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韓國史上最大的文化建設——光州亞洲藝術中心,經過了五年構思策劃、七年的動工興建,終於在今年九月份正式對外開放,並以自九月四日至廿一日舉辦的「亞洲文化中心劇場開幕季」活動宣告揭幕。這個承載了歷史記憶與未來視野的藝術中心,所著眼的不只是韓國,更自許成為亞洲文化的樞紐,透過四大核心價值與五大設施,全面關照典藏過去與創造未來的各種面向。
在未來,若要談到亞洲表演藝術的發展,韓國光州亞洲藝術中心(Asia Culture Center,ACC)的開幕,絕對是其中的重要事件。於二○○八年動工的ACC,總建設經費四十八億美金($4.8 Billion),是韓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公部門文化發展計畫及設施,放眼亞洲,規模也名列前茅。
初到ACC,第一印象就是門口的圓環噴水池。現在的噴水池是ACC的入口意向,一九八○年,圓環周邊曾聚集民眾抗議軍政府,五一八光州事件也由此引爆。噴水池後方就是全羅南道廳的舊址。由道廳旁的入口向下走,中央是廣場,所有建築物羅列周圍,周邊有階梯,除了人車分道的作用外,更是廣場活動的觀眾席,也是社區居民休憩的所在。
ACC由韓裔美籍建築師禹圭昇(Woo Kyu Sung),以「光之森林」(Forest of Light)為題設計。由市區往東看,海拔1,186公尺的無等山,是光州人引以為傲的母親山。ACC的建物均由地上往下開挖,所有新建物的屋頂幾乎與地平線等高,不破壞無等山的天際線,而全南道廳的建物也完整保留,為整體設施內最高的建築,除突顯其歷史意義外,也是國際交流機構ACC Exchange,及未來ACC的管理單位所在。
血淚的歷史與政黨輪替
一九二九年,光州的學生發起反抗日本殖民的「光州學生獨立運動」,引發全國的反日風潮。一九八○年反抗軍事獨裁的「五一八民主運動」更催化了韓國由軍事獨裁演變至民主政體。光州長期由自由派執政,一直被中央的保守派政府忽略。
一九九七年,出身全羅南道,在軍政府獨裁時期曾多次因抗爭活動被捕入獄,自由派的金大中當選總統,這也是韓國首次和平的政黨輪替。接替其後當選總統的盧武鉉原籍光州,也是自由派。建設光州成為亞洲文化的首都的野心計畫,就是在金大中任期之末,二○○二年盧武鉉競選時提出的政見。
此計畫為建設光州成為亞洲文化首都,後改為樞紐城市(The hub city of Asian culture)。這個期望改變整個城市,乃至影響整個亞洲的大計畫,選擇建設文化設施的原因奠基於光州的歷史。抗爭、革命是光州給人的第一印象。透過反抗威權,爭取民主,是許多亞洲國家的共同經驗。如何與其他國家共享這樣的記憶?韓國的答案是:藝術。光州早在一九九五年就開始辦理「光州雙年展」,也有專屬的美術館。對以藝術來帶領城市發展的概念,並不陌生。
四大核心價值與五大設施
計畫提出後,政府並沒有急著開始發包建設。而是開始思考,這樣的設施,該有什麼樣的功能?二○○三年宣示將進行此計畫,○四年由總統成立委員會執行此計畫,○五年完成計畫內容,並舉辦國際競圖,○六年建設光州成為亞洲文化樞紐的特別法通過,保障其預算及編制廿年。○七年發展計畫修正,○八年建物才開始動工。
沒有記載在歷史的秘辛是,盧武鉉上任後,韓國文化觀光部邀集學者與官員共同討論,連續四個月,廿多名學者及官員每晚聚集在景福宮討論,以營隊式的腦力激盪給出答案。曾參與其中的學者打趣道,在景福宮討論,好像每天晚上,先賢的鬼魂都在看著他們,ACC能夠規劃出這樣的價值目標與設施構成,一定有祖先的幫忙。
ACC有四大核心價值與五大設施,其對應關係為:光州精神與五一八民主運動,對應的設施為ACC Exchange——亞洲文化交流機構;亞洲多元文化與認同,對應的設施為ACC Archive and Research——研究及典藏機構;文化創意產業,對應設施為ACC Creation——可供排練、演出、創作及展覽的設施,以及ACC Theatre——劇場;未來發展,對應的設施為ACC Children——專為兒童設計的展示及演出場館。
ACC Children著眼未來,培養下一代的觀眾,並可與藝術教育結合;ACC Exchange完整保留歷史建物,以彰顯五一八的精神,將來將成為國際交流活動機構,也會是整體文化中心的管理單位所在。而其餘三大設施以「內容發展」為規劃概念,研究、創作到演出連成一線。先從進行研究開始,發展作品的概念,再來試做、排練,最後演出。而這三個設施的面積也照此順序排列,研究及典藏單位最大,其次是創作設施,最小的是劇場。
在這五大設施中,二○一五年九月開幕的僅有ACC Children、ACC Archive and Research及ACC Theatre。ACC Exchange及ACC Creation的收尾工程都還在進行中,預計整個中心會在二○一五年十一月正式開幕。
活的「典藏」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ACC Archive and Research。ACC Archive and Research收藏的內容不只有韓國,而是涵蓋整個亞洲。整體的收藏並不是理論先行,該機構由廿五個小型的研究及典藏計畫開始,廿五個計畫中,僅有十三個成功成為典藏內容。藉由「點」開始,逐步充實內容,摸索方向,再將點連成線,並不急著發展論述。
ACC Archive and Research乍看之下像美術館及圖書館的綜合體,但並不是以博物館的概念陳設。所有的展示品都是典藏品,都可以在館內閱讀、聆聽或觀看,是活的「典藏」。在開幕季的展出主題包括:書籍、建築、攝影、聲音與音樂、表演藝術、行為藝術、歷史、創作、亞洲與移民、電子遊樂場、實驗電影及設計。還規劃了展出ACC的成立、起源及發展歷程的典藏,以及「新加坡藝術典藏計畫」。與新加坡收藏家合作,展出各類媒體報導、節目單及書籍等記錄新加坡當代表演藝術發展的文物。
永遠的青春之都
背負著歷史包袱,承載著國民期望,又在左翼的地方政府與右翼的中央政府間折衝,光州ACC的未來註定艱難。而光州有種硬氣,因為曾經成功地對抗獨裁者,所以他們認為想要做的事情,不管付出多大代價,就一定要成。而當他們想要做到某件事,你知道,他們是說真的。而光州所期望的未來,或許就像韓國詩人金準泰(Kim Jun- Tae)在詩作〈啊啊,光州唷!我們國家的十字架唷!〉中形容的,光州是「我們永遠的青春之都」。
亞洲文化中心劇場開幕季 主打「亞洲」與「當代」
光州的亞洲文化中心劇場開幕季,節目共卅三檔,來自十九個國家,自製及共製節目有十六檔,十二檔為世界首演。開幕節目由蔡明亮的《玄奘》打頭陣,於大劇場演出。一千兩百席的大劇場並非常見的鏡框式舞台,而是黑盒劇場。舞台後方的大門可以打開,面對的廣場及大階梯就變成觀眾席。《玄奘》就在舞台後門全開下,並開放階梯讓觀眾免費觀賞,ACC Theatre的藝術節就此打開序幕。
以「亞洲」及「當代」為關鍵字
現在名為「亞洲文化中心劇場」原名為「亞洲藝術劇場」(Asian Arts Theatre),設立之初就放眼亞洲文化。劇場藝術總監Seonghee KIM曾在文化部辦理「華山藝術生活節」時來台,她表示,「亞洲」及「當代」將會是未來劇場的關鍵字。而劇場也不只希望只有外租場地及邀請節目,而是以「製作劇場」(Producing Theater)為目標。
從開幕演出的節目來看,卅三檔中有十一個非亞洲的節目,「亞洲」關鍵字可算達成。但不禁想問的是,這是「歐洲人眼裡的亞洲」還是「亞洲人眼裡的亞洲」?在劇場開幕季之後,二○一五/一六演出季的節目以“Our Masters”為題,演出包括土方巽、羅伯.威爾森等五位大師的作品。意圖由回顧經典探討「當代」。
除了演出節目外,劇場也希望藉由開幕季,聚集各國從業者,藝術節的周邊活動還包括與歐洲藝術節協會(European Festivals Association)及當地的國立全南大學合作的「青年藝術節經理學院」(Atelier for Young Festival Managers)、歐洲當代表演藝術組織IETM的「亞洲衛星會議及首爾會議」(IETM Satellite Meeting in Gwangju & Seoul Caravan)、日本藝術管理網絡組織ON-PAM(Open Network for Performing Arts Management)的首次亞洲會議,都在光州舉行。
與在地觀眾與藝術家的連結不強
整個九月份的光州,來自各國的表演藝術工作者來來去去,劇場演出節目則少見當地的觀眾。大多數的居民其實對新開幕的劇院感受不深,根據當地媒體對開幕演出節目的報導,觀賞蔡明亮的節目並不是愉快的經驗,如果需要付費買票的話,或許不會考慮再進劇場。
開幕節目少見當地的藝術家也成為另一個隱憂。而來自其他國家的表演藝術從業者則認為,以「當代」為主題的經營一定不可能一開始就討喜,但若能堅持下去,像「光州雙年展」一樣,一定可以為劇院獲得一定的國際地位。
ACC的五大設施中,所有的軟體相關規劃與執行,由另一個文化觀光部轄下國立機構「亞洲文化發展中心」(Institute of Asian Cultural Development)負責,員工也由此單位聘用,所有人的合約都只到二○一六年五月,與二○一五/一六演出季相同。在我們拜訪光州時,續約的程序仍在進行中。
雖然中央政府為ACC訂定了特別法,保障廿年的預算經費,但當初立法之時,僅保障了人員的薪資及場館設施的維護,軟體節目的內容並不在其中。而文化圈中的耳語普遍認為,朴槿惠總統並不願支持ACC,而且還試圖將原本立法的廿年保障縮短。右翼政府是否願意持續支持左翼政府開始的龐大計畫,將會決定ACC的未來。(張宏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