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清文的小說雖然往往是通俗情節、寫實外觀,但最精采的,其實是人物的內在波濤。例如〈清明時節〉,丈夫的兩個女人上山掃墓的兩種心路,一前一後,巧妙極了。〈苦瓜〉寫的也是外遇,戲劇性較濃烈,還有法庭戲,但最吸引人的也是妻子的內心戲。一九八○年代台灣文學改編電影的浪潮中,鄭清文竟被忽略,就知道他的小說不是那麼容易用影像呈現出高度的。
吳念真在推展《人間條件》之餘,以他累積的劇場能量,活化前輩的小說瑰寶,值得感佩。他如何將鄭清文拿手的內在經驗具體呈現在劇場中,也讓我十分期待。在新生代導演沈迷新科技與跨領域時,以紮實的人情世故成就的劇場,更顯可貴。
十年前皇冠曾製作五位小劇場導演的「台灣文學劇場」,南風劇團這兩年也改編了葉石濤的《簡先生》。不過這次綠光的演出更具規模,若能誘引起新一波熱潮,讓更多人一讀鄭清文,善莫大焉。
文字|鴻鴻 詩人、電影暨劇場導演
不要迷信什麼世界排名第九的樂團,也無須執著於誰是匈牙利音樂代言人,單純從音樂角度來期待這場演出,就足以令人興奮。這不僅是國際級的名家表演,也可視為一場進階級的音樂饗宴(終於不只有德奧曲目了)。伊凡.費雪與布達佩斯節慶管絃樂團在這次亞洲巡迴所排出的巴爾托克《羅馬尼亞舞曲》和《管絃樂協奏曲》,前者是短小精悍、暢意酣然的民族組曲,後者則是窺探這位偉大匈牙利作曲家的最親民經典。
但是,音樂會若如果沒有話題性,還是不足以吸引觀眾。我很好奇指揮家費雪如何在不到三十年時光,便把布達佩斯節慶管絃樂團提升到頂尖的地位?而且通常冠上「節慶」字樣的樂團,多是臨時湊齊的編制,費雪與BPO是怎樣創造出所謂的「匈牙利傳奇」?再憑這一點,就該親臨現場目睹兼耳聞。而加上正在國際樂壇炙手可熱的克羅埃西亞鋼琴家拉錫克,合作演出的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也是這場音樂會「附贈」的驚喜。
如果有一朝,台灣也有像費雪所規劃的「驚喜音樂會」這般,事先不公布演出曲目便能賣出滿座,那我們的音樂欣賞水準也將讓人驚喜了!
文字|林伯杰 金革唱片研展企劃處協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