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氛圍凝視死亡 殘酷影像述說反戰 台英跨國共製 重新詮釋《戰爭安魂曲》
由英國作曲家布瑞頓創作、一九六二年在英國考文垂大教堂世界首演的《戰爭安魂曲》,透過傳統安魂彌撒曲中的拉丁文歌詞與詩人歐文的反戰詩,傳達對戰爭的省思。二○一八年適逢一戰結束一百周年,英國國家歌劇院特別推出《戰爭安魂曲》的新製作,由英國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丹尼爾.克萊默執導,結合了攝影、服裝、反戰文學等的多樣元素,讓布瑞頓《戰爭安魂曲》的音樂更為逼真與深刻。
由英國作曲家布瑞頓創作、一九六二年在英國考文垂大教堂世界首演的《戰爭安魂曲》,透過傳統安魂彌撒曲中的拉丁文歌詞與詩人歐文的反戰詩,傳達對戰爭的省思。二○一八年適逢一戰結束一百周年,英國國家歌劇院特別推出《戰爭安魂曲》的新製作,由英國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丹尼爾.克萊默執導,結合了攝影、服裝、反戰文學等的多樣元素,讓布瑞頓《戰爭安魂曲》的音樂更為逼真與深刻。
出身俄國的鋼琴家阿方納西耶夫,早年逃離蘇聯投奔自由,雖從此在西方開展音樂事業,但人生也注定了無止盡的漂泊。這次受邀訪台的他,曲目安排了也有類似離鄉經歷的貝多芬與蕭邦作品,本身也是詩人、文學家的阿方納西耶夫,將透過琴音,以詩意訴說濃濃鄉愁。
隨著多個交響樂團的人事更迭,新任總監、首席指揮陸續上任,各團的新樂季節目也呈現了不同的企圖心。如新任柏林愛樂首席指揮佩特連科不但排出了馬勒,還擴及與馬勒同時代但樂迷較為陌生的蘇克;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新任首席指揮尼爾森斯則主打「舊、新、少見」的兼容特色,還關注到克拉拉.舒曼的兩百周年誕辰。而適逢貝多芬的廿百五十年誕辰,各式各樣的貝多芬,當然會在各大音樂廳回響不斷
波蘭鋼琴大師齊瑪曼將於三月底四月初再度訪台,票在啟售後未久就銷售一空,而鋼琴家根本沒公布演出曲目,可見其受歡迎之一斑。素以完美主義聞名的齊瑪曼,即便口袋中曲目豐富,但從不輕易答應錄音,所以樂迷只能爭搶這難得的演出機會,親耳聆賞他傳奇的樂音,齊瑪曼也期待觀眾的真誠傾聽,與他短暫相逢、片刻交心。
歷經十四年光陰,布拉姆斯嘔心瀝血才完成、風格深沉的《c小調第一號交響曲》與其明亮歡愉、備受喜愛的《D大調第二號交響曲》,將在指揮家慕提與芝加哥交響樂團的攜手下,來台分在兩晚呈現。慕提來自陽光燦爛的拿坡里,芝加哥交響樂團則來自四季條理分明的北美,彼此會激盪出怎樣的布拉姆斯,令人期待。
從小被視為小提琴神童的凡格羅夫,音樂事業一路順遂,卻在聲望如日中天之時,因肩傷惡化被迫暫別舞台,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四年的沉潛,讓他有機會調整生活腳步,重拾兒時夢想,學習指揮,成為一個更加豐富而全面的人。對凡格羅夫而言,從獨奏家跨足樂團指揮,讓他學會跳脫協奏曲主奏者的自我中心,轉而從指揮的角度來思考樂團與獨奏者應如何協力合作。十二月將再度訪台,與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合作他拿手的蕭斯塔科維契的《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凡格羅夫將帶來如何深刻的樂音,也讓樂迷引領期待。
音樂從古至今,從服務教會或貴族,漸漸獨立成為純藝術,其創作的中心,從過去圍繞著神,慢慢到君,再慢慢到「人」,現在更擴及整個自然宇宙,進入了形而上的「非人」境界。廿一世紀,音樂的創作與欣賞已突破過去的藩籬,邁向了更寬廣的未來與可能。
這次「貝多芬浪漫饗宴」中,長榮交響樂團將在音樂總監舒馬富斯帶領下,演出三首貝多芬的作品:雷奧諾拉第三號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與第五號交響曲《命運》。其中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邀請曾獲帕格尼尼大賽首獎的小提琴家黃濱擔綱獨奏,清秀溫婉的琴音將演繹出怎樣的貝多芬式浪漫?而聆聽舒馬富斯這位德國指揮詮釋同為德國人的貝多芬,相信會多一分日耳曼味,更加貼切貝多芬英雄主義時期那種「亦狂亦俠亦溫文」的人道精神與社會關懷吧?!
斯文帥氣的外型,悠揚溫潤的嗓音,德國假聲男高音安德瑞斯.修爾的演出讓許多古樂迷心醉不已。將於六月中與有廿五年默契的搭檔魯特琴琴演奏家卡拉馬佐夫訪台,修爾將帶來五百年前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藝術歌曲與民謠,淡淡的英式憂鬱,將讓樂迷有不一樣的古樂體驗。時間是讓生命醞釀醇香的重要因素,藝術亦然,在修爾的心中,音樂或者藝術,擁有一種昇華人心的力量,他期待藉著音樂,讓人能省思在自己的人生中投資「時間」的重要性,以蛻變成一個更好的自己。
國家交響樂團的「法國與法國號」音樂會,邀請柏林愛樂法國號首席史帝芬.多爾一次演出兩首法國號協奏曲,其中包含旅德日本作曲家細川俊夫為他而寫的《花開之時》,能聽到演奏家自己詮釋,機會難得!同場音樂會也將演出法國作曲家德布西與拉威爾的作品,有「法國」也有「法國號」,音樂會標題的趣味與內人巧妙契合,令人期待!
兩位旅美的台裔演奏家小提琴家黃俊文與鋼琴家黃海倫,難得聯袂回台舉辦音樂會,以二重奏形式演出,曲目安排讓人感受到從十九世紀下半葉到廿世紀上半葉,從浪漫橫跨到現代的不同風情,旋律與技巧、趣味與深度兼具。
卡拉絲,可說是許多樂迷心中永遠的DIVA,才華洋溢的她,可以唱愛作夢又病懨懨的咪咪,可以唱貴氣的巴黎交際花茶花女,可以唱放蕩風騷的煙草女工卡門,演什麼像什麼,彷彿進入了歌劇以後,卡拉絲本人就不存在了,而是劇中的女主角活脫脫地走了出來。今年正逢卡拉絲辭世四十周年,透過《卡拉絲Live 大全集》,讓我們一飽耳福,再度瞻仰歌劇女神的丰采
鋼琴家尼可拉斯.安傑利希出身頂尖演奏家輩出的巴黎高等音樂院,雖是美國人,但人生多數時間都在巴黎度過,有趣的是,他的內在裡卻潛藏著一個日耳曼的靈魂!除了近年來熱中於錄製布拉姆斯的曲目,這次訪台演出也安排了巴赫/布梭尼、貝多芬、布拉姆斯的作品,讓樂迷見識到他對德奧系作曲家的偏愛。
綜觀德奧法各大樂團二○一七/一八年新樂季的節目,一時間很難看出明確焦點,除了「安全」的德奧曲目,剛好遇上多位作曲家的紀念年,也讓各團曲目安排不易相撞,各顯繽紛琳瑯。值得注意的是,剛好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柏林愛樂、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新任掌門人陸續上任,四十世代正式接班,他們手中掌握的未來潮流將如何,令人期待!
連續三次獨家贊助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訪台演出,這次更贊助兩廳院場次的戶外轉播,並邀請台中和桃園偏鄉地區的中小學學童來觀賞名團彩排力晶文化基金會在古典音樂推廣上的盡心與付出,令人印象深刻。力晶文化基金會執行長詹曼君表示:「力晶贊助這兩場演出,並不希望一切僅止於幾小時內的美好,更期待音樂會後,還有什麼東西是可以留下並延續的,所以我們決定用心於音樂教育與推廣,向下扎根,從中小學生著手,為台灣的藝文環境好好培育下一個欣賞的世代。」
即便在布列茲大聲疾呼「荀貝格已死」後,十二音列的作曲嘗試也仍時有所見,許多作曲家就像達拉畢克拉與錢內克一樣,並不拘泥於十二音列的理論與規則,而是各自以自己的方式自由運用十二音列技法。荀貝格死了嗎?作曲家是死了,百年前提出的十二音列技法確實也漸漸為新的創作手法取代,但那份為現代音樂尋找出路的熱情與實驗精神卻是永續的,即便是布列茲,也不過是為達成目標選用了不同的方法而已。
今年的兩廳院「新點子樂展」以現代音樂為策展主軸,邀請樂迷進入這方音樂的嬉遊樂園,其中介紹廿世紀開創現代音樂風潮作曲家荀貝格與德奧多元風貌的音樂會「德奧經典 跨界童趣」,則邀來享譽國際擅長現代音樂演奏的旅德鋼琴家陳必先擔綱演出,備受樂迷期待。趁此機會,本刊獨家越洋訪問陳必先,請她一談她與現代音樂的因緣,及長年作育音樂英才的感想。
從德國、奧地利、法國的主要樂團新樂季節目看來,明顯可見現代曲目的增加,並因多位現代作曲家的周年紀念,為了慶賀,也讓現代音樂的篇幅大舉提升。而多個知名樂團的音樂總監更替,多位四十世代的青年指揮接班上任,也讓樂團呈現不同以往的新氣象。
今日,有不少的觀眾誤以為欣賞歌劇不需要懂歌詞,僅享受優美旋律即可,這個美麗的誤會,多半源自不清楚歌劇如何誕生如何演進之故。其實在莫札特之前,觀眾欣賞歌劇都是衝著劇本作家而去,後來因為音樂神童大名,才逐漸翻轉了後世作曲家的地位。但作為詩文、音樂、舞台藝術三合一的藝術,想深入了解歌劇之美,除了聆聽美妙音樂,也須同時理解與欣賞歌詞。
與當紅鋼琴家郎朗、王羽佳師出同門,在十九歲即拿下范克萊本鋼琴大賽冠軍的張昊辰,與飛揚獨特的師兄師姐表現了截然不同的風格。自認內向的他說:「學音樂是一個幫助我了解自己的過程。」深入一部作品,琢磨作曲家的意涵,思索如何詮釋與彈奏,在在都讓他更加貼近自己的內心。將音符內化,然後再透過指尖演繹出來,每個瞬間,都成為他與觀眾交流分享的美麗時刻。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