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劇團新作《不如這樣吧Blue John》搬演編劇馮勃棣○九年台北文學獎評審獎作品,故事從一個脫口秀演員遇上薩克斯風手說起。舞台上爵士樂手與脫口秀演員對話,樂聲不只是樂聲,更是某種語言的變形,探討溝通的可能與不可能。
1911劇團《不如這樣吧Blue John》
10/23~24 19:30 10/24~25 14:30
10/25 18:00 台北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INFO https://www.facebook.com/1911action
當脫口秀遇上爵士樂,會Jam出什麼火花?1911劇團《不如這樣吧Blue John》嘗試結合兩種表演元素,故事從一個脫口秀演員遇上薩克斯風手說起,舞台上,爵士樂手散落於四處,他們既是樂手亦是演員,時而與脫口秀演員對話,時而即興伴奏,樂聲不只是樂聲,更是某種語言的變形,探討溝通的可能與不可能,延伸出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寂寞處境。
試圖營造文字、脫口秀與音樂的互動
《不如這樣吧Blue John》是二○○九年台北文學獎評審獎作品,編劇馮勃棣的另一個身分,是脫口秀與饒舌表演者,此劇想法即是他在Comdey Club的實戰經驗。六年後搬演此劇,馮勃棣說,他做了百分之五十的重寫,「一部分是脫口秀的修整,當年的幽默感與喜劇拍如今看來已顯得不足,調動之後更加聰明與輕巧。再者,六年前的『當代性』已不適用於今日,加上太陽花學運之後,社為氛圍的改變,改寫後的劇本更能與當下連結。」
強調即興與互動的脫口秀演出,落實在文本上,更需要精準的語言節奏與策略。馮勃棣深受饒舌音樂的啟發,他認為,語言是一種音樂性的存在,不論是獨白、對話,都要考慮台詞的音樂性來進行書寫與編排,連標點符號都是呼吸上的暗示。「劇本試圖營造文字、脫口秀與音樂的互動與交流,希望音樂就是文字的一部分,兩相交融不分你我。裡面甚至有薩克斯風與人的對話,類似『神交』的感受。」
樂團與薩克斯風手的兩種「話」
導演陳大任說,馮勃棣永遠書寫著寂寞,角色用無止盡的嘴炮來隱匿自己的無助,滔滔不絕的語言底下,其實躲藏著一個渴望被理解的孤獨靈魂。「一旦打開了門,走進了這個層次,馮勃棣的劇本便一下意象紛呈了起來。」
聽覺處理是一大挑戰,陳大任特別找來蔣韜編寫音樂,並指揮爵士樂團演出。現場樂團與薩克斯風手,形成兩種語言的對比。陳大任說,現場樂隊代表的是現代人浮誇卻很空洞的話語,呼應第一種說話的層次──「大話」。對照在光譜另一端的,是薩克斯風手純粹的、單一的聲調,雖然沒有語言,卻是真正的自我解剖,難以企求的「真心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