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承辦的「上海國際當代戲劇節」於十一月五日至十二月九日舉行,呈現十八檔來自世界各地最當代最前線的戲劇作品。今年主題定為「多元創意」,不僅能看見歷史與現代的結合,也能體會到東西方文化的交織和碰撞,在表現形式和手法上,令人目不暇接。
金秋時節是上海最「鬧猛」的時光,仿佛要以藝術之姿,在梧桐葉落之前將這座城市塗抹上繽紛的色調。首先是從十月起的「上海國際藝術節」,整整一個月,空氣裡循環的盡是藝術展演的各類脈動,哪怕你走入觀光客出沒的繁華南京路,屬於戶外的天天演活動,也將如影隨形地出現在街頭。然而國際藝術節今年主推芭蕾和歌劇,讓愛看戲的觀眾總覺得少了一份震撼。
不過,這份遺憾很快就能補足,緊接上場的「上海國際當代戲劇節」(ACT)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組織承辦,於十一月五日至十二月九日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三個劇場,集中呈現十八檔來自世界各地最當代最前線的戲劇作品。今年主題定為「多元創意」,邀請了來自西班牙、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美國、英國、瑞士、斯洛維尼亞,及台北、香港、上海、北京、福建、廣州等地的戲劇團體共同參與,參演劇碼囊括了舞台劇、音樂話劇(編按:話劇中有音樂元素者)、現代舞、諷刺劇、肢體劇、兒童木偶劇、單人劇等多種戲劇表演形式。
英國劇場製作 重組曹禺經典
在本屆當代戲劇節中,不僅能看見歷史與現代的結合,也能體會到東西方文化的交織和碰撞,在表現形式和手法上,令人目不暇接。作為開幕大戲的英國里茲大學《太陽不是我們的》,於十一月六日起率先呈現,此劇由戲劇大師曹禺經典作品《家》、《原野》、《雷雨》、《日出》鋪展而成。這齣以新穎方式編成的戲游走於曹氏名劇中,跨文化且跨時空,經過英國演員的創造,中國戲劇大師的語言與現代風格的表演、肢體動作、舞蹈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音樂話劇《杜甫》是非常異質的作品,導演張廣天將杜詩的某些意象及他自己按照杜詩的審美原則延伸出來的意象,鋪展在舞台上,你到劇場裡來,不是來觀看杜甫的故事的,而是來體驗杜甫方法的。
來自瑞士的7273劇團,除了帶來現代芭蕾《尼羅河》外,還會演出充滿佛朗明哥特色的無聲舞劇現代舞《愛情故事》。澳大利亞鷹巢劇團的單人劇《查理斯.狄更斯表演的聖誕頌歌》是紀念狄更斯誕辰兩百周年的劇碼,用最戲劇的方式,為觀眾原汁原味講述《聖誕頌歌》。百年古南戲遺響《大悶》,由梨園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曾靜萍擔綱,被學界稱其中國戲曲界絕無僅有的珍品,也是ACT首度引進戲曲折子戲作為戲劇節的項目,此戲在網路上先期打響,透過微博的口碑行銷,演出前票房便已告罄。
講座與展覽 連結演出更深入
除了集中展示精采的戲劇演出外,還將延伸一系列相關活動,包括講座、展覽、論壇、演後座談和工作坊等。幾場講座如「為愛瘋狂的美狄亞」、「漫談梨園戲」(由戲曲作家王仁傑主講)、「紅雪」等都和演出作了連結,帶領觀眾更深入了解演出的背景,並進行經驗交流和對話。展覽的部分,「曹禺(1910-1996):中國現代戲劇先鋒」圖片展和影片《通過曹禺走近中國》,都將在《太陽不是我們的》演出期間同時呈現。此外,第一屆「上海戲劇教育國際論壇」也同時舉辦,旨在以戲劇教育和應用劇場的實踐為中心,一方面整合本地資源,建立上海戲劇教育網路,另一方面則傾聽國際同行的聲音,促進國際間的深入交流和專案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