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最新版的《凡爾賽玫瑰》,由龍真咲(右)飾演奧斯卡,左為明日海 りお。(寶塚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發現綺麗夢工廠—寶塚歌劇團/夢幻國度探秘

男役「反串」魅力超強 版本多重歷演不衰

解析寶塚經典《凡爾賽玫瑰》

根據池田理代子所作同名漫畫改編的《凡爾賽玫瑰》,可說是寶塚最為人所知的經典劇目,從一九七四年首次搬上舞台以來,歷演不衰,而且衍生出多種版本。以法國宮廷與大革命為背景的情節,讓華麗歌舞與戰爭場面大大發揮,而由主演男役「反串」女主人翁奧斯卡,更是最大賣點!

 

根據池田理代子所作同名漫畫改編的《凡爾賽玫瑰》,可說是寶塚最為人所知的經典劇目,從一九七四年首次搬上舞台以來,歷演不衰,而且衍生出多種版本。以法國宮廷與大革命為背景的情節,讓華麗歌舞與戰爭場面大大發揮,而由主演男役「反串」女主人翁奧斯卡,更是最大賣點!

 

 

寶塚歌劇團內分為星、花、雪、月、宙一共五組,每年交替演出達四十個左右的劇目,其中除了劇情和音樂都是原創的作品之外,更有許多改編或以名作為本的劇碼,改編來源廣及國內外的文學作品、音樂劇及影視動漫(詳見專題他篇〈寶塚名作改編劇目〉);在眾多改編的劇目中,《凡爾賽玫瑰》可說是最著名的作品。

《凡爾賽玫瑰》是根據池田理代子所作的同名漫畫(台灣譯為《玉女英豪》)改編而成,敘述在十八世紀末,法國大革命來臨前的波旁王朝,一位從小被當成男孩撫養長大的女貴族奧斯卡.法蘭索瓦,在大時代動盪下一生的愛恨情仇。凡爾賽的玫瑰,指的即是白玫瑰奧斯卡,與紅玫瑰瑪莉.安東尼皇后。故事以奧斯卡為主軸,加上描寫宮廷內的權力鬥爭及瑪莉皇后的情史,由於作者對法國歷史的考究和細心鋪排,將杜撰人物與史實結合得相當好,此作遂成為漫畫界一九七○年代的鉅作。

漫畫於一九七二年開始連載,一九七四年寶塚便將同名歌舞劇搬上舞台,造成空前轟動,締造了有史以來最高的上座紀錄。一九八九年為紀念法國大革命爆發兩百周年,寶塚推出了《凡爾賽玫瑰——奧斯卡與安德烈篇》,和以其他不同主角為中心的版本。歌劇團於一九七五年、一九七六年、一九九○年、一九九一年皆曾搬演此劇,二○○一年以「新千年的凡爾賽玫瑰」進行了為期一年,縱貫日本南北的演出,觀賞人次超過三百萬人。二○○五到韓國舉行海外公演,二○○六年為了紀念瑪莉皇后冥誕二百五十周年,再次舉行公演,觀眾人數累計突破四百萬人。二○○八年再推出三部外傳,分別是以傑拉德、亞蘭、貝魯那魯三人為主角的版本,進行全國巡演。今年一月份又再度上演,足見此劇歷久不衰,稱其為寶塚最經典的代表作一點也不為過,在寶塚大劇場前面,還可以看到奧斯卡與安德烈的塑像。

男役「反串」奧斯卡  迷離的性別魅力

《凡爾賽玫瑰》描述奧斯卡從年少時就進宮擔任太子妃(即後來的瑪莉皇后)的侍衛隊隊長,受到太子妃的倚重與宮中貴族的喜愛。路易十五駕崩,路易十六即位之後,瑪莉皇后在一化妝舞會上與來自瑞典的貴族菲爾遜墜入情網,奧斯卡也為菲爾遜傾心,這個情景讓從小跟隨在奧斯卡身邊保護她且默默愛慕著她的安德烈心碎不已(安德烈是奶娘的孫子,與奧斯卡雖然親近,但在地位上仍屬主僕關係)。

當時法國的財政岌岌可危,可是貴族們依舊不知民間疾苦,過著豪奢的生活,平民反抗的聲浪不斷加劇,奧斯卡在逮捕劫富濟貧的「黑騎士」,與帶領非貴族出身的軍隊士兵之後,最終決定拋棄自己的貴族身分,在接下來的法國大革命與平民同一陣線。奧斯卡也在此時體會到自己最在意的,正是對自己用情至深的安德烈。兩人結合後不久,安德烈在攻占巴士底監獄的戰役中中彈身亡,奧斯卡也傷重不治。大革命的結果,也將路易十六與瑪莉皇后送上了斷頭台。

這齣戲最特別的地方,應該是以男役「反串」演出奧斯卡這個角色。所謂的反串,指的是飾演不是自己原本的行當,以傳統戲曲為例,如果原本演生角的演員去演旦角,無論其原本性別為何,皆稱之為反串。今人多誤用,以為演出不同性別的角色就叫反串。

由於是「反串」,因此有幾層性別意義上的翻轉:第一層是由女性演員扮演男役,第二層是由男役反串女角,第三層是要詮釋出女性身上的陽剛特質,由男役來扮演的確相當適合。有趣的是,由男役所扮演的奧斯卡,所採取的表演方式仍與一般男役相近(除了站姿和坐姿會調整雙腿併攏的距離,因為男役通常腳打得較開),和同樣由男役扮演的安德烈站在一起的時候,觀眾看到的到底是演員本身的性別,抑或是扮演所呈現的性別(兩位陽剛的「男性」)?這當中的轉換與流動耐人尋味,但在奧斯卡是女性的情況下(意義上順利過關),觀眾得以安全自由地徜徉於自己的想像之中。

一切為男役  請忽略所有「不合理」吧!

寶塚在改編方面大致遵循以男役為賣點的原則,所以編劇考量優先以TOP男役的戲分為主(這導致了在改編某些原本以女性為主角的故事中,主角被改成了其他人,例如《伊麗莎白》的主角變成了死神,《聖女貞德》的主角變成了傭兵皮耶),其餘則按照演員位階高低安排戲分多寡。

或許因為如此,所以發展出「菲爾遜與瑪莉皇后篇」及「奧斯卡與安德烈篇」兩個多數人耳熟能詳的版本,由於以男役為主,所以瑪莉皇后篇的主角是菲爾遜而非瑪莉皇后,並且為他增添了許多歌唱和戲分,例如獨自詠歎對瑪莉皇后的思念,要前往營救瑪莉皇后但在瑞典宮廷遭反對的一場鬥劍(原作中並無此劇情)。

再來,寶塚素有「愛與青春的寶塚」之稱,所以戲中少不了「愛」(戀愛)這個要素,因此原本在漫畫裡著墨不多的感情戲,搬上舞台卻變成了幾幕經典,例如安德烈因為無法忍受奧斯卡將被許配他人,打算用毒酒和奧斯卡同歸於盡,以及後來奧斯卡對安德烈吐露真心共結連理。最後,歌舞劇需有歌有舞及大場面的需求,由於故事前後歷經約卅年左右的時間,化為舞台演出在劇情上勢必得有所取捨或濃縮,所以例如奧斯卡自請降職後與法國衛兵隊士兵們的幾次衝突,便是濃縮成一首歌來帶過,而攻占巴士底監獄的戰爭大場面,是以較抽象的群舞方式來呈現。

依據上述大原則,有時劇作各段落的挑選與結構方式皆會受到影響,以現實的角度來看,在寶塚的世界裡,主角是特意栽培出來的明星,娘役雖然也有支持者,但是大多數的觀眾都是為了看男役來的,因此舞台上的一切都是以烘托陪襯TOP男役為主,為了讓他的魅力所向披靡而產生了許多改動,這些調整有時候不能像一般看戲那樣,可以用純戲劇觀點要求或檢視的。

TOP男役因為必須大量出場,加上換裝與緩衝時間等因素考慮,形成了特別的戲劇結構,所以請不要抱怨怎麼又去換衣服、怎麼要打鬥/當盜賊還穿得那麼華麗引人注目、為什麼明明是其他人的戲分卻變成了主角觀點的一支歌舞之類的,請忽略所有「不合理」的地方吧!在這個世界裡,「讓主角發光」就是最高指導原則,如同台灣的外台歌仔戲,觀眾也是為了第一小生擠破頭一樣。

《凡爾賽玫瑰》歷久不衰的五大元素

《凡》劇受歡迎及能夠吸引大量觀眾入場觀賞,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理所當然的豪華:法國大革命前富奢糜爛的宮廷,正好提供了極度華麗夢幻的舞台及服裝存在的理由,在視覺上給予豪華炫目的享受,正是寶塚的經典風格。

兼具兩性魅力於一身的主角特質:從小女扮男裝的奧斯卡與其他男性主角不同,她是一個有正當理由展現陽剛帥氣一面的女性,觀眾可以因為她展現出的男性魅力心跳加速,也可以因為她的柔腸百轉而心生疼惜。

劇情愛恨生死交織、跌宕起伏:大時代激盪下,種種身不由己、人性、熱血、無法結合的愛、死亡等衝突皆充斥其中,劇中許多名段落、名場面,都是建立在強烈而澎湃的情感衝擊之下。

男役女裝、群星集結等特殊賣點:男役必須扮演女性觀眾完美的夢中情人,因此只要她還待在寶塚一天,不管是官方或私服打扮,都幾乎不太可能看到她的女性裝扮,但《凡》劇即為少數特例之一,例如一九九一年涼風真世(飾奧斯卡)和天海祐希(飾安德烈)的版本中,涼風在戲裡有穿著女裝的戲分,結尾謝幕秀時也有一支舞是穿裙裝與天海共舞,這種特別服務可不是常見的事。

另外最大的特殊賣點,就是五組的TOP男役會輪流演出安德烈或其他角色,平時各組的TOP男役只會在自己的組別演出,但《凡》劇卻讓觀眾有機會同時看到兩位以上的TOP男役同台較勁的風采,這點絕對是吸引觀眾買票入場的重要原因。

此外,流暢令人嘆為觀止的舞台技術,也是吸引粉絲的重要焦點。寶塚獨有的圓形旋轉舞台上,還配備了兩個可以在舞台轉動時同時上升與下降的機關,二○○一年的版本在一開場即可看到舞台上的圓形轉盤和升降系統被使用得淋漓盡致,絕無冷場。另外像是瑪莉皇后和菲爾遜幽會的湖上小船,與奧斯卡死後和安德烈在天上相會時乘坐的金碧輝煌馬車,皆是巧妙運用了劇場機械營造出如夢似幻的效果。

寶塚其他西洋題材的劇目通常改編自國外小說及電影,相較之下,《凡》劇可說是徹底的「原汁原味」,從漫畫腳本到音樂到舞台演出,所有的環節都是出自日本人之手,就算奧斯卡的歌曲有點演歌味又如何?這些外人看來小小的違和之處,正好展現出日本人對自己的創作的自傲與喜愛。

寶塚經典,不只一齣!

寶塚的經典有很多,在此以《凡爾賽玫瑰》為例,是因此劇有其代表性與歷史價值,雖然這齣戲在劇情和歌曲銜接之處,有少部分在今日看來不免顯得有些突兀或是節奏略顯冗長,或像為了讓TOP能夠經常面向觀眾而有著生硬不自然的走位(這些在今日都還是嚴格遵照「古法」演出),但是這些不但可以讓我們看到戲劇舞台上曾經發展的歷史痕跡,也可以看出在將近四十年前寶塚的製作水準已經相當完備且成熟,不能不對當時的創意感到尊敬與佩服。

初看寶塚如果接觸的是《凡》劇,很容易以為寶塚的劇目皆是如此華麗奪目,但其實只要去看同期的《飄》,便可發現並非如此。寶塚在處理不同年代背景的故事時,除了兼顧舞台效果,對寫實的舞台空間和服裝也很到位,像是郝思嘉到亞特蘭大一場,舞台上便開進一台冒著「蒸汽」和輪子不停轉動的巨大火車,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在此以這篇介紹權充入門磚,希望能夠敲開讀者對寶塚其他劇目的興趣,因為寶塚真的不只這一齣經典,相信只要願意去接觸,一定能更深刻地感受寶塚吸引人的地方。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寶塚名作改編劇目

寶塚改編名作的演出劇目眾多,族繁不及備載,粗略分為以下六類並稍事舉例,寶塚上演時更動過的劇目名稱,詳見各劇名後括弧內註記。

 

  • 根據各國名著、小說、劇本改編:《飄》(風と共に去りぬ)、《咆哮山莊》(嵐ヶ丘)、《危險關係》(仮面のロマネスク)、《雙城記》(二都物語)、《傲慢與偏見》(天使のはしご)、《少年維特的煩惱》(春雷)、《基度山恩仇記》(モンテ・クリスト伯)、《復活》、《紅與黑》、《戰地鐘聲》、《春琴抄(殉情)、《落日的悲歌》(我が愛は山の彼方に)、《哈布斯堡的寶劍》(ハプスブルクの宝剣)、《黑蜥蜴》(明智小五郎の事件簿—黑蜥蜴)、《源氏物語》、《春之雪》、《舞姬》、《梁山伯與祝英台》(蝶.戀)
  • 根據莎劇改編:《哈姆雷特》(HAMLET)、《第十二夜》(十二夜)、《維洛納二紳士》(二人の貴公子)、《屈身求愛》(めぐり会いは再び)
  • 直接購買國外音樂劇版權:《伊麗莎白》(エリザベート~愛と死の輪舞)、《魅影》(Maury Yeston與Arthur Kopit版本)、《西城故事》、《萬花嬉春》(雨に唄えば)、Me and My Girl、《羅密歐與茱麗葉》、《紅花俠》、Ernest in Love
  • 改編自歌劇或其他音樂劇,但音樂部分重新編寫:《卡門》(激情)、《三便士歌劇》(SPEAKEASY)、《阿伊達》(王家ぐ歌)
  • 改編影劇、動漫腳本的劇目:

    漫畫/《凡爾賽玫瑰》、《仁醫》、《銀河英雄傳》、《咩咩的執事》、

       《怪醫黑傑克》、《火之鳥》、《七海星空》、《奧爾佛士之窗》、

       《惡魔夢碑》、《大江山花傳》

    電影 /《龍鳳配》(麗しのサブリナ)、Mayerling(泡沫之戀)、

       《軍官與紳士》(愛と青春の旅だち)、《美女與野獸》(バラの国の王子)、

       《北非諜影》(卡薩布蘭加)、《瞞天過海》(Ocean 11

    電視劇/《太王四神記》、《相棒》

    電玩/《戰國barasa》、《逆轉裁判》

  • 其他:《聖女貞德》(傭兵皮耶)、《虞美人》、《亞森羅蘋》(アルセーヌ・ルパン)

(整理  謝夢遷)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