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獎得主劉瀚之的機械裝置《翻書機》。(台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藝@展覽

微觀世界的藝術靈光

一年一度的「台北美術獎」去年十二月揭曉,得獎作品正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此次參賽者平均年齡卅歲左右,也就是一九八○年代後出生的藝術創作者,因此,目前在北美館舉辦的「二○一一台北美術獎」,也可說是呈現台灣「八○後」視覺藝術發展面貌及觀察趨向的一項展覽。

一年一度的「台北美術獎」去年十二月揭曉,得獎作品正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此次參賽者平均年齡卅歲左右,也就是一九八○年代後出生的藝術創作者,因此,目前在北美館舉辦的「二○一一台北美術獎」,也可說是呈現台灣「八○後」視覺藝術發展面貌及觀察趨向的一項展覽。

2011台北美術獎得獎作品展

即日起~3/4  台北市立美術館

 

 

由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一年一度的「台北美術獎」,是台灣新銳藝術家一較高下的競技擂台,十一年來已成為台灣視覺藝術界新秀選拔的重要指標,每年出爐的名單與作品,是外界蒐尋新人和觀察創作趨勢的標的賽事。「二○一一台北美術獎」得獎名單去年十二月出爐,廿九歲的劉瀚之以五件自創的機械裝置,為評審團以「具幽默的詩意性」評之,奪得本屆首獎,獲頒獎金新台幣五十五萬元,以及在北美館個展的機會。

自生活中挖掘揶揄的對象

本屆參賽作品共兩百六十四件,平面作品一百一十二件仍是最大宗,另複合媒材九十二件,其他類別四十一件。雖然參賽不限年齡,但本屆參賽者平均年齡卅歲左右,也就是一九八○年代後出生的藝術創作者,因此,目前在北美館舉辦的「二○一一台北美術獎」,也可說是呈現台灣「八○後」視覺藝術發展面貌及觀察趨向的一項展覽。

就類型而言,得獎作品包含繪畫、立體雕塑、空間裝置、影像裝置等,顯示創作媒材端看個人擅長和題材所需,沒有特別明顯的偏好。但從內容觀之,自生活與事件縫隙中挖掘揶揄的對象,在這次幾件得獎作品都可見端倪,如首獎得主劉瀚之自創的「翻書機」,讓懶人無需動手,就有機器代勞翻閱書頁;「鬆垮矯正器」能替人拉直鬆垮的衣領和襪子,維持良好外觀;「揪領器」則是方便讓人揪著對方的衣領、欺負他人……填補無所事事下空白的短暫靈光,並賦予器具百無聊賴的「功能性」,也讓人們使用器具時製造出敘事的情境。

優選獎的黃海欣和林玉婷作品中也有類似的氣質。黃海欣的繪畫靈感,多來自報章媒體和網路上千篇一律或奇文軼事照片,如開工動土的儀式、旅客與被飼養到痴肥的老虎合影、詭異的軍隊醫檢過程,像做瑜伽的泰國浴場景等,她以模糊化的人物五官和顯出拙味的場景,製造出「冏」氣氛。林玉婷的「蛋糕房子」則以實體製作出外觀可口誘人的蛋糕,但上頭卻使用台灣常見的鐵窗、鋁門等建物元素,作為蛋糕裝飾的小物件。

「文化衝擊」帶來的自我省思與影響

相較於台灣中青輩藝術家大多在三、四十歲之後,才有出國交流的機會,「八○後」創作者顯然有較豐沛的資源和機會,廿多歲出國留學、生活和國際駐村,提早經驗「文化衝擊」帶來的自我省思與影響。優選獎之一的朱駿騰,以及入選獎的陳亭君、鄧兆旻等人,便觸及異國學習和生活經驗。雖然表現「文化衝擊」,但年輕藝術家選擇了較隱晦的物件代表原生文化,而非中青輩藝術家使用台灣花布、宗教或東方文化圖騰等顯性語彙來鋪陳自身背景。

朱駿騰的空間裝置《疲倦的沸騰》,以留學生必備的大同電鍋和燒毀的電源轉接插頭來比喻自己。他將電鍋插在四百多個轉接器串連的插頭上,冒著可能跳電的風險,在現場熱滾滾地煮著白米飯。留學英國三年半,「這段時間才意識到自己是什麼、想要什麼?」朱駿騰藉由電鍋沸騰的狀態,象徵留學時不穩定的心境,一個因燒毀被淘汰的插頭則是「挫折的濃縮體」。

十五名得主當中,非科班出身的鄧兆旻顯得特殊。台大電機系畢業後赴美,二○○七年取得麻省理工學院媒體藝術與科學碩士,現於紐約專職創作。作品《除非我們夠幸運》,電腦螢幕上有十一個英文字母,隨著鬧鐘的滴答聲隨機變動。巧合的話,觀眾能看到“COINCIDENCE”(巧合)這個單字出現,「觀眾的運氣是這件作品的媒介。」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