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劇
-
上海
《新龍門客棧》爆紅,主創者茅威濤提出3大叩問
截至龍年春節前夕,中國劇壇唯一能稱得上年度爆款和現象級的作品,非新國風環境式越劇《新龍門客棧》莫屬。這部由著名越劇藝術家茅威濤擔綱藝術總監和總製作人的越劇,改編自徐克的武俠電影,由颯爽英俊、青春靚麗的全女班主演。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它所發起的首次線上付費直播,就吸引了925萬人次觀看,近4,000名觀眾發布了超過1.4萬條的互動評論。 進入2024年後,該劇的關注度依舊居高不下,線上的視頻播放量已突破10億次,線下演出更是大受歡迎,龍年春節期間的所有演出場次,均被秒殺一空。主演陳麗君更是頻頻躍上各大媒體熱搜榜,成為年度最為突出的頂級藝人。 這一現象似乎給戲劇界帶來了一片春色,不少從業人員興奮地表示,這部劇給傳統戲曲現代化、時尚化、青春化,開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創新和發展的路徑。 不過,作為這部劇的操盤手和主導者,茅威濤此刻卻發表了〈今天的觀眾需要看什麼樣的戲〉一文,對《新龍門客棧》的爆紅現象表示深深憂慮,她在文中向戲曲界現狀發出了冷靜的三大叩問:第一,戲曲界不知如何分析《新龍門客棧》案例,暴露出理論學術領域的薄弱;第二,戲曲界不知如何利用《新龍門客棧》的流量,暴露出整體運營理念的滯後;第三,從新觀眾群體的新凝視和關注中,暴露出主流創作作品內容的空乏。 茅威濤直言當下的戲曲研究和評論往往停留於藝術內容的好惡判斷,營運理念也只停留在單一的創作作品、完成演出場次。而如何發現演員的魅力、如何發現劇種的魅力,如何讓文化得以傳播,讓創作驚豔舞台或許才是從根本上改變觀念、思路和意識的底層邏輯。 顯然茅威濤的話是切中要害的,但會有多少人聽得進呢?!
-
上海
天天在江南小鎮看戲 越劇名伶夫婦打造新樂園
三月下旬在浙江嵊州舉辦的「國際戲劇小鎮聯盟」論壇,會中宣布了將在越劇的發源地浙江嵊縣,以占地3.68平方公里的面積,四十五億資金的投入,打造首座以戲劇為主的文化旅遊小鎮。計畫由越劇名伶茅威濤與其夫婿、知名導演郭小男聯手策劃,理念為「打造一個適合傳統文化非物質遺產的現代原鄉」,不止是越劇,更含括了多樣劇種藝術,以傳承中國傳統戲曲與文化。
-
特別企畫 Feature
清曲裊裊不絕 唱盡愛恨嗔痴
中國四大章回小說中,因精采繁複的情節鋪展,屢屢被傳統戲曲取材改編,《紅樓夢》的戲曲改寫卻另走他徑,形式與數量皆相當驚人。抽離出不同角色及情節再次發展,幻化出一齣又一齣的大觀園愛恨情仇。統計清代紅樓戲曲數量有卅四種之多,分屬雜劇、傳奇、京劇、桂劇、粵劇等類型,由此可見《紅樓夢》的永恆魅力。
-
企畫特輯 Special
香港2012中國戲曲節 十台好戲讓戲迷走南闖北
中國傳統戲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經過不斷吸收融合與演進改造,產生了多元豐富,品目繁多的劇種。舞台上精雕細琢的手眼身步法,不僅是歷史長河的累積和沉澱,亦是各地風俗民情與文化特色的反映與表現。今年香港「中國戲曲節」精選十台傳統節目:優美清雅的崑劇、韻味醇厚的京劇、柔美瑰麗的越劇、甜美婉約的黃梅戲、草根通俗的歌仔戲、率真豪放的秦腔、質樸粗獷的粵劇、高亢激越的贛劇及說唱曲藝,帶觀眾一同遨遊戲曲藝術的廣闊天地。
-
特別企畫 Feature
真愛亙古 傳奇溯源!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以史籍記載來看,可上推到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晉朝時代,流傳至廣,浙江、安徽、河南、山東都有兩人「遺跡」;以這個故事為本的表演藝術,從歌仔戲、越劇、川劇、粵劇、電影、舞台劇、音樂劇、電視劇到音樂、動畫、芭蕾舞、現代舞都可尋到蹤跡;還被中國提報到聯合國申請入列「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可見其影響之廣、之遠!
-
戲曲 越劇「楊麗花」領軍浙江小百花
茅威濤訪台演出《陸遊與唐琬》
被戲迷們暱稱「茅茅」的越劇小生茅威濤,又將帶著浙江小百花越劇團訪台了!有著如歌仔戲天王「楊麗花」地位的茅威濤,這次帶來膾炙人口的劇碼《陸遊與唐琬》,這齣浪漫的愛情悲劇,將在茅威濤手中演出怎樣的催淚效果呢?
-
大陸劇場
焦點、熱點、難點
《孔乙己》以文學爲基礎,取材於魯迅幾篇小說裡的多位人物,形成了咸亨酒店由晚淸以降的時空場景,請出孔乙己作爲歷史的見證人,帶著心靈表徵的扇子,和三名女子走完人生四季裡的悲苦交替。
-
名家訪談
翹翹板上的女小生
在京劇、在越劇的小生行當中,她們各坐第一把椅,在共話女小生的舞台表演時,她們好似坐在翹翹板上,一頭兒輕,一頭兒重。
-
回想與回響 Echo
藝術與娛樂之間的模糊地帶
茅威濤與「小百花」們或許可能在變革之中,善用現代的新資源,創造出未來的「中國音樂劇」。然而,是否能夠在不斷的變化之中,沉澱出具有深刻內涵的思想,讓演出成爲藝術,就要看其對文化的眞實認知爲何了。
-
特別企畫 Feature
越劇在台灣的新頁
雖然仍有不少老戲迷喜歡早期沒有準詞,即興發揮的老演法,但是,隨著高瑾帶來的越劇新風格,以及其後與浙江小百花在台灣的聯演所展現的表演型態,越劇在台灣已然建立了一個新穎的表演形象。
-
回想與回響 Echo
女扮「張生」不只悲情!
越劇的演出純由女演員擔綱,劇中呈現出的哀怨淒美,將悲情女性化的偏愛發展到了極致,但有時卻過多地表現了文化中某些負面因素,也造成戲劇發展上面臨的窘境。
-
回想與回響 Echo
小百花.大志向
小百花越劇團之所以堅拒各項外來影視媒體的挖角,全心執著越劇藝術及致力精緻改革,使之能更受廣大群衆喜愛,實在是由於她們懷抱著將越劇藝術推上中國第一劇種的胸懷。
-
戲劇
傳統與創新
誠如本刊專欄作家馬森先生所言,一切藝術都是在突破前人的規範和建立自己的規則中拔河,本月的戲劇節目倒也都符合這個觀察。
-
觀察站 Review
《祥林嫂》過台灣
比貓畫虎的功夫並不容易,有時形似亦未必神似,何況此間眞正地道的越劇演員並不多,爲了湊合演出,東拉西扯南腔北調一台人,能「描紅」到還像那麼回事,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
觀察站 Review
越劇的起源
越劇爲浙江的地方戲,現在的寧(波)紹(興)老人還管叫越劇爲紹興戲。越劇本來不是紹興人唱的,是紹興的鄰縣嵊縣人所唱,因嵊縣觸紹興府屬,所以地方人士沿稱越劇爲紹興戲。越劇的前身是「紹興高腔」,其音綢之高亢,一如豫劇(河南戲)。紹興的前身高腔是「的篤班」,而「的篤班」的源由來自木匠做工時鎚鑿碰擊所發出的「的的篤篤」聲,木匠一邊工作一邊哼唱,以「的篤」聲爲節奏韻律,並以一唱一和相應。後來就漸漸發展成爲「的篤班」的「紹興戲」,然後又成爲「紹興高腔」。「紹興高腔」没落後,越劇興起。 紹興戲的「的篤班」及「紹興高腔」都是男人所演唱,早期的越劇則全由女子演唱。現在的越劇則男女演員都有,惟成名走紅的都是女演員,如大陸的越劇皇后袁雪芬和台灣的周彌彌是。 早期的「的篤班」的成員班包括演員、後台(文武場)打雜每班約十數人,他們因逃荒而成羣流離他鄉,路過之處有要他們演唱的就搭台唱幾天,賺點錢回家。這種「的篤班」因此也有人叫它「討飯班」,形容他們生活之苦。 「的篤班」演唱時没有管絃樂器,除鑼鈸外,就是「的的篤篤」竹器木器的敲擊陪唱,到越劇時才有胡琴簫笛等絲竹樂器伴奏,唱腔音調也改良了,黃梅調就是依越劇曲調而來的。 文字|楊征 紹興耆宿、名攝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