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續多年的「夏至音樂風」,讓民眾放鬆休憩,走出戶外節能減碳。(臺南文化中心 提供)
企畫特輯 Special 臺南文化中心卅周年特輯Special Feature/創建小史

文化的古都 表演的重鎮

臺南文化中心創建與發展

一九八四年創立的臺南文化中心,是文化古都台南的第一座現代化展演場館,包含了國際會議廳、音樂廳、展覽廳,也是當時極少數能夠讓表演團體將運輸道具舞台的卡車直接開到後台的劇場。走過開拓觀眾的艱困,卅年來以「以活動養活動,以節目養節目」的營運方式推動票房;○九年更改裝國際會議廳為「原生劇場」,讓年輕的創作者、中小型演出、團體,有了新的揮灑空間。走過卅年的臺南文化中心,如何走向下一個卅年,令人期待!

一九八四年創立的臺南文化中心,是文化古都台南的第一座現代化展演場館,包含了國際會議廳、音樂廳、展覽廳,也是當時極少數能夠讓表演團體將運輸道具舞台的卡車直接開到後台的劇場。走過開拓觀眾的艱困,卅年來以「以活動養活動,以節目養節目」的營運方式推動票房;○九年更改裝國際會議廳為「原生劇場」,讓年輕的創作者、中小型演出、團體,有了新的揮灑空間。走過卅年的臺南文化中心,如何走向下一個卅年,令人期待!

先經濟而後文化,物質豐足後提升精神生活。一九七○年代中期,台灣社會開始收成經濟奇蹟的果實。行政院蔣經國院長繼十大建設後,續推十二項建設,「一縣市一文化中心」即是該政策下的產物。那時的文化中心,是以圖書館為主,演藝廳為輔,因此多的是由出身教育系統、圖書館的人士負責籌備,台南也不例外,先由教育局長白龍芽先生兼任籌備主任,後交給市立圖書館陳永源館長,恰好因為台南當時已有市立圖書館,便能集中心力創建一座擁有國際會議廳、音樂廳、展覽廳的臺南文化中心。

那也是一個台灣各領域文藝再啟鄉土、本土的年代,如:鄉土文學論戰、素人畫家洪通引發之熱潮、李雙澤譜寫《美麗島》等,都為下一個十年民間運動的噴發,累積了動能。

以節目養節目  困境中力求突圍 

一九八四年,臺南文化中心落成,精緻的音響設備、氣派舒適的空間,讓號稱文化古都的台南終於有了一座現代化的展演場館,它也是當時極少數能夠讓表演團體將運輸道具舞台的卡車,直接開到後台的劇場。而這時,文化中心面對的考驗才正要開始。根據前主任陳永源對於七○年代的說法:「有很多國內、外高檔藝術表演,都是略過台南直接到高雄上演,很少有過藝術經紀公司,會把台南府城列為重要的演出據點,讓人覺得市民如果不願意花錢買票,支持文化藝術活動,又豈能奢望對演出節目有所期待的百般無奈。」

「以活動養活動,以節目養節目」的營運思維,於是成了文化中心推展藝文的指導原則,力圖將演出經費變大,賣力推動無法預測的票房,而不坐等場租。隔年十一月,文化中心義工隊迅速成立,加成的軟體服務,為全國首例。乘府城音樂風氣鼎盛之勢,文化中心亦創立附設之台南市民族管弦樂團。

新世紀新發展  期待古都藝術風貌再生

歷經廿餘年的辛勤經營,二○○九年來到新的轉捩點,國際會議廳改裝為「原生劇場」,讓年輕的創作者、中小型演出、團體,有了新的揮灑、實驗的空間,外地團隊至台南巡演的選擇性也增加,幾年來,原生劇場的演出頻率一直很高。同年,文化中心開始嘗試委製節目,每年一部,歷年來陸續與廖末喜舞蹈劇場、台南人劇團等合作《靈動運河》、《安平小鎮》、《重返熱蘭遮》等具有在地元素的作品。文化中心的主動性與策劃能力,繼續在二○一一至二○一四年的「活化縣市文化中心劇場營運計畫」中獲得驗證,其中「藝術進區」就是將演出帶到各行政區域,一則推廣美學教育,也鼓動民眾日後進入文化中心看戲的意願。

最新的階段,是二○一三年臺南文化中心併入文化局,改制成立「永華文化中心管理科」,下轄臺南文化中心、歸仁文化中心、新化演藝廳。未來,文化中心將發揮大館帶小館的精神與能量,並隨著日後台江文化中心、臺南市立美術館依序落成,為文化古都台南開展全新的藝術風貌,值得眾人期盼。

藝術家請回答-張擎佳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