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開塵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林向秀舞團 X sjDANCEco《心之所向》 「鈕扣x鈕扣計畫」
這些年,不少台灣養成的優秀舞者站上了國際舞台,有人發光發熱、揚名四海,有人靜靜深耕自己的舞蹈藝術。他們築夢成真後的共同心願,竟然是在自己的故鄉跳舞。這些西遊歸來的舞者,如何展現東、西方舞蹈在他們的身體相融、轉化、再生的新貌?是我長期關注的焦點。 這個月的兩場演出,可以印證不同世代舞者的蛻變。旅美多年的林向秀,在不同身體語彙「混融」於無形後,已不在動作技巧上去定位自己是誰或從何而來,而是以身體探討東西文化的差異與認同。這次她帶著美國sjDANCEco同台演出,從莎翁作品到反恐反戰議題,究竟能玩出混東西的哪些矛盾和趣味? 「鈕扣計畫」每年邀請旅外舞者返台,是把這些海外遊子介紹給台灣觀眾的重要平台。在國外他們多是舞者身分,回來身兼編舞及舞者,雖難免近鄉情怯的生澀,也總有令人眼亮的創意和身體風景。今年林燕卿、許耀義、劉奕伶邀請他們外國藝術家朋友參與創作,又會激盪出什麼火花,看了就知道。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黃翊《量身訂做》
黃翊,是我想持續關注的青年編舞家。他聰明,思路清晰,對於自己追尋的方向、想做的事,意志堅定,按部就班地學習、精進,因此他每有新作發表,都令我期待。 數位科技與舞蹈的結合,是黃翊探索的重點之一,從概念到創意發想,從工具到技法,他都用研究與創作合一的方式去實踐。如《SPIN 2010》以鏡像手法重新拆解拼組人與空間的關係;《黃翊與庫卡》則藉由人與工業機器人共舞,傳達他如何思考現代人與所創造的科技環境及工具之間的互動關係,不再冰冷,而有了溫度與情感。 新作《量身訂做》,他竟然自網路徵求指令,作為創作元素,還擺出高速攝影機、投影機、機器人庫卡等陣仗,為現場即時影像提出新的詮釋視角;並要觀眾全程配戴耳機,去感受特殊聲響,或可能被要求上台參與演出互動。看來這次演出的複雜度更勝以往,而從開始到台上見,黃翊試圖打破表演者和觀眾二元對位關係的種種思考和設計,會帶來什麼新的觀念及觀賞經驗,只有進劇場親自體驗才知道囉!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達人名家推薦—今年我要看 !
翻過前面連續十一頁的2014看表演備忘錄,相信讀者在如滿漢全席般的演出汪洋中,早已迷失了方向(而正如舞評人盧健英所說:「這些只是冰山一角!」)。我們特邀了十位看表演達人,選出他們今年的「不可不看」,看看他們怎麼選出「我的最愛」,或可為我們的讀者,提供節目汪洋裡的參考座標!
-
特別企畫 Feature
人物私回憶/2001.徐開塵
二○○一年春天,我接下為「國家文藝獎」得主舞蹈家羅曼菲撰寫傳記的工作,開始走進她的世界,重新認識這位舞台上、人群中眾所矚目的舞蹈明星真實的人生故事。眾人眼中她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其實萬丈紅塵於她,如人間道場,為情而生,為愛而舞,都是修行,她只是選擇以「舉重若輕」的態度面對人生考驗。 談自己,她總是雲淡風輕帶過。唯有話題落在舞蹈,尤其是如何為年輕世代開創新舞台時,才見她目光炯炯,神采飛揚,有說不完的構想。還記得曼菲應媒體要求召開記者會說明被詐騙集團騙錢的那天,會後我倆一起用餐,她已將錢事拋諸腦後,反而急於推薦有潛力的舞者,熱切討論如何幫助他們找資源找機會,那是二○○五年初秋,她生命結束前半年。當時我難掩心中感動,對她說:「台灣舞蹈界有妳真好,那些年輕孩子真是幸福。」她淡淡回應的一抹微笑,從此留在我記憶深處,一如她的人,她的舞蹈身影。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古舞團《回來》
近年來,愈來愈多的舞蹈作品選擇在非劇場的空間呈現,從倉庫、廢墟到古蹟甚至百貨公司中庭,藉著演出和空間對話,也拉近與觀眾的距離。演出場域的選擇,不僅是藝術家玩形式的創新發想,也展現了表演藝術的有機性。 舞 蹈家古名伸多年來帶著舞者征戰各種空間,證明「舞台」不設限。十年前的《出走》,到這次她選在自家桃園大溪的百年老宅推出古舞團廿周年特別演出《回來》, 連演廿場,別具意義。除了古名伸親率三代舞者呈現擅長的即興舞蹈,還融入戲劇偶戲、影像科技、現場音樂及互動裝置。精銳盡出的陣仗,看得出是她想藉老房子 與新靈魂的對照,進行自我生命和創作歷程的整理,也讓當代藝術的多樣元素在百年建築裡碰撞出新的火花。 有趣的是,舞團還作了演/餐合一的安排,看表演之餘,還可以享受當地食材烹調的美食。走一趟大溪,有看有吃,再來個小鎮半日遊,何樂而不為?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何曉玫/玫舞擊《紙境》
何曉玫近年重返劇場的作品,展現了不同於以往的創作方向,具現成熟女性的思維,以及對於所處環境的細膩觀察和感受,是我想長期關注的編舞家。 這 次玫舞擊要推出的《紙境》,不再是何曉玫過去以台灣社會現象拼貼入舞,不再是舞蹈劇場的敘事風格,而是運用大量紙軸、大幅紙幔切割空間場景,讓舞者在翻滾 躍動的紙軸間,與紙共舞。紙,柔而不軟,以紙作為主要創作媒材,如何在流動的時間中創造出不同的空間意象,又如何與可柔可剛的舞者肢體互動,並藉以隱喻生 命的起伏與流變,讓人有無限的想像空間。 紙的可變,與舞者身體的多變,交融後所創造的動態時空,應是這次演出的重點。擔綱的主要舞者楊孝萱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優秀舞者,上次在台北越界舞團《時光旅社》裡看到她的表現,沉穩、俐落,具大將之風,更期待孝萱這次在《紙境》中與紙共舞所呈現的身體風景及視覺美感。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水》
每隔幾年就能在台灣看到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的演出,對我而言,已變成一種不可錯過的約會──那像是我和偶像碧娜.鮑許及舞團舞者之間不必約定、卻必然履行的約會──尤其在碧娜已遠行的此刻,這個約會更顯重要。 碧 娜.鮑許的作品,有一種獨特的風格,她總能將歡樂與悲傷、簡單與深邃不著痕跡的融合為一,讓觀眾不由自主地跌入她精心鋪陳的情境,專注品味其中的變化和趣 味,而被那些細微處具現的巧思所吸引,又好奇「她的腦子裡到底在想些什麼,才能創造出如此精采的作品」,但最終你只能「歎服」。 異質文化的交融再現,一直是她的舞團和舞作重要的特質。這次將看到碧娜為巴西創作的《水》,這個被西方媒體稱為「明亮、性感、令人愉悅」的舞作。透過碧娜之眼去看巴西,也是透過舞作追憶這位無可取代的舞蹈家,讓這次的約會有了更深的意義。
-
演出評論 Review
積木童趣中,仍見游移不定的靈魂
過去,林文中總在作品裡放入太多的概念和意圖,難免模糊了焦點,或因為一些枝節而影響了整體的表現。這次,他試圖藉童年的遊戲找回最簡單純粹的本質,完成了一支眉目較清楚的作品。只是成年的林文中與幼時的林文中之間的安靜凝望,使重拾孩童歡樂的竊喜與肩負今日的壓力,隱然在舞作中並現,卻還是那個游移不定的靈魂。
-
回想與回響 Echo 要更多省思檢討
從「M_Dans2010」看驫舞劇場的未來
以往採集體創作時,還可以強弱互補,瑕不掩瑜;如今獨立編創,作品的深度厚度和完整性都會受到嚴峻的考驗,這是參與其中的每個人都不能卸責的事。當我們看到部分表演撐不起場面的現實,已具現驫舞劇場「轉大人」的過程中的掙扎、尷尬、不適應,以及還未找到方向的茫然。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國內篇之一
誰,能為藝術找一個家?
從雲門排練場發生大火,到最終在台北縣政府以「促進產業升級條例」、通過撥地讓雲門落腳淡水,整件事看似喜劇落幕,其實更揭露了台灣表演藝術團隊的困難處境。在「閒置空間再利用」的趨勢下,公部門漸次制訂法規、媒合團隊進駐閒置老舊空間、進而活化在地文化氛圍,但產權的不確定、政策的未必長遠,都讓進駐團隊的發展,仍埋下不安定的種子。
-
演出評論 Review
掙扎在崑曲美學中的「混搭」實驗
走進劇場前,我期待看到的是編舞者以《牡丹亭》為題材,用自己說故事的方式,展現出融合芭蕾特色的美學主張。然而這次芭蕾版「混搭」的實驗,既想在崑曲之外找到自己的風格,又無法跳脫崑曲美學,因而暴露了創作者在其中掙扎的困境。
-
焦點專題 Focus
舞出潮流的萬花筒 接軌世界的前哨站
從一九九九年的「五月舞風」作為暖身,從二○○○年以「新舞風」正名迄今,這個今年迎接十歲生日的舞蹈節慶,多年來已經成為表演藝術愛好者引頸期盼的年度活動。單一主題,每年舉行,民間自辦,企業支持,同時固定在多功能的表演藝術廳「新舞臺」進行,新舞風自始確定的形式,已標舉出它的特色。而它十年來也以小眾、精緻、引進世界舞蹈多元新潮流的特色,豎立了鮮明的品牌。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新舞風 黎海寧
黎海寧的頹廢美學
以細膩情感與劇場風格見長的香港編舞家黎海寧,睽違台北三年後,帶領香港城市當代舞團帶來從作家卡夫卡發想衍伸的舞作《K的喜劇》。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新舞風 黎海寧
SARS引發的《變形記》 《K的喜劇》 黎海寧的卡夫卡讀後感
黎海寧從小喜歡卡夫卡的作品,重讀《變形記》,人們遇異狀時被排拒的深刻描述,正如SARS真實寫照,編舞家由身體的病,擴大衍生精神的變異到性向不同,凡異於常人之處,都可能被排斥的境遇。她藉由一場疫情,重新檢視了社會現象和人際互動的病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灣製造 紐約發光
瑪莎葛蘭姆傳人─許芳宜
沈寂十年的瑪莎葛蘭姆舞團四月推出新舞季,報紙上以斗大的標題介紹舞團首席舞者許芳宜,「瑪莎‧葛蘭姆的傳人─Fang Yi Sheu」。 來自東台灣宜蘭的現代舞者,而今站在美國紐約的舞台上,這一切,絕非來自僥倖,這一路的跌撲挫撞,多少的淚水汗水,才堆築出今日的耀眼明星。
-
尋找百分百的表演雜誌
也是表演藝術興衰史
八〇年代台灣「經濟奇蹟」將國人的生活水準向上提升。兩廳院啓用,國内外表演藝術團體一時間往來頻仍,藝文展演熱絡不已,彷如地底醞釀積累的能量乍然迸現。曾幾何時,扮演著推波助瀾角色的表演藝術類雜誌,已經幾番潮起潮落,大半隱沒入歷史長河。
-
台前幕後
十種景緻
仿宋元勾欄式的木質舞台,充滿一群跳躍的現代舞蹈精靈,「獨舞拾景」舞展分爲「上舞展」、「下舞展」兩階段呈現,不論在樓上或樓下,室內或戶外演出,皆考驗編舞者的創意。
-
台前幕後
兩性關係新互動
近幾年關注藝術空間的戶外演出暫吿一段落,蕭靜文舞蹈劇場十月初推出的「女性大地」巡迴演出,又要回到劇場,是整理這些年女性議題的創作和思考,也是再出發的開始。
-
台前幕後
把舞台當搖籃 親子同台舞涼秋
從單身貴族到升格爲母親,舞者們對舞蹈的熱愛並未稍減,她們在孩子的身上看到生命的再生、創作的靈感。這一次她們要帶著寶寶一起跳舞。
-
台前幕後
肢體就是編舞家的畫筆
劉紹爐以氣、身、心合一的理念創作已有四年,如今,他的「嬰兒油舞蹈」以另一面貌重新出發,藉作品《油畫》探索繪畫與肢體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