報名時產生誤會聯想的趣味;在古路戲中以「中華民國,阿扁年間」來報年;或是拄著椅子,以模仿「阿吉仔」的方式喬裝成乞丐(註2)。種種「出乎意料」卻又跟生活經驗切合的笑點,總能引起觀眾最直接的反應。
精準自然的舞台丑角:小咪與陳勝在
相較於外台丑角的演出方式,審美氛圍較為嚴謹的舞台歌仔戲,雖不若其他劇種丑角,強調以技巧性的技藝展現作為表演重點,不過身段及念白技藝上的講究,仍使舞台歌仔戲丑角有較為豐富的表演呈現。知名藝人小咪雖說生、旦、丑皆宜,但其丑角的表演尤令人絕倒。自然的表演風格、高難度的趣味動作,如脖子與手反方向配合著音樂節奏伸縮,肢體超乎合理運動的滑稽效果,配合上音樂與語言(念白)的精準搭配,總是逗得觀眾在爆笑之餘,忍不住鼓掌叫好。
雖然不同的表演場域,造成不同風格的表演方式,但仍有其審美的基本通性。戲劇節奏的掌握與反應,是優秀丑角不分外台民戲或舞台演出的共同要求。以無厘頭搞笑風格著稱,人氣不輸小生孫翠鳳的明華園三花天王陳勝在,即是一位充分掌握兩種表演優點、悠遊其中的優秀演員。沒有炫目的技巧動作,也不全然講究字字珠璣的幽默語句,但無論是肢體或是語言,卻都有「看似隨意」但卻「打在點上」的精準節奏。「看似隨意」的輕鬆,使表演自然而無匠氣;深富個人特色的節奏感,則使其表演深具韻律性。明華園並推出多齣以其為主角的大型製作,跳脫總以生旦愛情為主線的劇情模式。
深入人心的電視丑角:小鳳仙與翠娥
挾媒體力量,為歌仔戲開創大批觀眾的電視歌仔戲,因媒體特性,講究較貼近生活的表演風格,並注重細膩而具層次的面部表情。雖同樣肩負著調劑冷熱場的功能,電視歌仔戲丑角卻以相對而言較為低調、而強調角色形象的方式來表現。憨直而讓人會心於他樸拙模樣的小鳳仙、隨順不同角色靈活多變的翠娥、俏皮可愛的紀麗如等都是讓人一提到名字,就浮出鮮明形象的優秀三花。寫實化的表演風格,使得電視歌仔戲三花無法透過唱念、身段來作為其表演的憑藉。因而烘托主角,並塑造出讓觀眾熟悉的親和形象,就成了電視歌仔戲丑角的表現方式。
在內台時期為知名當家小旦的小鳳仙,曾在京班學藝,打下堅實的戲曲身段基礎。因成功演出新劇《小鳳仙與蔡松坡》,而有「小鳳仙」這個廣為人知的藝名。並在「台視聯合歌劇團」成立後,改演老旦與三花;經賣藥團歷練,擅長四句聯,並為多家廣播電台小生的翠娥,則亦在轉入電視歌仔戲後才轉攻三花的表演。轉戰於不同形式的資歷,以及長期擔任主角的經驗,使得他們在戲中更偏向依角色特點來發展趣味。而特別的是,在演出之外,具有豐富經歷的小鳳仙,則因為參與「廟口歌仔戲」與「笑魁歌仔戲」的演出與製作,而開始導演的嘗試。今年楊麗花歌仔戲團於國家戲劇院推出的《丹心救主》,就是其與朱陸豪共同導演的歷史大戲。
丑角魅力無邊三訣:精準、即興、自然
無論是外台歌仔戲丑角外放而直接的綜藝風格、舞台歌仔戲丑角技藝與幽默並重的表演趣味、或是電視歌仔戲丑角寫實而形象化的表現方式。戲劇節奏的掌握、講究即興搞笑的自然表演需求,均是歌仔戲丑角吸引人的魅力所在。不同於生、旦在程式上的有所依循,歌仔戲丑角的魅力,真正是化程式於無形,內化於對肢體律動、語言與戲劇節奏「恰如其分」的精準掌握。作為調節全劇氣氛,收畫龍點睛之妙的歌仔戲丑角,是歌仔戲廣受大眾歡迎的要素之一。惜在小生掛帥以及生旦始終為觀劇焦點的生態中,歌仔戲丑角似乎也不免有斷層之憾,在前輩的光輝中,亦期待新生代的發光突起。
註:
1.亦有說法為三花又可分為「憨三花」、「巧三花」。民權歌劇團王束花女士說明,摘自謝筱玫《外台歌仔戲「胡撇仔」劇目研究》,台大戲劇研究所碩士論文,p68。
2.以上舉例摘自陳郁菁,《台灣野台歌仔戲丑角研究—以台南市秀琴歌劇團為例》,成大藝術研究所碩論,p86~89。
文字|蘇怡安 傳統戲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