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台南人劇團《K24》演出概念異曲同工,巴黎郊區的蒙特市國立戲劇中心新蒙特劇院也有在劇場演出連續劇的構想,九月底首演的《斷裂》就打算以此模式吸引住戲迷,劇院總監兼導演包耶邀來專業電視編劇執筆,瞄準「住房」主題,希望以連續劇方式讓大家對社會議題維持省思熱度。
巴黎市東郊蒙特市(Montreuil)的國立戲劇中心新蒙特劇院(Nouveau Théâtre de Montreuil)這季推出了劇場連續劇《斷裂》Une Faille,講的是發生在蒙特市的故事,說是向社會案件取材或與現實互動都行,但最引人注目之處當然在於這是個分集、分季演出的連續劇。
既然自稱是「連續劇」,不免讓人想到以前報章雜誌上的章回小說在「請待下回分曉」前必須達到的就是引發繼續閱讀的期待,再加上近代成功電視連續劇非抓準不可的強項:進廣告或每集喊停的時間點,這些技巧跟劇場演出的節奏或觀眾經常期待的「昇華感」都大相逕庭,劇院總監兼導演包耶(Mathieu Bauer)帶領的這個連續劇計畫是怎麼來的呢?
電視編劇執筆 瞄準住房問題
包耶在新聞稿及訪談中透露的計畫源起不外是,電視連續劇吸引了數量龐大的觀眾,除了在傳遞訊息、散播新聞上效率驚人外,也提醒大家省思社會議題,而且「連載小說」或「連續劇」是一種不被潮流淘汰的大眾文化,後者甚至能做到叫人上癮似地時間一到就非看不可、並且持續好幾個月,這種作品形式與觀眾建立的關係讓他非常期待。包耶還表示,除了前三集都由他負責執導外,之後也希望能找客座導演來負責某一集或某一季的演出。
既然空間還是劇場,創作上的大不同顯然就是如何說故事及角色塑造。包耶首先找來了一個專業的電視編劇,一個在關鍵點、懸疑點及製造高潮、角色演變上都很有經驗的說故事老手摩荷(Sylvie Coquart-Morel),對話也由她負責撰寫;有趣的是,摩荷在成為電視編劇前所學的,正好就是社會學。
因為故事是以蒙特市作背景,她下筆前先是深入大街小巷尋找人物及題材的創作靈感;很快地就把焦點圍繞在「住房」這個主題上,描繪蒙特市各種住宅間、居民及社群間驚人的差異:公有國民住宅、財團或私人擁有的大樓公寓或房屋、被無住房者自行入住的空屋、待拆的危樓、臨時緊急住房、多是接待外來移民或無照居留的老舊住宅、區域改建後房價急升的私宅等,作品顯然想要藉由敘事者的中立及幽默感來表達這個多元社會的真實面貌。而故事就從蒙特市的一個小角落展開:一個高樓建築工地垮塌在一旁的養老院上,五個被困在洗衣間的人物:一個退休的影評人、他兒子、年輕女警、女醫師及一個試著賣各種小東西給養老院住戶的年輕人。
「市民」當「歌隊」 新形式引人期待
在編導演及設計上必須面對的難題,也包括如何把小小的舞台化為蒙特市的縮影,於是空間及美學語言在虛實的拿捏上就得回歸劇場;創作團隊同時選擇了傳統劇場裡常出現的「歌隊」:除了主要人物外,台上有一組「蒙特市市民」時而出現來交待前情及描繪氛圍,刻意的疏離效果讓鏡框舞台上的世界少了必須「超越逼真」的尷尬。
緊鄰巴黎市區的蒙特市,算是近郊房價最早而且攀升最快的衛星城市,早年以移民、勞工為多的該地,十多年來接納了許多無法繼續忍受巴黎高房價的「新移民」,有機店、藝術電影院、各類型工作室頻頻成立在非裔、阿拉伯裔的傳統商店間,早被稱作是巴黎的第廿一區(巴黎市的行政區域分為一到廿區)。
很多人大為激賞年輕的新蒙特市劇院這個連續劇計畫,不論成功與否都實驗性十足;也有些評論認為這件事完全是浪費了「劇場」本身的優勢而且了無新意。預計九月廿四日上演的該戲,至今訂位率及詢問度相當高,已經確定將作三集演出,但究竟是否能成功推出第二、三季呢?看來這個演出自己本身就是一齣引人注目的連續劇呢。
相關網址:新蒙特劇院www.nouveau-theatre-montreu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