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的藝術節「滿漢全席」
柏林特殊的粗糙不流俗氣味,讓各大藝術節的策展人遴選表演時,能夠把美學標準恣意延展,反正沒有審查制度的桎梏,創意在這裡絕對有舞台有觀眾,要多血腥請盡量,要多顛覆請隨意,當然也可以沈靜雅緻,就是千萬不要中產小資。
「藝術節」是一個聚集各方表演團體匯演的經營體制,通常一年一次,資金夠多、主辦城市名氣大、策展人脈活絡,就容易邀得大團巨星現身。柏林歷經戰爭、分裂、兩德統一、重建掙扎,圍牆倒了二十年,雖然失業率仍高,城市角落仍有新納粹攻擊事件,卻搖身成為文化藝術首都,各式各樣的藝術節一年到頭沒停過,觀眾要欣賞到頂尖的表演絕非難事。要看電影有「柏林影展」(Berlinale)、要看舞蹈有「舞在八月」(Tanz im August)、要看德語劇場有「戲劇盛會」(Theatertreffen)、要看歐陸劇場有「歐洲戲劇季」(Spielzeit Europa)、要聽音樂有「柏林音樂節」(Musik Fest Berlin)、要看作者親自朗讀文本有「國際文學節」(Internationales Literaturfestival),而這些都只是大型的藝術節,許多中小型的藝術節沒有包袱,更放肆更另類,讓文化藝術成為許多人造訪柏林的首要理由。
也許因為市民有錢人真的不太多,所以這些藝術節票價真的都不昂貴,以柏林愛樂的「柏林音樂節」為例,最便宜的票價是十五歐元,表演當晚去碰運氣買票,甚至還會打折,讓市民不用花大錢也能參與表演藝術。這幾年來我出入各大藝術節,很少看到票房不好的狀況,場外拿著「找票」(Suche Karte)牌子請善心人士讓票的觀眾比比皆是。這些藝術節運作的背後可都是政府的大筆資金,德國政府深知這些文化產業可不是賠錢貨,不僅能提昇城市形象與競爭力,還能創造無數個工作機會。目前柏林策劃藝術節最大的機構便是由政府資金支撐的「柏林藝術節中心」(Berliner Festspiele),擔任策劃十個大型藝術節,策展經驗豐富,累積的名聲讓許多大廠商也樂於贊助,許多表演場次都透過電視與電台做現場直播,讓表演藝術透過媒體達到更大的傳播力量。
而這幾年許多表演工作者在柏林的藝術節演出後聲名大噪,打開了歐陸表演大門。柏林特殊的粗糙不流俗氣味,讓各大藝術節的策展人遴選表演時,能夠把美學標準恣意延展,反正沒有審查制度的桎梏,創意在這裡絕對有舞台有觀眾,要多血腥請盡量,要多顛覆請隨意,當然也可以沈靜雅緻,就是千萬不要中產小資。
柏林的藝術節 近期焦點
史林根希夫(Christoph Schlingensief)
德國鬼才史林根希夫,在二○○九柏林的「戲劇盛會」帶來顛覆大作《恐懼教堂對抗內在異己》Eine Kirche der Angst vor dem Fremden in mir,把個人藝術生涯帶到高峰。今年才四十八歲的他罹患肺癌,生命進入倒數階段。他把個人的抗癌經歷搬上舞台,為他自己能寫能演能導的人生做個劇場式的交代,形式內容充滿顛覆質疑,熱烈活過的人才能編導出這種戲。
史林根希夫把這齣劇定為「流動的神劇」(Fluxus Oratorium)(註),結合電影、歌劇、劇場、行動藝術、文學,極盡顛覆能事,呈現一個層次極為豐富的劇場演出。這齣劇編制龐大,內容煽動,不見得能在其他地方演出,但卻非常適合廣納百川的柏林。柏林觀眾親眼目睹這位不論導歌劇、導電影、當演員、寫書都呈現過動頑童形象的鬼才,在面對死亡陰影時創生出來的作品雖然怪誕反動,卻充滿對生命的省思與留戀不捨的熱度。《恐懼教堂對抗內在異己》揭開二○○九年「戲劇盛會」的序幕,也把史林根希夫個人的藝術生涯帶上高峰。
我在二○○九柏林影展上見過史林根希夫本人,當時他擔任競賽片評審,被癌細胞侵蝕的身軀裡,住著一個激昂的靈魂。隨後在「戲劇盛會」上看他親自登台,那樣旺盛的生命燃燒,死神或許也退避三舍。他在二○○八年診斷出癌症,隨後摘除左肺,一連串的手術讓他身體其實非常虛弱,但是他卻能邊化療邊在劇場裡導戲、擔任影展評審,意志力嚇人。他最新的計畫是要在非洲蓋個「非洲藝術節之屋」(Festspielhaus Afrika),不管醫生勸阻,他依然造訪非洲莫三比克、布吉納法索、喀麥隆等地,冒著感染的危險與當地人親近互動,尋找適合動土之地。他的計畫已經受到德國外交部以及歌德學院的支持,在他倒下之前,他要用所有的力氣去完成這個最後的夢想。他說:「我相信我還能活兩三年。」兩三年足夠一個新的非洲劇場地標矗立,也足夠一個鬼才繼續創作出更多挑戰現有美學標準的作品。見過他的人一定知道,這兩三年以醫學角度來看將是奇蹟,對他來說,並非奢求,而是無止盡的對抗。
戴維.桑皮耶(Dave St-Pierre)
來自加拿大魁北克的編舞家戴維.桑皮耶在二○○八年的「舞在八月」帶來《溫柔一點!該死的!》Un peu de tendresse bordel de merde!,震驚了柏林表演藝術界。藝術節過後和朋友聊起二○○八年「舞在八月」的作品,大家幾乎最無法忘懷的就是《溫柔一點!該死的!》。二○○九年,德國的Movimentos舞蹈節便把「最佳新進藝術家」(Bester Nachwuchskünstler)頒給了他(林懷民則是得到終身成就獎)。
桑皮耶開始在德國受到矚目也是源於藝術節,他在二○○五年的Movimentos舞蹈節演出《靈魂的色情片》La Pornographie des Ames,用舞蹈剖開人際疏離與孤獨,舞者的裸露呈現,從魁北克一路爭議到歐陸劇場。《溫柔一點!該死的!》依然大量裸露,暴烈狂顛的肢體緊緊壓迫著觀眾。他自己覺得舞台上的裸露哪是什麼新鮮事,不知道為何會有人因此皺眉批評,他不要遮掩藏匿,他要直指殘酷,掀開孤獨。我自己看《溫柔一點!該死的!》,覺得那些裸露都不是視覺聚焦,讓人不安的其實是舞蹈本身的毫不隱瞞,過分誠實地把「孤獨」這件事放在舞台上,讓人不忍逼視。《溫柔一點!該死的!》的結尾是赤裸的舞者在充滿水的舞台上猛烈滑動,配上簡單的鋼琴與絃樂,那些動作嬉鬧暴力,直到舞者們成雙成對溫柔擁抱,剩下一個女舞者,孤獨地繼續泅泳。柏林的觀眾熱烈地回應桑皮耶的創作,喝采不歇。
桑皮耶歷經藝術節及獎項的肯定,國際舞壇名聲響亮。其實他也能跨界主流,為太陽劇團在賭城的兩場大秀《愛》Love與《動性》Zumanity擔任編舞,履歷表攤開絕對驚人。一九七四年出生的桑皮耶有的是年輕本錢,藝術節打開了他的國際大門,各方策展人都等著他的顛覆新作。
西迪拉比.卓卡維爾(Sidi Larbi Cherkaoui)
來自比利時的西迪拉比.卓卡維爾在二○○八年十二月的柏林「歐洲戲劇季」帶來《佛經》Sutra,把少林武功提昇到劇場藝術境界,力道氣場飽滿的舞作炒熱柏林隆冬,又一個年輕編舞家在藝術節裡登上巨星位置。
《佛經》是一個跨界成功的例子,跨文化、跨語言,大拳揮掉藩籬,創造出任何一個文化都能欣賞的舞台作品。西迪拉比醉心功夫文化,但是看他的《佛經》就知道,他不要那些表面的拳腳功夫,少林武僧與世界互動的哲學禪意才是他創意的出發點。這是他對他者文化的基本尊重,也因此《佛經》才沒變成綜藝聲光雜匯,而是提出更多的跨界的可能。東方與西方撞擊,不是只有殖民、誤解、對抗、賣弄所謂的東方風情,而可以彼此平衡共生。
或許因為他本身複雜的文化背景(父親為摩洛哥、母親為比利時荷語地區人),西迪拉比一直都在跨界,與眾多編舞家合作,作品風格多變。這也是一個當今藝壇趨勢,阿喀郎.汗(Akram Kahn)可以幫凱莉.米洛演唱會編舞,戴維.桑皮耶在作品裡使用酷玩與碧玉的音樂,史林根希夫要在非洲蓋劇場,少林武僧當然也能登上藝術節的舞台。出走,是為了帶回新的可能。而藝術節是一個容納風格各異的表演的特殊場合,尤其在柏林這樣一個生冷麻辣不忌的城市,表演者的大膽跨界,就是觀者的福音了。
註:Fluxus Oratorium兩字皆為拉丁文,直譯為「流動的神劇」。Fluxus為上個世紀六、七○年代發生於美國、德國等地的藝術運動,主要是不同領域的藝術家跨界合作,可參考網站:www.fluxus.org。
相關網站:
《恐懼教堂對抗內在異己》完整欣賞 www.youtube.com/watch?v=HWVbTcfbwgI (共有九段)
史林根希夫的「非洲藝術節之屋」計畫網站www.festspielhaus-afrika.com/
史林根希夫的官方網站 www.schlingensief.com/
《溫柔一點!該死的!》結尾欣賞 www.dailymotion.com/video/xa9zty_un-peu-de-tendresse-bordel-de-merde_creation
《佛經》片段欣賞 www.youtube.com/watch?v=I_cMBDeIG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