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拉揚以獨斷獨裁的強勢作風,打造出世界頂級的音樂口碑與水準。(© Siegfried Lauterwasser/DG)
焦點專題 Focus 柏林愛樂誰接「棒」?音樂達人來押寶!

柏林愛樂的指揮高台,他們如何站得住?

誰會成為柏林愛樂的下一任音樂總監,近期已經成為國際樂壇的熱門話題,歷經過號稱獨裁「指揮帝王」卡拉揚、曲目廣博的阿巴多及活潑多元的賽門.拉圖,這個名團要怎樣的人才能有本事來「駕馭」「領軍」?在玩起押寶遊戲前,透過解析前三任總監,讓我們為大家來分析,什麼樣氣質的指揮,才能站穩柏林愛樂指揮台?

誰會成為柏林愛樂的下一任音樂總監,近期已經成為國際樂壇的熱門話題,歷經過號稱獨裁「指揮帝王」卡拉揚、曲目廣博的阿巴多及活潑多元的賽門.拉圖,這個名團要怎樣的人才能有本事來「駕馭」「領軍」?在玩起押寶遊戲前,透過解析前三任總監,讓我們為大家來分析,什麼樣氣質的指揮,才能站穩柏林愛樂指揮台?

自一九五六年以來,柏林愛樂經過了卡拉揚的獨裁全盛時期(1956-1989)、阿巴多的懷柔多元時期(1989-2002)、拉圖的發展創新時期(2002-2017),慢慢地又將跨入下一個里程碑。五月中,團員將進行投票表決,屆時哪位會雀屏中選成為柏林愛樂的新任首席指揮?他會帶領柏林愛樂重新回歸富特勒溫格勒與卡拉揚所創下的德奧經典與傳統?!抑或延續阿巴多與拉圖以降的多元與廣博?檢視這些指揮,衍生出另一個問題:到底什麼樣氣質的指揮,才能站穩柏林愛樂指揮台?讓我們從歷任總監分析起。

強烈明星氣質與一言堂

卡拉揚接掌柏林愛樂的時候四十八歲,他獨斷獨裁的強勢作風,集所有光環於己身的明星魅力,為當時淪陷在整個東德境內的西柏林孤島,打造出世界頂級的音樂口碑與水準。在卡拉揚時代,沒有所謂的樂團明星(如現在的帕胡德、多爾、鄺特),所有的鎂光燈、所有媒體文宣甚至影音出版品的焦點,都只能集中在卡拉揚身上。彩排的時候,有幾台錄影機對準所有團員,誰在彩排中出錯兩次以上,就準備收拾包袱離開柏林愛樂!即便在這樣的高壓獨裁領導下,團員們依然對卡拉揚心悅臣服,並塑造出柏林愛樂的招牌曲目與所謂經典的德式樂團聲響。

多元廣博與低調民主

但柏林愛樂的指揮一定得像卡拉揚一樣獨裁?那可不一定。一九八九年卡拉揚辭世,五十六歲的繼任者阿巴多以全然不同的領導風格:溫和、民主、尊重不同意見,帶領柏林愛樂走出舊框架,正式邁向了新時代。和卡拉揚極為不同的是,阿巴多為人低調寡言,不喜歡出鋒頭,也不會強勢主導樂團的走向,讓當年許多習慣卡拉揚式領導風格的團員一度很不習慣;而阿巴多能在眾多強勁對手中勝出,亦被視為是柏林愛樂發展史上保守派的潰敗與革新派的大勝,在當時引起不少的震撼與漣漪。阿巴多是樂壇相當少見同時兼擅德、法、義曲目的指揮,不論交響樂或歌劇他都很拿手,擅長的曲目上自古典時期的海頓、莫札特,下至廿世紀當代音樂,這樣的阿巴多也為柏林愛樂開拓出全新的聲響及更寬廣的演出曲目,讓柏林愛樂慢慢在音色上可以與堅持傳統與保守的維也納愛樂有所區別。阿巴多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擁有以最精簡的話語、最少的彩排次數,達到最好演出品質的功力,讓人嘆為觀止,比較令人遺憾的是,許多柏林愛樂團員表示,一直到阿巴多離開柏林愛樂以後,他們才深切體悟到了他的好,並開始懷念他如醇酒般愈陳愈香的魅力與風範。

溫文創新與音樂推廣

然而一貫地溫和也不是慣例,以笑容著稱的拉圖就是個例子。二○○四年的一次因緣際會,筆者親炙了拉圖與柏林愛樂的貝多芬《第四號交響曲》彩排,在面對柏林愛樂團員對樂曲詮釋與處理的諸多質疑時,拉圖所展現的謙遜有禮及泰然自若,真的讓人見識到英國人的優雅與紳士風範。拉圖接掌柏林愛樂時四十七歲,他和柏林愛樂其實度過了一段不算短的陣痛磨合期,或許是阿巴多幾近悲劇英雄式的轉身所產生的反作用力(阿巴多於二○○年與柏林愛樂彩排中,在指揮台上倒下,緊急送醫後馬上取消所有演出;消息封鎖月餘後,正式對外宣布阿巴多罹患胃癌末期)。

也或者是拉圖專長的曲目很不幸地和阿巴多過於雷同,導致觀眾和樂團不自覺會拿他來與阿巴多比較,這或許也是拉圖剛接掌柏林愛樂時,刻意避開了自己最專長的荀貝格和現代音樂,卻也沒有選擇英國作曲家如布瑞頓或艾爾加的作品,反而一反常態地選擇了伯恩斯坦和蓋希文為演出曲目的原因。這些對柏林觀眾有些陌生的音樂會曲目固然新鮮,但顯然其並非拉圖所專長,這一招險棋,反而將拉圖逼入劣勢之地……在剛開始接掌柏林愛樂的幾年,柏林愛樂數度於德瑞奧樂團年度評鑑當中,落後於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屈居第三。在擔任首席指揮的這十多年,拉圖對柏林愛樂最大的貢獻在於推廣兒童的音樂欣賞教育成立網路數位音樂廳(Digital Concert Hall),及大力提拔新秀指揮,這些革新創舉,特別是在政府減少文化預算、觀眾不斷流失、許多藝文團體面臨倒閉解散危機的此時,對於古典音樂的推廣與傳承有著意義深遠的影響。

卡拉揚、阿巴多、拉圖是三個個性特質截然不同的人,正因為他們大異其趣的領導風格,使得柏林愛樂走出不同的音響色澤與樂團特色。要站上柏林愛樂的指揮台,並非有制式的條件才能勝任愉快。在講求團隊合作的交響樂團中,指揮與樂團之間的往來能否協調、踩在對的拍點上,這才是音樂開始優美的基礎。

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