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二○○六年十二月啟動的「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歷經五年歲月,無數人力與心力的投入,終於在去年十二月三日在萬里鄉萬里國小完成最後一場的演出,宣告這個凝聚民間力量點滴資源達成的藝術工程圓滿完工。這個藝術造夢的過程,可說是表演藝術圈內最正面的一股力量。
這一年的冬天冷得有些晚,第一波低溫特報發布的日期,落在十二月三日。這一日雖冷,氣象預報十一度,但北端臨海的萬里國小卻暖得很,因為由紙風車文教基金會發起,走了五年的「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在這一天、在滿場六千餘位現場觀眾的見證下,圓滿落幕。
在紛擾甚多的二○一一年,誓言走遍全台各地偏鄉、將國家劇院級規模的戲劇演給所有孩子看的「紙風車319」,以一步一腳印、匯聚民間點滴資源能量而完成最終目標的這個工程,當屬表演藝術圈內最正面的一股力量。
「唐吉訶德」精神在現代社會的實踐
二○○六年十二月,「紙風車319」帶著《紙風車幻想曲》從宜蘭員山開跑, 整個計畫內容說起來挺簡單:希望台灣每個鄉鎮地方的孩子都能接觸到藝術、都有欣賞國家劇院級演出的機會。方式很單純——單場演出成本卅五萬元,不拿官方資源與政府補助,因為要激起民間力量、喚起大夥對鄉土的關懷。
它的完工,不僅是單一表演團隊的目標實現,也是「唐吉訶德」精神在現代社會的實踐;同時,公民的社會參與、企業對藝術活動的相挺,乃至勾引人們對於原鄉的情感,都是「紙風車319」開工五年以來,難能可貴的累積成果。
為了募集一場卅五萬元的經費,故事很多,過程所經歷的風雨與汗水、淚水更多。在企業的大筆、多場次的贊助之外,更真實且動人的,是地方力量的自發群聚。
像是雲林西螺,是一位水電工發起募款;高雄林園,是在地出身的一位老師,在郵局、夜市,站崗舉牌了十個月所募集;新北市金山,是十位在地的熱血年輕人,主動發起「金山『囝仔』的第一哩路」活動,他們印傳單、寫募款企畫,還與當地社區的踩街活動、校慶義賣結合。
父母與孩子的藝術第一哩路
回頭看計畫初衷,美好浪漫,成果更是甜美動人,但對當年發起計畫的李永豐與整個「紙風車319」團隊而言,卻曾走過好長一段闃暗且難以承受的艱辛時刻。下鄉服務、將藝術帶入偏鄉,很多人、很多團隊都想過,也試過,但如此龐大且需要長年持續的計畫,過去未有先例。因此,大家都不知從何理解、從哪開始。李永豐說:「剛開始的那段時間,我四處登門拜訪,尋求支持與募款,但吃的閉門羹比魷魚羹還多。很多人說我瘋了,罵我是騙子,說紙風車是詐騙集團。」
面對「紙風車319」計畫的發想、執行到完成,國外的兒童戲劇專家也感覺不可思議,學者吳靜吉對外曾不止一次地分享自己的經驗:「我到香港的藝術教育大會上分享『紙風車319』,來自大陸、香港的兒童戲劇專家一直問:真的沒有政府的經費支持嗎?台灣為什麼有這麼多人願意出錢出力?」吳靜吉認為,「紙風車319」從來就不只是孩子在藝術上的第一哩路,更是許多阿公阿嬤、父母與孩子所共享的第一哩路。
在「紙風車319」完工的前後,從媒體評論到時論投書,乃至觀眾、參與者的留言回應,熱烈且積極正面。在紙風車的臉書上,很多人的留言是:謝謝紙風車圓了無數孩子的夢,帶給我的孩子歡笑;在偏鄉的我們,是第一次有這機會看戲。另有一類,是這樣分享的:感謝紙風車,孩子真的很開心,睡夢中還不斷喊著加油、加油;這一代孩子未來的共同記憶一定有紙風車巫婆的開場白:「我是一個巫婆,而且是一個有經驗的巫婆……」
迥異於政治動員的草根運動
《中國時報》採訪中心主任張瑞昌形容:這是一場史詩般的新文化運動,走出一片台灣社會久違的真情天地。許多人從中尋回看野台戲、參與廟會建醮的集體記憶,也找到社區營造、市民社會的實踐精神。這是迥異於政治動員的草根運動,有著濃厚的人情義理,體現了豐沛的民間活力。
發起人吳念真則認為,透過這樣的活動,劇場演員們可以實際走進每個鄉鎮裡面,了解到鄉鎮裡面的狀況,也可以讓我們再想一想,未來還可以帶給他們什麼?
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說,整個過程,是一種「類陳樹菊」的庶民力量崛起,大家以各種形式的參與:從一塊錢到五百萬的捐款,從擔任演出現場的志工,到挺身而出、匯集資源力量,大家開始懂得關照自己的故鄉與土地。「透過『紙風車319』完工,應該也希望可以鼓勵更多人去做那些一直被人以為不可能的事情,這樣的精神,理應一直延續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