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說中梁祝赴杭州讀書,再加上越劇「梁祝」的流傳廣泛,一般人推想梁祝,多是吳越之地的故事。圖為上海紅樓劇團的越劇《梁祝》。(許斌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不死的藝術彩蝶—梁祝 /序曲

真愛亙古 傳奇溯源!

關於梁祝的「主題」與「變奏」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以史籍記載來看,可上推到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晉朝時代,流傳至廣,浙江、安徽、河南、山東都有兩人「遺跡」;以這個故事為本的表演藝術,從歌仔戲、越劇、川劇、粵劇、電影、舞台劇、音樂劇、電視劇到音樂、動畫、芭蕾舞、現代舞都可尋到蹤跡;還被中國提報到聯合國申請入列「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可見其影響之廣、之遠!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以史籍記載來看,可上推到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晉朝時代,流傳至廣,浙江、安徽、河南、山東都有兩人「遺跡」;以這個故事為本的表演藝術,從歌仔戲、越劇、川劇、粵劇、電影、舞台劇、音樂劇、電視劇到音樂、動畫、芭蕾舞、現代舞都可尋到蹤跡;還被中國提報到聯合國申請入列「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可見其影響之廣、之遠!

史籍方志有載,故事上溯一千七百年

「梁山伯與祝英台」這個傳說大概是流傳最久、範圍也最廣的民間故事了。除了中國境內之外,日本、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家也已不同方式傳播著梁祝文化,更何況是當時鄰近的朝鮮、韓國地區。古今中外,想要找到像它一樣經由「口傳」而在世代變化中持續,並且那麼受人喜愛、影響力那麼大的,恐怕也沒有幾個能夠符合這些條件的了。然而,這個傳說究竟起源於何時?從古籍來說,現存最早的梁祝文獻材料,見於宋代張津《四明圖經》所引初唐梁載言的《十道四蕃志》,其中以「義婦祝英台與梁山伯同塚」為主題,解釋這個地方是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合葬之地,不僅指出女扮男裝、兩人曾同窗三年外,更指出「有廟存焉」的方位所在。這個記載有情節內容,可惜太簡略,但從敘述中卻不禁令人懷疑,梁祝的故事是否是從一個真實的事件附會,再點綴些神秘色彩之後總結的悲劇,這不是沒有可能的!

到了晚唐張讀的《宣室志》,對內容描述更仔細外,從「英台,上虞祝氏女」以及文末註記晉朝名相謝安表奏敕封為「義婦塚」裡,時間地點都明朗了起來。因此,從宋代引述西元四世紀的唐代,或者直接跳到晉朝推算下來,這個傳說至少距今也有一千七百多年以上,更何況扣掉從口傳演繹成文字,記載於方志中,這時間點,可還得要更往前推呢!

各地考古出土,傳說五花八門

以史籍為證,似乎非常有道理,然而各地梁祝文化研究者卻不這麼認為。歷史的遺跡不會只有典籍,每位學者的鐵證皆如山,諸多解釋皆有憑有據。江蘇宜興的學者說兩人是宜興人;寧波文聯主席更認為梁山伯是鄞州人、祝英台是上虞人。然而一九九五年出土的墓碑令人毛骨悚然,全文八百四十三字的碑文與神話、傳說、戲曲截然不同。經過考察,傳說中的梁祝故事原地為濟寧市,而環伺合葬墓地,北眺祝府、東望梁家,那麼英台求學經過吳橋與山伯相遇是合情合理的!但寧波人也不甘示弱,在一九九七年挖出晉代墓葬,其位置、規格和隨葬器物與志書記載的身分和埋葬地相吻合。最令人訝異的是資料記載著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兩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俠女,劫富濟貧,曾三去馬太守家盜銀,最後中兒子馬文才埋伏死於亂刀之下。百姓將其厚葬並在墳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俠之墓」,背面詳記其事。年久之後,墓碑下沉下。而梁為浙江寧波府鄞縣(今奉化縣)縣官,清正廉潔,中年喪妻又無子,死後入葬時刨出祝之墓碑,眾人惋惜之餘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為梁擇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為「梁」,紅者為「祝」。

更精采的是寧波的傳說,梁山伯是晉代清廉的好縣令,由於得罪了權貴被殘害致死,老百姓為他修了一座大墓。而祝英台是明代來自上虞的俠女,劫富濟貧,後來被權貴殺害。當地老百姓為了紀念他們,就把兩個人合葬在一起,結「冥婚」。然而汝南的傳說卻跟我們所熟悉的版本相同,只不過最後祝英台不是跳入梁墳中,而是下轎拜祭撞死在柳樹前。兩個傳說分別在兩地找到了考古證據,而且汝南縣有梁祝兩人的墳墓,確定是晉代所留,兩墓「分列」於馬莊鄉古官道兩側,因為他們強調,梁山伯與祝英台並沒有訂婚,二人不可能合葬,這種分葬墓才是符合當時的風俗習慣!

遺跡處處說似真,兩人人生很奔波?

傳說中梁祝赴杭州讀書,再加上越劇「梁祝」的流傳廣泛,一般人推想梁祝,多是吳越之地的故事。此外在中國由於時代之故,為了避免被冠上「迷信」之罪,祝英台「用剪刀刺入喉中而死」這種讓傳奇色彩消失無蹤的結局也是可想而知的。但有趣的是,有位日本老伯渡邊明次從二○○五年開始花了四年的時間,走訪了分佈在中國十餘個省市的梁祝故事遺存地,並拍攝了大量照片,記錄了梁祝的最新資訊,指出這個故事並非僅是愛情傳說,而是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故事。他的結論是——梁山伯大約是西元四世紀的一位清官,二十歲那年當上了縣令,可惜一年之後就因為治理河道積勞而亡。梁山伯和祝英台三年同窗,二人志向相投,胸懷大志。梁山伯當時曾表示將來一定要實現自己的理想,但是後來卻死在任上,為理想獻出生命。祝英台聽到這個消息後十分傷心,並且為梁山伯報效國家的精神所感動,她覺得應該堅守當初關於理想和愛情的誓言,於是在出嫁時毅然自殺了。這才應該是真實的故事。渡邊回到日本後將梁祝的故事翻譯成日語付印出版,更根據該故事改編成話劇上演,成為第一個日語版的梁祝話劇。

談到遺蹟,梁祝的故事不僅傳奇,他們倆在中國「各地」留下的足跡可真不少!若說他們才活了二十來歲,又「同時」在這麼多地方出現過,那麼兩人不是外星人,就是有分身,如果都不是,那麼兩人應該在殉情之前,就因舟車勞頓而亡了吧!寧波現存有梁山伯廟和梁祝合穴塚,後來更興建了梁祝文化主題公園,裡面還有梁山伯穿著官服,和祝英台兩人對坐的人像。河南汝南更有兩人同栽的銀杏樹;山東也發現了「梁祝墓記」碑刻以及祝氏祖堂和相傳祝家的井,最神奇的還有祝英台出嫁時「乘船」的玉女河等,讓人同情英台出嫁殉情前還真是奔波!而位於浙江省杭州市的萬松書院奉祀的是孔子像,其中的「毓秀閣」,便是兩人一起讀書的地方,由此看來,梁祝兩人居然跟孔子還有過淵源呢!還有還有,安徽舒城也有英台故居以及墳塚,那兒還真有梁家莊、馬家莊和南港祝家莊,三者互成三角形,數百年以來,當地祝姓人一直堅決反對演出梁祝戲,甚至不惜使用武力鬧場,而梁、祝、馬三姓還互不通婚,並且不相往來!這讓人忍不住聯想莎翁的羅茱殉情記,是不是從這裡開展的啊?最好玩的是鄞州每年農曆三月初一「梁山伯生日」和八月十六的「壽終」舉行廟會,許多婦女將新繡弓鞋放到梁祝臥室供奉,前來燒香的民眾除了祈求愛情圓滿外,還有特殊功效,如摸摸神足還可以治腳痛,拿起祝英台房中的毛巾揩一揩臉(真可怕),就可以長久保持青春美麗;拿梳子梳幾下頭髮,可以萬事順利、夫妻和睦。不僅如此,梁山伯還兼做媽祖的工作保護舟山人打魚平安,更會治牛瘟……真不知道到底是梁山伯「神」通廣大,還是民眾為了達成願望,無所不用其極?

不管怎麼變奏,愛是永遠傳頌的主題

「同窗三年衣不解」兩人怎麼「對味兒」?放在床中央的那碗水,三年早就乾掉了,要怎麼打翻?山伯原本對英台沒有愛情,回家整年都沒事,怎可能一發覺對方是女兒身,就馬上愛得死去活來?女扮男裝的英台,得以三年矇騙過關,那麼山伯愛的應該是英台的男子氣概,得知她是女兒身抑鬱而終,那麼他應該有同志傾向吧?不對不對,當年凌波與樂蒂兩位女性演的梁祝,講的是女同志的故事才是……事實上梁祝傳奇的荒謬,人們心知肚明,但為什麼甘願隨著悲劇情節走,讓它騙取眼淚?也許,就是心中那份對真愛的憧憬吧!梁祝,不管怎麼變奏,愛情,是它永遠傳頌的主題!

 

主要參考資料:http://www.liangzhu.org/default.asp

                          http://www.chinaliangzhu.com/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秋天藝術節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Google「梁祝」——這些你知道嗎?

搜集整理  李秋玫

 

梁祝傳說

  • 中國政府在2003年將梁祝傳說偕同文房四寶、蠶桑習俗、青瓷製作技藝、木活字印刷技藝共五項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的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 2006年梁祝傳說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中國許多古代典籍中都記載了梁祝的故事。最早見於初唐梁載言的《十道四蕃志》:「義婦祝英台與梁山伯同塚。」張讀《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的《宣室志》中
  • 梁祝故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
  • 《梁山伯與祝英台》與《白蛇傳》、《孟姜女》、《牛郎與織女》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傳說,也是惟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
  • 以「梁祝」為本的表演藝術,從歌仔戲、越劇、川劇、粵劇、電影、舞台劇、音樂劇、電視劇到音樂、動畫、芭蕾舞、現代舞都可尋到蹤跡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 被譽為「凡是有太陽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梁祝》」
  •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五、六○年代海內外最為人知、演奏的最多的「中國音樂」!
  • 是中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三十首太空播放曲目之一。
  • 被稱為「中國最著名」同時也是「唱片銷售最多」的小提琴作品
  • 曾改編為二胡、高胡、琵琶、笛子、柳琴等主奏,以民樂團協奏的版本。其它曾出過的梁祝版本選段有小提琴、鋼琴、人聲、鋸琴、口琴、琵琶、古箏、柳琴之後甚至出現了鋼琴、古箏、中胡、口琴、木琴、混聲四部合唱、甚至電子合成器版。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