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宿命」為主題,NSO「別來無恙,老柴」音樂會用鋪陳英雄悲劇的《艾格蒙》開展,接著以柴科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映照作曲家充滿戲劇性、猶如悲劇般的宿命,在根特.赫比希的指揮棒下,生命中所有的掙扎都將隨著音樂掙脫。
NSO名家系列「別來無恙,老柴!」
5/17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INFO 02-33939888
從古希臘的「悲劇」(Tragedy)開始,悲劇性的命運就是音樂最顯而易見的題材。透過悲劇題材的詮釋,體認「宿命」的苦難絕境,產生憐憫與恐懼的情感淨化,從中獲得精神的解脫與心靈的昇華,是人性救贖的實踐。
從英雄的悲劇展開宿命主題
NSO「別來無恙,老柴」音樂會的節目設計,就是以如此的氣氛展開。從第一首貝多芬筆下的《艾格蒙》Egmont正式帶出這種典型悲劇性的角色。樂曲一開始透過絃樂描寫人民遭受壓迫的悲壯感,最後結束在崇高壯烈的號角聲中,這是死神的勝利,也是艾格蒙這位最後走上斷頭台、慨然犧牲的悲劇性英雄,對於宿命的超脫與救贖。以這首樂曲為出口,貝多芬回應著啟蒙運動風起雲湧的思潮,表達他個人對於英雄主義與革命性精神的思想。
延續宿命的主題,柴科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這首無標題樂曲根植在作曲家個人充滿戲劇性、猶如悲劇般的宿命上,堪稱是柴科夫斯基交響曲作品中最富變化與情緒性的樂曲。號角聲宛如宿命的第一主題,與第二主題圓舞曲的歡樂景象形成強烈對比,在奏鳴曲式的理論基礎上更多的是作曲家的靈魂告白:「這曲中的每一小節,都表現出我真正的感覺,反映出我內心深處的奧秘。」
劉宜欣精采詮釋史特勞斯法國號經典
而生為傑出法國號演奏家之子,理查.史特勞斯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十九歲就寫下了他的《第一號法國號協奏曲》,並且成為音樂史上最為經典的法國號作品之一。為了本首樂曲,樂團推出NSO法國號首席劉宜欣擔任協奏,近年來頗受樂評家與愛樂者讚賞的她,將以個人高超的技巧及多年的詮釋默契,為觀眾帶來驚喜。
無論如何,當號角響起,音樂必須要回到音樂本身,生命中所有的掙扎都將隨著根特.赫比希(Günther Herbig)指揮棒的揚起而「掙脫」。這位曾以詮釋柴科夫斯基交響曲,而被譽「偉大指揮家的黃金年代」再現的指揮家,在睽違一年後,將再以貝多芬、柴科夫斯基的作品,為台灣樂迷探索巨人肩膀上的悲劇性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