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人藝演出郭啟宏的《知己》,是一齣關於古代知識分子的文人戲,講述的是文人的友情,對士為知己者死的質疑。(齊琦 攝)
上海

歡慶一甲子 北京人藝帶五齣戲上海巡演

今年慶祝六十周年院慶的北京人藝,在暌違廿四年後,以《窩頭會館》、《原野》、《知己》、《我愛桃花》、《關係》五齣精選劇碼、大規模赴上海演出,還將召開座談會和學術研討會,與南方劇界深刻交流。

今年慶祝六十周年院慶的北京人藝,在暌違廿四年後,以《窩頭會館》、《原野》、《知己》、《我愛桃花》、《關係》五齣精選劇碼、大規模赴上海演出,還將召開座談會和學術研討會,與南方劇界深刻交流。

時近暑假悶熱異常,和以往的暑期多是針對青少年設計的親子專場,演出市場今年端出不同的菜單,近十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全國巡演「海上風韻——上海文化全國行」,打包了十多個不同劇種的劇團,推出廿餘台優秀劇碼,巡迴九座城市演出,選擇首都北京作為此次巡演的首站將正式拉開大幕。另一方面闊別廿四年,正值六十周年院慶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也將三度抵滬,以精選的劇碼,歷練純熟的人才庫,攜近年新作和經典劇目《窩頭會館》、《原野》、《知己》、《我愛桃花》、《關係》五齣戲,於七月十八日至八月五日在上海大劇院獻演。六十壽誕對北京人藝來說,是個大日子,除了在自家門前過生日外,院團還遠赴上海、天津和台灣等地作為慶演的分地。但上海的待遇更特別一點,演出的戲碼有五齣大小戲之多,又有影視明星不計酬勞的獻技助陣,還將召開座談會和學術研討會,為此盛大的南方巡演留下精采對話的扉頁。

演出一甲子  人藝風格獨具

一九五○年初建院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初時為綜合性藝術團體,而後劇團與中央戲劇學院話劇團合併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曹禺任院長,焦菊隱任總導演。劇院受到郭沫若、老舍、曹禺、焦菊隱的精心培育始終堅持現實主義創作道路,重視從中外各種戲劇流派,特別是中國戲曲傳統中吸取營養,形成了真實、深刻、質樸、含蓄及人物形象鮮明、生活氣息濃郁、具有民族特色的北京人藝風格。歷年來上演的主要劇碼有《蔡文姬》、《關漢卿》、《茶館》、《雷雨》、《小井胡同》、《推銷員之死》等,其中《茶館》曾巡演多國,稱得上最能彰顯並代表北京人藝精神的經典保留劇目。

目前擔任副院長的任鳴算得上是北京人藝最多產的導演之一,已執導了六十七齣作品,這次來滬,有三齣是他導演的戲,不僅題材風格不同,合作的編劇也都是一時之選:郭啟宏的《知己》是一齣關於古代知識分子的文人戲;鄒靜之的《我愛桃花》是一齣古今穿越的荒誕劇;而萬芳的《關係》則是一部「殘酷」的都市情感劇。任鳴覺得北京人藝其實一直有發展,堅持民族性、現實主義還有人民性的原則。在當今中國話劇界,如果說一個劇團還有明確風格的話,那北京人藝可以說是碩果僅存的。這次展演最能代表北京人藝的風格《窩頭會館》,由劉恒編劇、林兆華導演,被北京觀眾譽為「天作之合」,編導擷取的是一九四八年北京南城一個號稱「窩頭會館」的破落四合院,住著幾戶掙扎在社會底層的小市民,在大時代的變異下,處處流露老北京人的幽默詼諧和困頓。

《知己》好本  仍待知音人

從距離演出前的四個月,就已掀起票券預訂熱潮,一些場次的低票價皆已售罄,還吸引了眾多企業團體前來包場。不過首演場《知己》的銷售較不理想,講述的是文人的友情,對士為知己者死的質疑,「以史喻今」是郭啟宏作品的特徵,導演說這是卅年一遇的好本子,人生排一《知己》足矣!此戲是對知己的思考,是對於人性的反思,是對於人性異化複雜性的深刻表達。

面對商業浪潮的衝擊下,北京人藝的招牌主導過話劇鼎盛的局面,如今一戰雖然成績輝煌,其所堅持的京味與人文精神,能否延伸至下一個世代,找尋到新一批的知已,正是花甲老者慶賀之餘所要面臨的嚴峻挑戰。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