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劇的舞台裝置,翻譯員Carsten Hinz隨著「為職責健身」(Fit for Duty)運動。(Barbara Braun攝 www.drama-online.de 提供)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新聞/劇場,戲劇化的一體兩面?

在慕尼黑看「里米尼會議紀錄」劇團《插播新聞》

同樣一則國際新聞,在印度、德國、美國、古巴、中東會有什麼不同的處理方式?近幾年以創意批判聞名的柏林劇團「里米尼會議紀錄」(Rimini Protokoll)(註1)的新作《插播新聞:每日新聞秀》Breaking News: Ein Tagesschauspiel,在巡迴多個歐洲城市之後,七月十六日來到了慕尼黑Muffathalle演出,讓觀眾在兩個小時內看遍各國新聞台,自行評斷電視新聞對事件的呈現方式,體驗新聞的戲劇性。

 

同樣一則國際新聞,在印度、德國、美國、古巴、中東會有什麼不同的處理方式?近幾年以創意批判聞名的柏林劇團「里米尼會議紀錄」(Rimini Protokoll)(註1)的新作《插播新聞:每日新聞秀》Breaking News: Ein Tagesschauspiel,在巡迴多個歐洲城市之後,七月十六日來到了慕尼黑Muffathalle演出,讓觀眾在兩個小時內看遍各國新聞台,自行評斷電視新聞對事件的呈現方式,體驗新聞的戲劇性。

 

「里米尼會議記錄」的核心成員為Helgard Haug、Stefan Kaegi、及Daniel Wetzel,這三個充滿創意的年輕導演在學生時代便開始合作,短短幾年內獲得許多重要的劇場大獎,儼然成為德國的一支新劇場勢力。這個劇團的最大特色就是從不採用所謂的「演員」,舞台上的所有表演者都是來自因應舞台需要的各行各業專業人士,然後依照導演的中心理念開始排戲,集體創作激盪。例如二○○六年他們把馬克思的《資本論:第一卷》搬上舞台,找來八位跟這本實在是很有名但是根本很少人讀過的書有關的各界人士,在舞台上重新解剖這本書的歷史與當代意義,結果得到「姆爾海瑪戲劇大獎」(Muelheimer Dramatiker Prize),非演員呈現了真實與戲劇混合的特殊劇場性,為「里米尼會議記錄」聞名之處。

當天新聞播什麼就現場翻譯呈現

《插播新聞》是由Haug與Wetzel共同執導的新戲,他們透過管道找到了超過百位的記者、翻譯者,最後敲定九位對舞台演出不懼怕的專業人士,其中有專業的德國即席翻譯員、駐派非洲或法國的德國電視記者、來自印度的收音機記者、冰島的記者、來自敘利亞的翻譯員等,諸多國籍在舞台上組成一個世界縮影。每次演出,所有的表演者都可以穿著最貼近自己生活的衣服、及攜帶自己喜歡的飲料上台,沒有化妝或特殊燈光,一切以真實為主。

硬體方面,兩位導演在劇場上方裝上四顆大型衛星接收器及寬頻網路,抓到二千多個各國新聞台,透過纜線傳送到舞台上的電視,舞台上疊滿令人眼花撩亂的電視螢幕,一個全球新聞舞台建構而成。

這齣製作的進行方式非常直接清楚,每一個演出者負責某一區域的新聞頻道群,觀眾可以判別哪一個舞台區塊是中東新聞台、哪一個區塊是南美洲的新聞台。然後在準點時刻,所有的頻道全開,來自各個語系的新聞台播報全部出現在舞台上,表演者則是即席口譯新聞,讓觀眾收看來自世界各地的新聞放送,然後透過舞台上的記者們進行討論。這便是這齣製作最有趣的地方,觀眾會很清楚地發現,不同國家的新聞台處理同一則國際新聞,使用的字眼強弱度、選擇的畫面血腥度、切入的角度都非常不同,這邊說美國「侵略」伊拉克,那邊說美國「攻打」伊拉克,字眼不同,審視的眼光完全翻轉。

而每天演出晚上的新聞可都是新鮮貨,考驗著表演者即席翻譯與反應的能力。表演者一發現自己負責的新聞台有插播重要的新聞,也可以搖鈴中斷演出,馬上即席翻譯插播新聞。這讓每天的表演都充滿不確定的變因,當然,倒楣一點的觀眾可能遇到「天下無大事」那一晚,那刺激性可少了很多。《插播新聞》在慕尼黑演出的第一晚就遇到以色列與黎巴嫩換囚的重大事件,觀眾幸運地走進戲劇性很強的新聞舞台。

從新聞看到地域與文化的異質性

而導演也每次都會安排冰島記者翻譯來自冰島晚間新聞的輕鬆新聞,幾隻天鵝消失了,冰島人擔心著這幾隻天鵝的蹤跡,畢竟小國的確真的沒什麼大事。導演也特別播放專門給美軍看的「五角大廈頻道」(Pentagon Channel),裡頭竟然有「為職責健身」(Fit for Duty)這種令人看了想噴飯的節目,美軍們為了效忠國家收看這節目,然後跟著做類似珍方達的有氧運動,那畫面真令人難以想像,跟台灣軍中正經八百的《莒光園地》有類似的喜劇效果。《插播新聞》讓觀眾發現許多平常根本看不到的新聞頻道,放在劇場裡,創造出一種地域與文化的異質性,收看新聞原來如此有劇場感。

其實,台灣人一定都很同意,新聞精采的程度根本不輸編劇筆下的劇情,因為台灣新聞台製播的方式往往讓人錯以為這一群人都是主修戲劇畢業的。但是台灣新聞台的國際新聞少到可憐,戲劇化的程度狹窄許多,車禍燒碳藍綠,什麼蘇丹什麼以阿,誰搶到限量的精品包比較容易上鏡頭表演人生。《插播新聞》在慕尼黑演出前已經開始與亞洲國家接觸(註2),於是做了一次全部以英文進行的整排,效果出奇地好,導演也表示非常歡迎台灣提出邀約。島國如此需要外來的刺激,別只是一直擔心「馬上」好不好,世界其他角落的事件絕對跟我們有關係,轉台或者關電視,別忘了,我們主動收看插播新聞,不是被動的衛星接受器。

 

註:

  1. 導演Daniel Wetzel表示,當初團名取為Rimini Protokoll,是因為覺得義大利都市里米尼聽起來很有趣,Protokoll則有「會議裡的分鐘記錄」之意,而他們與這些非演員合作的方式就是透過雙方的溝通與互動,記錄下每一分鐘所激盪出來的火花。於是,筆者把這很酷的團名翻譯為「里米尼會議紀錄」。
  2. 《資本論:第一卷》於2009年二三月將於東京、漢城演出。

 

相關網站:

「里米尼會議紀錄」劇團網站:http://www.rimini-protokoll.de/

3sat電視台介紹《插播新聞》:http://www.youtube.com/watch?v=RBfPC5C7AHk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