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一名癌症病患宣布他得了絕症?這對許多優秀醫生都是個難題。為了讓醫病的溝通更加人性化,蒙彼里耶市醫學大學與該市國立高等戲劇學院簽約合作,推出一個協助未來醫生得以跟病患作人性化溝通的表演課程。該校的大四學生將在導演烏卡尼與年輕演員陪同下上四個半天課程,幫助他們打開心胸及發展觀察力。
醫生面對病患時,除了要治療疾病,也要跟病患這個「人」溝通,但兩者又是一體,到底要採取什麼態度比較恰當呢?尤其是,如何開口對病患宣布他得了癌症呢?可用句子儘管有千百種,但學校卻從來不教。這類問題在醫學教育裡愈來愈受重視:醫者的學習期主要是讓自己成為一個長於診斷「疾病」的專家,但事實上日後所面臨的最大考驗卻多半是如何跟患者面對面,尤其在患者意識抬頭、醫療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蒙彼里耶市醫學大學( Faculté de médecine de Montpellier)為此開了法國先例,跟該市國立高等戲劇學院(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art dramatique ,ENSAD)簽約,推出一個協助未來醫生得以跟病患作人性化溝通的表演課程。
醫生有專業卻欠缺溝通技巧
在此之前,南特市醫學大學已經嚐試以戲劇表演課來協助未來醫生的養成:安排演員老師授課,讓癌症專科的學生在即興互動下,揣摩如何對病患宣布病名及病情。不過這個並未通過最高審查的計畫後來是以私有經援來支付所需費用,但從二○一一年實施不久後就因經費用罄而將在二○一四年底告停。當初主力推動的癌症科依敘教授(Marc Ychou)大嘆可惜:「我們的課程忽略了跟病患溝通的重要性。沒有任何病患希望醫生把自己當顆腫瘤似地說話。」
病患常常抱怨醫生宣布病情時太缺乏人性:位在旁人進出、毫無隱私的診間,宣布的同時,醫生還接電話或心有旁鶩等。法國醫界自二○○○年起為這部分作了很多努力,但仍遠遠不足;而絕大多數的醫生也承認,當他們必須要當壞消息的宣布者時,總是覺得「沒學過」;於是這群向來不習慣求救或表達自己無力感的人們——「醫生」,要不是躲在面具下不顯露感情,就是在科學藉口下不斷提出各種數據、圖表,很少有人覺得自己在專業及人性的平衡上恰到好處。可惜的是,對令人一聽生畏的駭人絕症來說,病人的態度與求生意志是有效治療的首要條件,而第一個宣布病情的醫生則扮演了關鍵性角色。
透過表演課學習觀察與溝通
依敘教授在二○○六年認識導演烏卡尼(Serge Ouaknine)後就著手推動蒙市醫大開授表演課,○七年還跟大約七十個醫生們進行過試課,他們的珍貴心得之一是:「原來有很多人只是想知道自己會不會死。」蒙醫大四年級的兩百四十位醫學系學生,將在烏卡尼與ENSAD的年輕演員陪同下上四個半天課程,內容包括:宣布病情,施藥無效或病情加重時的溝通,及如何面對病患家人的反應。烏卡尼說,莫里哀曾在作品裡嘲笑當時醫生如何用誇張病情來掩飾缺乏醫學專業;而醫學發達的今天,醫生卻連溝通都做不到,這就是本課程的主要目的。此外,法國醫生的求學期至少是六到九年,為什麼把表演課排在四年級呢?原因是,該年級的學生已經在實習課中有過跟病患實際接觸的經驗,但尚未通過實習醫生資格考,還沒被醫生身分壓得過於沉重。
經驗老到的醫生都不見得能在人性及專業上做到恰如其分,更何況是剛出校門、人生歷練大多近似白紙的年輕醫生呢?依據統計,醫學院學生多出身家族裡已經有人從事相同或相關行業的家庭,這些絕大部分來自中等收入以上家庭、求學過程也比他人順遂的優等生,實在很難懂得用恰當的態度來解釋並說出「別人」的病情。這種問題在電腦化、網路化時代可說是雪上加霜。戲劇課程雖然無法解決人生經驗不足的問題,但對於打開心胸及發展觀察力應該頗有助益;但一想到連「跟人溝通」都得上課考試,專業給人帶來的壓力可真不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