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強烈的視覺衝擊、錯亂的感官體驗、重複的聽覺節奏、混亂的旋律樂章……這似乎是後現代劇場與現代音樂,給坐在台下觀眾的一個試煉。你到底要看什麼、聽什麼,不是由台上的演員來決定或是由幕後的導演決定,卻要以你你自身直覺的官能感受去認知。這是一個新的看戲角度與音樂經驗,觀眾已不再滿足於接受,而是參與。當「跨界」已逐漸不能再代表後現代藝術的發展趨勢,傳統藝術與劇場被電視、電影等多媒體影像呈現逼向無路可出的時候,「雜交」與「混血」的表演形態逐漸成形。如今一群不從劇場出發的創作者走進劇場、邁入音樂,這些創作者的思維又是為何?他們又要如何掀起一場新的藝術革命?

在本期編輯部規劃的兩個專題「Shake it!劇場官能新體驗」與「打破框架的異響藝想」,雖然是兩個不同的區塊,前者是針對美術人在劇場的新創作,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與追尋;後者是依循著現代音樂的發展,深入淺出地為聽友剖析現代音樂的趨勢。但異曲同工的,卻都直指著當代表演藝術結構上的轉變,似乎都有著一個不安定的因子跳躍在兩者之間,引動著微妙的牽連。正如同義大利劇場導演卡士鐵路奇所說:「真正的藝術是危險的。危險來自另一世界、來自無法辨識的語言。」作為一個藝術家,冒險是內在條件。他們都面對生命的謎團,並藉著藝術創作和觀眾一起經過危險的試煉。而他們都決定要採取用不同的方式與型態,通往另一個世界。拉斐爾藝術合作社的卡士鐵路奇如此,秉持著「美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戰爭」的楊.法布爾、曾來台演出的拉夫拉前衛劇團與德國作曲家郭貝爾……等亦如是,都等著觀眾您親身去體會藝術的混搭雜沓,接受震撼。

「我想像鬼從早已被廢棄的城堡中飄出來,像飄飛在空中的花。當我在歐洲用這個音樂跳舞的時候,我感到有奇怪的靈魂在凝視著我——在恐懼中,我見看美與突然怒放盛開的花朵。」這是本刊在一九九四年二月號中、於舞踏家大野一雄訪台前刊登,摘錄自《死海—維也納華爾滋和鬼》舞作中的一段文字,同年六月他首度訪台,當時已經高齡八十八歲的他與其舞作,仍是同樣地帶給台灣觀眾無比的震撼。大野一雄,這位走過一世紀的偉大舞蹈家,在今年的六月一日與世長辭。沒有他的日本舞蹈界會有什麼樣的面貌,我想這個答案不會有人知道,但可以確定的是,絕對不會比今日精采。

 

希望觀眾看完我的表演之後,會想到能活著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

——大野一雄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