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戲樂工作室去年開始固定推出的音樂歌廳秀《Cabaret》,由音樂設計王希文與編導王宏元,將國外的“Cabaret”形式與台灣獨有的「歌廳秀」氣氛相連結。他們從曲目出發、融合音樂劇表演,打造一種獨特的演、歌、秀。「看似歡樂隨性,其實充滿了許多巧思與細節安排。」王宏元說,在近距離的小型演出空間裡,他們和觀眾共同度過一場好似演唱會亦如同樂會、包含即興表演又像綜藝節目的奇妙夜晚。
瘋戲樂《Cabaret》
11月3~4 20:00 台北 Legacy mini @ amba
INFO https://www.facebook.com/studiomtw
百年來百老匯音樂劇常隨時代演進注入新的元素,展現各式風貌,曲目編寫和製作手法也大相逕庭。曾在紐約攻讀音樂劇的王希文認為,透過解析國外音樂劇的發展軌跡,有助於思考台灣音樂劇可能的模樣。他特別在意音樂與戲劇的關係:「一首歌唱完了,我是否更認識這個角色?情節有沒有因此推展?」都是基本課題。他也認為音樂劇有種獨特的戲劇節奏:「如何從寫實的狀態進入歌唱這件事,音樂切入的時間點、情境轉換、歌曲內容、角色表現,其實都是學問。」如何在戲劇中妥善運用音樂的「魔幻」力量,經過這幾年的嘗試,他有了不少心得。
從曲目出發 融合音樂劇表演
由王希文主導的瘋戲樂工作室,作品包括《木蘭少女》、快閃音樂劇《寶島歌舞》系列及改編搬演中文版《搖滾芭比》,自去年開始固定推出音樂歌廳秀《Cabaret》。王希文提及他在紐約造訪過一家小酒吧,每週都有Open Mic活動,由觀眾報名上台唱歌,搭配現場樂手即席發揮,內容則全是音樂劇曲目。他見識到在那樣的文化背景下「音樂資料庫」的龐大無垠,也深刻感受人們對音樂劇的熱情。
瘋戲樂的《Cabaret》從這樣的經驗而生,王希文與專司編導的劇場演員王宏元,將國外的“Cabaret”形式與台灣獨有的「歌廳秀」氣氛相連結。他們從曲目出發、融合音樂劇表演,打造一種獨特的演、歌、秀。同時也發現,屬於台灣人的音樂資料庫,其實就是那些傳唱已久的流行歌曲,透過角色或編曲的詮釋,同一首歌可能出現全新的意義。為人熟知的曲目穿插混搭,也能產生對話。
持續推新作 內容推陳出新
這一年多來《Cabaret》持續在短時間內呈現新作,內容不斷推陳出新。王宏元表示,這樣的表演雖然「看似歡樂隨性,其實充滿了許多巧思與細節安排。」團隊也需要合力製作新曲,用自己的標準來創作中文音樂劇曲目。王宏元說:「譬如,歌詞能不能讓觀眾聽懂,是一直以來相當注重的問題。也想要表現新的題材,與生活有關的東西。或嘗試分析、仿作一首喜歡的歌,從中玩出主題。」除了固定參與的表演者與樂手,他們也廣邀音樂人、演員和歌手同場較勁、相互激盪出新的組合與火花,在如此近距離的小型演出空間裡,和觀眾共同度過一場好似演唱會亦如同樂會、包含即興表演又像綜藝節目的奇妙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