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蕙心從鋼琴的專業開始,加上對聲樂特別有感覺,於是學起聲樂伴奏,走進聲樂指導的領域。(林鑠齊 攝)
其他分類 兩廳院旗艦計畫特別報導Special Feature/《黑鬚馬偕》 專訪《黑鬚馬偕》音樂顧問

朱蕙心 為指揮與表演者搭起橋樑

兩廳院的年度旗鑑製作《黑鬚馬偕》正如火如荼地展開排練,本刊將陸續推出相關報導。本期率先推出《黑鬚馬偕》音樂顧問朱蕙心專訪。曾擔任過助理指揮、聲樂指導、藝術顧問等等職位的朱蕙心,已累積了長達十年的演出經驗,為歌者排練,為指揮聽聲量平衡,她說如果真要說自己是一座橋樑,那麼她認為,這座橋應該是架在指揮與演出者之間的吧!

 

兩廳院的年度旗鑑製作《黑鬚馬偕》正如火如荼地展開排練,本刊將陸續推出相關報導。本期率先推出《黑鬚馬偕》音樂顧問朱蕙心專訪。曾擔任過助理指揮、聲樂指導、藝術顧問等等職位的朱蕙心,已累積了長達十年的演出經驗,為歌者排練,為指揮聽聲量平衡,她說如果真要說自己是一座橋樑,那麼她認為,這座橋應該是架在指揮與演出者之間的吧!

 

 

一身俐落的打扮,優雅的談吐中不掩聰慧氣質,即使才剛與樂手們做完練習,朱蕙心仍顯得精神奕奕。簡單的練習室別無雜物,但正當訝異著鋼琴旁這疊多得不能再多的樂譜時,卻聽見她甜美的笑聲說道:「今天的不算什麼,平常背來背去的,還要更多!」

從鋼琴專業到聲樂指導

舞台上演員的演出到位,歌聲悠揚,指揮威風凜凜地統馭著樂團,劇情令人感動落淚。然而,在這之前的前置作業、練習統整,絕不是台上所見的那麼簡單。從四月份開始,為了兩廳院旗艦計畫《黑鬚馬偕》新編歌劇,擔任音樂顧問的朱蕙心便遠從國外飛來,開始與樂手們工作,為演出前的練習做準備。現任小澤征爾音樂塾(Seiji Ozawa Ongaku-Juku Academy)以及日本松本市Saito Kinen音樂節的合唱指導(Chorus Master),擔任過助理指揮、聲樂指導、藝術顧問等等職位,朱蕙心在各種世界級演出場地中,已累積了長達十年的演出經驗。從一九九六年年起即擔任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助理指揮,與許多世界一流指揮家如指揮家李汶(James Levine)、小澤征爾(Seiji Ozawa)、葛濟夫(Valery Gergiev)、魯迪(Julius Rudel)、馬克拉斯(Sir Charles Mackerras)合作並處理各類的曲目,優異的表現備受推崇外,更是耶魯大學、北卡羅萊納藝術學院、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東京音樂大學、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及茱莉亞音樂院歌劇中心邀任教職對象。豐富的經歷讓人不得不對她的工作好奇,但該如何定義自己的工作內容呢?是作曲家與演出者的橋樑嗎?她溫柔地說,劇院裡的工作非常繁忙,指揮要關照的方向廣泛,不可能到後台更衣室跟每個人說明這裡要如何處理,那裡要怎樣詮釋。在樂池裡,更不見得聽得到樂團與舞台之間聲量的平衡。這時,就必須要有位旁觀者來協助,在適當的情況下做調整。也就是說,即使是這些世界知名的大師們,在無法分身之下,也必須要仰賴她的耳朵,幫他們處理細節!所以呢,如果真要說自己是一座橋樑,那麼她認為,這座橋應該是架在指揮與演出者之間的吧!

從鋼琴的專業開始,加上對聲樂特別有感覺,因此朱蕙心不像一般鋼琴家著重在音樂的演奏上,而是學起聲樂伴奏,走進聲樂指導的領域。在需要的時候幫忙歌者複習、或是幫忙學習劇中角色,聲樂指導與歌手們接觸的時間不僅多過指揮數倍,更需要與歌手們培養一對一的關係與相互的信賴。從事這個職業,她表示不僅對聲樂的技巧熟悉,語文更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不但要會聽會講、瞭解歌劇裡文字的意義、更要了解各個國家的文化風情,特別是非歐洲文化背景的人,更需要在這些方面下功夫。而其中最不容易的是,這些歷練都不是在課堂是可以學到的,需要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累積。談到《黑鬚馬偕》,朱蕙心指出,這剛完成的作品沒有人聽過看過,因此一定會產生很多疑惑,自己也需要整理、了解、準備、與作曲家溝通、和歌者一同學習。所以,當一位聲樂指導,要熟悉指揮的工作、在第一次排練時就必須要抓住所要的風格、要統一歌手來自各地不同的表演形式、要能夠猜到指揮的心思,甚至更早一步發現問題……沒有豐富的經驗、曲目、見識以及音樂的感覺,恐怕難以勝任。

精通多國語文,為歌者找唱法

既然語文是聲樂指導所具備的重要條件,那麼她精通的語言究竟有哪些呢?台北出生的她,十二歲移民美國,父母是越南華僑的朱蕙心,國語、廣東話算是母語,會英文是理所當然,義大利文是連作夢都流利,德文、西班牙更沒問題。說到這裡已讓人暗自囋嘆,謙虛的她竟又說自己法文沒有那麼好,但也會聽會講!佩服幾乎「無敵」時,此刻的她卻突然笑了起來,大嘆「就台灣話不會講!這是很大的遺憾!」原來到台灣前,她特地請了一位老師來教她台語,認真的她還用音標清楚地注釋,沒想到抵達後,才發現老師南部的腔調跟北部有著很大的差異。口傳的方言、沒有書面的註解,南腔北調都沒有錯,但也意味著沒有標準答案。幸好有台語指導老師可以諮詢,在共同揣摩之下,即使不諳台語,她依舊能夠克服障礙。

然而語言卻不是困難點,朱蕙心所擔心的是要教導歌手們怎樣去「操作」他們的歌喉。「唱不唱得出來、觀眾聽不聽得懂才是歌劇裡最重要的事情。」她認為自己所提供的最大貢獻就是幫助歌手們台語發音的方式:「口腔的結構、子音在哪裡咬、母音在哪裡發,頭腔的共鳴、運氣的方式都不一樣。」如何將這些不同技巧與歌手們學習的美聲技巧合理地結合、懂得如何調整,就是一個課題。但她也不得不承認,這些問題都是事先無法預料得到的,實際聽到歌手們的歌唱才能發現,也讓這份工作具有相當挑戰性。而找到方法之後,也得顧慮到讓歌手們喉嚨舒服、不干擾他們的發聲。「這些歌手們還是得回去唱他們的東西呀!」不能完全改掉習慣,更不能跟他們原有的技巧相違背,朱蕙心得包辦劇中各種角色的學習、替他們解決演唱的各種疑難雜症外,還必須在完美的演出中顧慮到所有歌者原有的演唱方式,保留他們的特色,發揮最大效能。這份工作繁瑣又專業,實在沒有那麼簡單!

就在所有的排練、設計、製作及宣傳正如火如荼地展開時,聲樂指導的工作卻已接近尾聲。收拾完行囊往世界各地飛去,沒有舞台上的光鮮亮麗,也聽不到觀眾熱烈掌聲,然而所架起的這座橋樑,卻是那麼平穩堅固、順暢又精湛。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