驫舞劇場
-
特別企畫 Feature
是流量密碼,也是創作新藍海!解析台灣表演藝術中的街舞表現
在現今的舞蹈生態中,愈來愈多街舞舞者跨足劇場,許多機構也相繼將街舞納入藝術節周邊活動或推廣教育範疇:光是國表藝三館,便可見街舞頻繁出現的身影,例如兩廳院於2017年在NTCH togo頻道推出雲門2與北市4所高中熱舞社Battle的影片企畫,2019年、2021年、2022年也於臺灣國際藝術節舉辦《小事製作:戰鬥果醬》,將戲劇院大廳打造成街舞的battle場合;臺中國家歌劇院於2024年「不藏私講堂」舉辦街舞相關講座;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則於「2024夏舞營」規劃街舞教學課程。此外,雲門劇場也於2022年、2023年舉辦「來雲門嘻哈」,將當代舞與街舞的師資齊聚一堂,規劃舞蹈推廣課程。 由於「街舞」在台灣的語境裡,總與「年輕」、「自由」、「爽」、「自我風格」劃上等號,因此對表演藝術機構來說,街舞通常是作爲舞蹈推廣或行銷活動的流量密碼,而對創作者來說,街舞更是一能表現自我的鮮明要素。
-
舞蹈 兩男三馬 一舞10年
驫舞劇場《兩男常罩》
要談驫舞劇場,我們很難不意識到「時間」這件事。只不過,當年三馬狂飆的「速度」動能(還以同名作品拿下2008年台新藝術獎年度大獎),似乎也隨著人生歷練與創作體悟,逐漸化為成沉靜平和,卻同樣打動人心的時間長河。
-
焦點專題 Focus
「歷史的返視、評論的在場」第三講側記
降雨冬夜,氣溫約廿度,社會創新實驗中心一樓廣場舉辦饒舌歌競賽,音浪聲不斷,2019「不和諧開講」邁入連續第三週。表演藝術評論台站長紀慧玲開場,表示淒風苦雨、外頭有歌唱大賽的夜晚,講座內容考驗同時參與者體力與腦力。今夜上下半場題目分別具聚焦與發散性質,前者由徐瑋瑩主講、蘇威嘉回應「舞評論/述之自由與不自由以驫舞劇場《自由步》舞評為例」;後者為由傅裕惠主講、周慧玲回應「評論的歷史性/在場性」。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以身體為量器,為台灣舞蹈記錄時代樣貌
回推至關鍵的1991年,台灣社會在此前後的10年間,不僅走過股市萬點崩盤的谷底,歷經民間抗議房價飆漲自主發起的無殼蝸牛運動;以及隨之而來的野百合學運,促動國會改選、憲政改革,奠定了台灣今日自由、民主、開放的基礎。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舞蹈人的當代工作方法
史蒂芬・金寫過一個短篇小說〈眾神的電腦〉,主角拿到一台電腦,他發現,只消在螢幕上鍵入句子,所提到的東西就會出現,而他自螢幕上刪去的東西,就會從生活中憑空消失。這個寫作靈感來自於史蒂芬・金拿到他的第一台電腦(王安電腦),原先使用打字機寫作的史蒂芬・金,第一次感受到「能刪掉句子」的神奇感受,他想「如果我刪掉的東西會消失,那會如何?」,於是誕生了這篇小說。
-
特別企畫 Feature 兩廳院「不(只)在劇場」計畫廣發英雄帖
疫情催化下,找尋未來劇場的樣貌
面對上半年國內外節目被迫取消或改期的衝擊,國家兩廳院因此獲得緩下腳步的喘息機會,整合資源,投入走期長達半年,實驗性高的方向性計畫「不(只)在劇場」。由「跨媒介」、「跨現場」與「跨領域」的指標概念延伸,此計畫分為兩部分進行:一為表演藝術創作者與各式領域專業人士攜手,擴大探索劇場可能的四檔委託創作;另一部分則是期待拓展觀眾光譜,開放大眾主動提案競選的網路徵件活動。企盼透過集思廣益,探尋出未來劇場的面貌。
-
藝視窗 News
林曼麗連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第九屆董事長
【台灣】 林曼麗連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第九屆董事長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於1月20日召開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由前任董事長林曼麗獲選連任。林曼麗在感謝董事們的支持與信任後,說明其在前一任期內為國藝會規劃的三大發展方向:一、把餅做大:包括與文化部進行補助資源的整合、提升基金管理成效,及爭取民間企業贊助;二、將資源用在刀口上:包括藉由補助政策的專業規劃,更具前瞻性與精準的配置資源;三、擴大影響力:包括持續營運「補助成果檔案庫」與大眾分享,以及積極推動「ARTWAVE-台灣國際藝術網絡平台」等。林曼麗也特別提到,在本屆董事會中有許多不同世代、跨領域的專業新血加入,相信未來在國藝會的各項政策發展上,將能獲致更豐富與多元的助力。 國藝會第九屆董事會共21位董事:台科大建築系教授王惠君,資深影展策展人王耿瑜、攝影家沈昭良、台銀董事長呂桔誠、邱再興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邱再興、北教大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教授林曼麗、獨立策展人胡永芬、柯智豪音樂工作室負責人柯智豪、北藝大戲劇系教授徐亞湘、有鹿文化社長許悔之、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長陳板、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副教授陳碧涵、角頭文化負責人張四十三、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陳耀昌、台大戲劇系兼任講師傅裕惠、上銀科技總經理蔡惠卿、成大歷史學系教授蕭瓊瑞、北藝大音樂系教授顏綠芬,及3位政府機關代表:文化部主秘陳登欽、教育部政次范巽綠、原委會副主委鍾興華。(莊珮瑤) 第25屆「臺法文化獎」開始徵件 自民國85年起每年頒發的「臺法文化獎」,是由文化部與法國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合作辦理,以表彰在法國、歐洲及台灣地區推動台、法、歐文藝交流具特殊貢獻之機構或人士,迄今已邁入第25屆。自民國95年起徵件範圍更擴及為全歐洲,頒發「歐洲獎」及「臺法文化促進獎」2獎項,獎額各為2萬5,000歐元。 每屆獲獎者皆由台、法評審委員共同遴選,於法蘭西學院舉行公開授獎典禮。 本屆獎項受理推薦時間自即日起至5月31日止,由法國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收件。相關說明及申請表件請上文化部網站<a hr
-
ARTalks
不用照片,我們如何思念一個人,也關於我們為何作劇場
《消失三》優秀之處,在於能「從比喻中再生比喻,從畫面再生畫面」,白布加上(站立的)靜止人物,有了蠟像隱喻之後,接下來,彥芳鑽入白布裡頭,觀眾慢慢下台回座。隔著白布,隱約只見彥芳身形,白布加上(躺臥的)靜止人物,有了死亡的隱喻,而後,白布底下灌入風,一人拉住白布一角上下甩動,整片白布化作波浪,一波、一波、一波,又是一個時間與消逝的比喻。
-
舞蹈 驫舞劇場《非常感謝您的參與》
讓我們「在這裡」 一起即興起舞
驫舞劇場新作《非常感謝您的參與》,對此次創作的「主揪人」編舞家陳武康與錄像藝術家孫瑞鴻來說,強化演出的現場,創造親密的觀演空間,就是本作的核心。演出全是表演者跟影像即興的「當下現場」對話,並將連結擴展到與所有創作夥伴的協同關係。而觀眾也不能置身事外,透過層層套路與鋪梗,將讓創作者與觀眾都能聚焦演出共享與交流的當下。
-
焦點專題 Focus
陳武康 東南亞之旅 傳統與身體的撞激
再怎麼「乾淨」,也避不掉文化的痕跡。或許是東南亞古典舞種種的文化內涵讓他看到更廣的世界,也或許是從他者身上照望到自身,到東南亞走一遭後,陳武康覺得自己「打更開了」,也漸漸地不再掙扎與執著:「我現在覺得,如果把傳統理解成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一種身體經驗的歷史,那即便我周遭的文化,跟我喜歡的東西,可能不是同一件事,但當興趣變成生活的一部分,那些養分也會留在我的身體裡面,就也成為了我的一部分。」
-
專題
如果看表演是吃海膽料理……
戴季全,完全狀態的理組男。媒體出身,後成為網路創業者,亦涉足政治領域,最知名的身分之一是前悠遊卡公司董事長,因波多野結衣悠遊卡事件而卸下該職,其後持續經營旗下的網路媒體及相關事業。 陳武康,台灣知名編舞家、驫舞劇場藝術總監,同時也是表演細膩、舞動深具個人魅力的專業舞者,十一月底於臺中國家歌劇院演出驫舞劇場編舞家蘇威嘉《自由步》的兩位獨舞者之一。 我們時常好奇,對非劇場專業的觀眾來說,他們如何想像表演藝術?對表演藝術抱持怎樣的預設?觀看之後最先浮現的念頭、最關切的事又會是什麼? 十一月底,鮮少觀看台灣劇場的戴季全首次到臺中國家歌劇院觀賞陳武康參與演出的《自由步》。原本幾乎不可能有交集的兩人因表演而相遇,隔週相約在驫舞排練場對坐相談,從《自由步》的觀賞經驗啟程,談身體、聊政治,最後在海膽料理和賈柏斯的「現實扭曲力場」中畫下不思議的句號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愛上身體的碰撞 即興演出正當時
近期的即興演出氣氛相當活絡,十一月就有不少活動可以參與。 二○一一年開跑的「國際愛跳舞即興節」(i-dance Taipei,簡稱idt),由長年推展接觸即興的編舞家古名伸主辦,兩年一度匯聚香港、韓國、日本等地的創作者們,如今年邀請的法國戴劍、日本勝部知子及鹿島聖子、韓國金奉鎬等,以跨界的實驗與對話,探索舞蹈、交換藝術感知。除了有系列不同的演出陣容,並有「即興流水席」免費參加的極興接力,與論壇等活動。 此外,驫舞劇場近年推動以即興、冒險、碰撞為前提的演出計畫「混沌身響」亦步入第二季,本月分別有伍宇烈X Jolle Landre、楊乃璇X巻上公一X Mark van Tongeren等兩檔。舞蹈方面,除了是台灣觀眾並不陌生的香港編舞家伍宇烈與近期因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藝術擴散計畫」而跳進咖啡館的編舞家楊乃璇,搭配的音樂創作者也來頭不小,有前衛日本音樂家巻上公一、長年研究音樂、聲音與人聲的民族音樂學家Mark van Tongeren與古典背景卻玩即興、搞跨界,年逾六十仍能量充滿的法國低音提琴家Jolle Landre等。
-
回想與回響 Echo
聲源、能量與形象
針對插曲與整體間的關係,讓我們問的更激進些:在我們看不見的那些黑暗時刻,舞者有繼續表演嗎?難道兩位表演者彼此撲滅打火機與火柴的光源不是為了偷懶嗎?我們是不是在看不到的時候,以「聲音」的內容為基礎,在可見與可見的兩點之間自行想像並內插了諸多動作的情節?這些提問都指向《混沌身響第六番》所在意的光、聲音(音樂)與動作(舞蹈)之間的關係。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編舞家
蘇威嘉 來回刻步,為了最獨享的自由
也許是雙魚座的關係,在蘇威嘉身上總看到一種反差。關於日常,他說自己是宅男,打電動,卻也愛蒐集小藝品。關於表演,費爾德說他是:「王子的靈魂住在胖子的身體裡」。關於編舞的執著,他沒有王子的驕傲貴氣,更沒有流浪找靈感的浪漫,他寧願守在排練場上,靜靜觀察,細膩謙遜地埋首編織。只是一個揮手,就分成好幾格細細品味。他來回雕琢「步」,只為霎那自由。
-
即將上場 Preview 驫舞劇場「混沌身響」系列
回歸跳舞初心 身體與聲音的直覺碰撞
「混沌身響」這個二○一六年底開始的計畫,源於藝術總監陳武康的紐約駐村經驗:「表演可以隨機在各種地方,以小小的形式發生。」於是他與音樂家李世揚策劃,以驫舞劇場排練場為基地,配對了不同的音樂家和舞者即興碰撞。這個不以「舒適看演出」為目的的演出計畫,回歸了「開心跳舞」的初心,也讓觀者更靠近地目擊身體/聲音產生火花的直覺式表演現場。
-
演出評論 Review
見過死亡才能明白的憂傷
騎士墜鬼馬在小說中的隱喻,跟編舞家意欲表達的「知道」,倒也不謀而合。見過死亡傷痛之人,如同見過恐怖駭人的生物,要向沒見過的人說明「它是什麼」,恐怕是難上加難。不過,對真的經歷過的人而言,恐怕也會同意,它真的「太多了」,能有一個作品來幫忙傳達與訴說,無疑是健康的。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編舞家
劉冠詳 歪打正著的舞蹈人生
高中才意外念了舞蹈科,半路出家卻熱愛編舞的劉冠詳,在大學舞蹈系受挫休學,但從參與驫舞劇場製作《繼承者》起始,跟著學長陳武康、蘇威嘉一同玩耍舞蹈,開始嘗試不正經地認真創作。從《霧》、《英雄》、《兩對》、《野外》到即將演出的《我知道的太多了》,劉冠祥從自我內在掏掘,從生命生活提取素材,以難以歸類卻又怪異迷人的編舞風格吸引了觀眾的目光。
-
演出評論 Review
瘋狂的產出
這次驫的呈現或許是「矜持」且,也許,不friendly的。年中蘇威嘉呈現多年來探索獨舞肢體可能性的《自由步》,或也是一個不想再自溺於先前成功、另闢山頭的嚐試:飽滿而情緒深入、百無禁忌!驫已走到一個正視自己現今階段的處境。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從生活到舞台 兩組雙人舞的平行世界 驫舞劇場《兩對》
這回不是男人跳舞,也不只是男人與女人跳舞,而是兩對伴侶,各自編作雙人舞,然後放在同一個舞台一同起舞這是驫舞劇場的新製作《兩對》,由陳武康與葉名樺、劉冠詳和簡晶瀅這兩對生活中的伴侶演出。創作發想從生活出發,私人的關係延伸至舞台上奇妙的互動,是默契的展現,還是隱隱的對抗?兩對四人以舞步構築的平行世界,將讓觀眾看到怎樣的隱喻?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在里長伯的關愛中長大
食堂主人 洪老闆 食客 驫舞劇場:陳武康、葉名樺、蘇威嘉 談到該店頗具特色的招牌果汁「香蕉雞蛋汁」,蘇威嘉一邊啜飲一邊說:「我記得有次我感冒了,要求冰加少一點,老闆就說不行,冰就要這麼多,雞蛋才會熟。他的意思就是要冰到很冰,雞蛋才不會壞掉。」洪老闆被武康戲稱為里長伯,他說這家店不只東西便宜好吃很實在,更重要的是人情味。很多畢業班級演出需要籌募資金,都會來找老闆幫忙,他也很常鼓勵學生而伸出援手,「就看誰先卡位誰先贏,我們班當時就有提早來卡位,得到老闆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