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蘭姆舞團藝術總監珍耐特.艾柏(John Deane 攝 瑪莎.葛蘭姆舞團 提供)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珍耐特.艾柏:我們讓年輕人再度認識瑪莎.葛蘭姆

看過了這次Clytemnestra的試演,由於舞團整體表現的差異,筆者對新任總監的指導感到好奇,藉舞團展開密集巡迴前的空擋爭取專訪機會,藝術總監艾柏訪談中說到舞團營運,侃侃而談如何從各個方位替舞團、學校和作品找到新契機的想法和方法,大方談及她與葛蘭姆亦師亦友的感情之外,也分享重建Clytemnestra的動機。

看過了這次Clytemnestra的試演,由於舞團整體表現的差異,筆者對新任總監的指導感到好奇,藉舞團展開密集巡迴前的空擋爭取專訪機會,藝術總監艾柏訪談中說到舞團營運,侃侃而談如何從各個方位替舞團、學校和作品找到新契機的想法和方法,大方談及她與葛蘭姆亦師亦友的感情之外,也分享重建Clytemnestra的動機。

Q:請您簡單自我介紹好嗎?

A我是珍耐特.艾柏(Janet Eilber),葛蘭姆舞團藝術總監。我是在高中時期——約一九七○年代時認識葛蘭姆女士的。當時她生重病,大家以為她快死了,團裡的舞者因此自發性地製作一場演出,找來年輕的舞者加入;之後葛蘭姆的身體漸漸好轉,認識了我,並建議我去念茱莉亞音樂學院的舞蹈系。就學中的我繼續保持與舞團合作的關係,大學畢業之後正式加入舞團。除了學習既有的作品,葛蘭姆也為我創造一些獨舞的角色,其中包括與紐瑞耶夫共舞的The Scarlet LetterLucifer等作品。一直到八○年代我結婚生子,離開舞團之後,偶爾回來客串演出。二○○五年六月才正式接任藝術總監職位。

當時舞團有許多危機,行政總監LaRue Allen和我,接手之後最迫切的課題是聯手延續舞團的經營,二○○六年舞團到台灣巡迴的前夕,數度因為經濟危機幾乎無法成行。我們花四年多的時間合力清除舞團過去留下來的龐大債務。

 

Q:可以分享解除經濟危機的過程或計畫嗎?

A為了平衡經濟,我們從節目策劃開始著手,考慮以小編制的作品應接演出邀約,節省人力資源之外,也可以到比較偏遠的地方,或預算較少、無法負擔大製作的劇場。內容的挑選,針對觀眾的背景和接受度為優先考量,而不是隨意的作品集合。有時候也到博物館類型的場所,與其他藝術活動結合。接觸更廣泛的觀眾群之外,經濟層面也同時獲得舒緩。

法院裁定葛蘭姆舞蹈中心勝訴之後,我們在中心裡添加了一個新的部門,中心裡原有的舞團和學校之外,增加了資料庫部門,這個部門專門管理服裝、道具、劇照、影像等等相關的資產,管理之餘,更運用這些資源讓它們發揮最大效益。其中最令我感到得意的成果是,過去五年中,世界各地,包含台灣,有超過六十個學生團體演出葛氏經典作品。我們由學校和舞團分派現任或前任舞者或教師,到世界各地指導年輕舞者排練和演出。

新一代的舞者有很多人幾乎不認識葛蘭姆,不了解為什麼要受葛蘭姆技巧訓練,透過練習、表演和接觸這些藝術家們的機會,學生們可以立即感受這個舞蹈語彙的能量,也因為這樣的接觸,有許多學生來到紐約的葛蘭姆學校接受更多訓練,相對提升葛蘭姆學校的教學品質,引進新一代觀眾。

另一個節流的方式是,藉著駐校的機會節省排練場地或劇場的租金,同時也延續教育和推廣的活動。例如這次為了Clytemnestra這個作品的試演,需要借用真正的劇場測試所有元素整合的效果,我們到處尋訪紐約地區的學校爭取合作的意願,碰了很多次壁之後,我目前就讀紐約大學當代美術系的女兒,自告奮勇地幫我接洽她的系主任,替我解決了這個難題。

舞團在劇場工作的同時,我們提供舞蹈系及紐約大學全校師生一系列的大師課、演講、座談、開放彩排等等活動,讓大家了解這個作品、舞團、也重新認識葛蘭姆。藉由這樣的合作,舞團節省大筆金額的場租,也完整呈現作品在劇場的效果。

 

Q:試演中,有許多年輕族群的觀眾,都是紐約大學學生嗎?

A對,因為舞團與校方之間的合作,開放座位和非常便宜的學生票價,給紐約大學學生參加。經過一個星期種種的駐校活動,吸引許多學生來看完整作品的試演。我們一直在研究如何吸引年輕觀眾的創意和方法,去年我們籌備一個叫做「輓歌變奏曲」(Lamentation Variation)的系列演出,邀請三個年輕編舞家以葛蘭姆的經典獨舞《輓歌》,為靈感自由創作。編舞者可以隨意挑選舞團舞者和人數,以十個小時的創作時間,用公有、沒有版權爭議的音樂、簡單的服裝和燈光設計、創作三到四分鐘純肢體的舞蹈;這套節目獲得觀眾熱烈的反應和回響,明年又找了幾個亞洲編舞家,包含台灣的布拉瑞楊,繼續這個系列的創作。

 

Q:這是個已經可以公開的合作案嗎?

A當然可以,我們都很期待。

 

Q: 目前舞團有多少舞者?

AClytemnestra需要比較多舞者,共二十一人。平常舞團有十五位是依照公會標準雇用,其他舞者只參加特定作品的演出。不過全職或非全職的舞者每年的工作週數幾乎相等,都有三十週左右的合約。

 

Q:重建Clytemnestra的動機是什麼呢?

A二○○八年是Clytemnestra的五十週年紀念,葛氏一九五八年創作這個整晚的舞劇,但是今天來看這個作品並不覺得它老舊。透過時間的鏡頭,觀眾可以用另一種角度欣賞這個作品。作品第一次創造出來之後,葛氏後來分別在一九七、八、九○年代重建的過程中,不斷地修飾:加強人物性格、添加服裝色彩、強化作品印象等等。而五十週年的重現,我們參考當代觀眾的接受度作些調整,例如服裝採用原始設計中原有的黑、白、紅、紫、與金色的基礎色調,降低人物性格,配合現代人對精簡經驗的偏好,挑選時間較短的版本,還加上劇情提示的字幕投影,幫助觀眾了解時間的結構。這個作品中有許多回憶、想像和潛意識的場景。

 

Q:說說您對葛蘭姆的印象?

A她是很了不起的藝術家,很多藝術總監會要求舞者達到與前人一模一樣的表演方法或技術,而葛蘭姆絲毫不在乎這個,她希望每位舞者找到個人表現的方法,找到個人與角色之間的獨特關聯,她認為失去了這個親密的關聯,作品將失去意義。排練的過程,她幫助舞者發掘個人長才,用自己獨有的想像賦予作品或角色生命。我比葛蘭姆足足高了六吋,動作質地比較流暢,手腳線條比較延伸,而她非常喜歡這個差異,有時候會針對這個差異,修改既有的作品。她是個天才。

這個經驗影響我的排練和藝術指導。許芳宜飾演的主要角色Clytemnestra,必須透過歲月的累積,構成回憶和回想的經驗表達,這個角色的另外一位舞者,比芳宜年長許多,在某一方面可以較自然地詮釋這個經驗。我讓她們各自尋找自己的表現方式,各有特色。

 

Q: 傳說中葛蘭姆對後來詮釋她自己角色的舞者特別嚴厲,你有這樣的經驗嗎?

A 我可以體會這個傳言,但當我認識葛蘭姆的時候,她已經七十多歲,是祖母級的年紀,我們兩個的互動比較像祖孫。

 

Q:恭喜Clytemnestra試演順利完成,舞團接下來的計畫是什麼?

A這次預演一直都很順利,可惜最後一幕的音樂一直斷斷續續,舞者應付得很好,音樂再度出現的時候每次都能跟上,我們發現問題,也希望正式演出的時候不要再發生。Clytemnestra十月底在希臘正式為該作品五十週年紀念演出,十一月舞團會到北京巡迴演出其他經典作品節目,年底再回到華盛頓首府的甘乃迪中心演出Clytemnestra。明年五月在紐約的斯哥爾柏劇場,正式演出Clytemnestra和其他經典作品選集。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