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西九大戲棚」節目數量增至十多個,整個活動從一週延伸至三週。(陳國慧 攝)
香港

動工前最後「大戲棚」 戲曲中心英譯名惹爭議

西九文化區今年再度在年前舉辦「西九大戲棚」活動,以多場精采戲曲、中國舞蹈和當代音樂的節目,吸引觀眾到訪。此活動在未來西九戲曲中心的選址舉行,由於戲曲中心的設計已然出爐,即將動工,所以這次「大戲棚」也是動工前的最後一次。另戲曲中心最近也引發英文譯名爭議,話題從文化面延燒到政治面。

 

西九文化區今年再度在年前舉辦「西九大戲棚」活動,以多場精采戲曲、中國舞蹈和當代音樂的節目,吸引觀眾到訪。此活動在未來西九戲曲中心的選址舉行,由於戲曲中心的設計已然出爐,即將動工,所以這次「大戲棚」也是動工前的最後一次。另戲曲中心最近也引發英文譯名爭議,話題從文化面延燒到政治面。

 

 去年「西九文化區」於未來西九戲曲中心的選址舉行「西九大戲棚」活動,低廉票價(港幣十元)吸引戲迷瘋狂搶票。今年也同樣在農曆新年前後,於同一地點舉行活動,除了票價漲價十多倍外(一百至一百五十元),節目數量亦增至十多個,整個活動從一週延伸至三週,與市民歡度節日。

既為戲棚活動,節目方面自然由由「金英華粵劇團」的《福星高照喜迎春》揭幕,節慶氣氛濃烈,多位粵劇名伶擔綱演出。除了約十檔售票的戲曲節目外,亦有由新進粵劇演員擔演的免費入場節目,同時由演藝學院戲曲學院畢業生組成的「演藝青年粵劇團」也有參與,讓年輕演員有機會多與觀眾接觸,在戲棚內承傳藝術。

演出加民藝攤位營造熱鬧氛圍

另一方面,今年亦加入了中國舞蹈和當代音樂的節目。香港舞蹈團是本地旗艦舞團,集中中國舞和民間舞演出和教育工作,這次以《腳尖上的中國——視覺品嘗的風味》為題選演不同種類的民間舞蹈。至於「無伴奏策動」和「花好音樂」則主打吸引年輕樂迷,前者創作的《a cappella中樂瘋》由本地年輕合唱藝術家趙伯承策劃,他是香港第一個專業無伴奏劇團「一鋪清唱」及「青協香港旋律」的藝術總監,近年大力推動合唱藝術。今次在傳統戲棚內以無伴奏純人聲演繹粵曲和電視劇主題曲,加上用beatbox模仿中國樂器,是非常有趣的實驗創作。

除了演出,戲棚外亦設有十多個竹棚檔攤售賣傳統小食如老婆餅及賀年食品,同時亦邀約多位本地年輕設計師參與這新年市集。筆者參觀當日,尚有數個賣年花的攤位,可能因為晚上演出進行時人流不多,看來有點冷清,反而是有「撕紙王」之稱的敏叔(李昇敏)的攤位旁圍了一堆人,好奇地要看他如何徒手撕揮春。這門撕紙藝術由敏叔無師自通獨創,傳媒早已報導不絕,這次在「擺檔」活動中出現正好契合戲棚所營造的傳統氛圍。

這次「西九大戲棚」是「可一不可再」,因為原址將會動工興建戲曲中心,今年的大戲棚是「最後一次」,但主辦單位不排除往後在西九其他未動工的地方舉辦同類型活動。這個活動可說用心良苦,以戲棚這結合傳統藝術和建築的空間,吸引香港表演藝術觀眾量最多的戲迷來到這個未來的戲曲演出場地,同時筆者觀劇之日,亦有不少遊客在座,他們都表示對香港傳統表演藝術的好奇,即使其實並不看得太懂,但仍享受三個小時《洛神》的演出。

戲曲中心英譯名稱引發爭議

不過對於戲曲中心的英文譯名,近日卻起爭議。事緣「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在去年底公布戲曲中心設計比賽的結果,由兩名生於香港的建築師譚秉榮及呂元祥獲得獎項,並將會展開合作,中心預計於二○一六年落成。而「西九大戲棚」隔鄰就是這個設計的展示場地,包括該設計理念和建築模型等。但有人到此時卻發現西九戲曲中心一直的英譯是Xiqu Centre,而不是「一般」為大眾所認知的Chinese Opera Centre,於是在臉書上惹起「賣港」的討論。前任藝術發展局研究總監陳雲博士撰文指「請他們不要一意孤行,貽笑天下」,「如果要依循採用Xiqu拼音的原則,粵劇的英文請改用Yuet Kuk (粵曲)」云云,而香港八和會館汪明荃博士和翻譯學學者楊慧儀博士則表示對採用Xiqu的支持。由文化演化為政治議題,最後如何定案,且看西九管理局如何拆招。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