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者與小朋友一起演出。(果陀劇場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熟齡一族的劇場樂活/表演上課

藉戲劇與青春搭橋 不讓故事埋藏

蔡櫻茹與果陀劇場的「活化歷史」計畫

由劇場工作者蔡櫻茹與果陀劇場共同推動的「活化歷史」計畫,帶領長者到國小校園述說人生故事,與孩子交流互動,一起演戲。藉由表演課,蔡櫻茹希望長者能願意分享一身寶藏,從親身體驗改編成演出劇本,了解自己進而表達自己。透過這個平台,老人家的智慧能傳承給下一代,甚至建立起濃厚的情感,蔡櫻茹說:「許多老人和小孩每年都回來演,就像看自己親生的爺爺孫女,他們也會跟我說自己家裡的八卦,誰誰誰又怎麼了,一同長大,一同老去,像家人一樣。」

由劇場工作者蔡櫻茹與果陀劇場共同推動的「活化歷史」計畫,帶領長者到國小校園述說人生故事,與孩子交流互動,一起演戲。藉由表演課,蔡櫻茹希望長者能願意分享一身寶藏,從親身體驗改編成演出劇本,了解自己進而表達自己。透過這個平台,老人家的智慧能傳承給下一代,甚至建立起濃厚的情感,蔡櫻茹說:「許多老人和小孩每年都回來演,就像看自己親生的爺爺孫女,他們也會跟我說自己家裡的八卦,誰誰誰又怎麼了,一同長大,一同老去,像家人一樣。」

「搭起老人和小孩的手。」這是在果陀劇場從事「活化歷史」計畫十餘年的蔡櫻茹老師的初衷,並非從事教育,「孩子們在家有父母、有自己的爺奶,在學校跟補習班有老師,有一堆人在管教他們,突然跑出一群親切說故事的爺奶,沒有壓力,他們願意回饋更多。」讓退休的長者帶著滿身故事走出家裡、走進學校,或許未來某天孩子也會受到啟發,進而在人生抉擇點回想起當初從長者身上所見所聞。

二○○二年,文山社區老人中心申請到一筆表演課經費,由時任果陀劇場教育推廣的蔡櫻茹負責教學,這是她第一次和老人進排練場。某次排練休息,老演員兵分兩路,一群說這樣一邊要那樣,問她:「老師,妳說該怎麼辦?我們聽妳的!」她吃驚眼前這群人生歷練豐富的長者竟如此尊重她老師身分,並不因年齡相差懸殊而輕視或冷眼,她發現老人與小孩其實某方面十分相像:「只要拿出真誠和尊重對待他們,他們也會回以真誠。」

爺奶掏出生命史  踏進校園當說書人

二○○六年,蔡櫻茹前往美國觀摩紐約活化歷史創辦人Susan Perlstein在老人中心的示範,眼見各種族膚色年齡的老少齊聚,下棋畫畫演戲說故事,心中頗為震撼:「台灣也是這樣啊!客家話和台語交雜,大江南北的人因戰亂逃亡到這裡,太多故事可說。」她認為台灣在活化歷史上的嘗試仍有許多開拓空間,戰後嬰兒潮的長者因教育或經濟條件或生活背景所限,普遍不擅表達或演繹自己;比如女人出生就被規訓要做乖女兒、好老婆、孝順媳婦,年近耳稀仍在為家人而活,不敢或不願或從未想過自己是誰,「老演員們中有些受過高等教育、在大陸上過大學的高知識分子,也有些沒唸多少書就上路逃難。我想提供他們創作的場域,把他們用一生釀的酒提煉出來,讓大家慢慢品嚐。」

回台後,活動經費已盡,但「資深」演員們通通愛上表演愛上聚會,捨不得斷了聯繫,還想繼續上課,怎麼辦?她向果陀劇場執行長林靈玉提問,可否免費出借一週一次排練場供爺奶使用,執行長爽快答應,加上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大力支助,「活化歷史」專案正式開跑,一路走來十數年頭,八齣戲,幾十場校園巡迴故事班,爺奶走出家門成了演員成了說書人,「我們以○二年那批老演員為主,他們幾乎還沒散掉,甚至拉了好幾位朋友加入朋友加入,一起上表演課、一起跑校巡說故事;我們也從聽過故事的學童裡舉辦徵選,以那些願意嘗試及回饋的孩子為主,合力共演一齣戲。」

老少互動創造火花  戲劇中交流智慧

一邊是反應慢了些的長者,一邊是注意力特別短暫的孩童,蔡櫻茹的排練場創造出一個讓雙方忘齡、勇於創造和表達自我的場域,「對待長者們真的急不得,給太多功課,超出負荷就會害怕,害怕就不敢嘗試了,所以我鼓勵居多;孩子不一樣,孩子很活潑很獨立思考,鼓勵和規範必須並進。」她企圖創造一個介於老少的中間場域,藉由劇場有趣又活潑的形式,讓老少都能參與。

藉由表演課,她希望長者能願意分享一身寶藏,從親身體驗改編成演出劇本,了解自己進而表達自己。「活化歷史」的校園徵選有如相親交往結婚,去國小辦長者故事班,聽完故事透過遊戲認識彼此便是同樂會,讓孩子們能有回饋想法的平台。另外,孩子們的家長和學校支持也相當重要,「其實整個計畫最麻煩的是行政流程:老人們晚上不太能出門排練,但孩子早上要上學;若是遇到劇場週下午就得進劇場,誰來接送孩子?還要跟家長報告流程狀況,還要清楚學校教學及考試時間,很多繁瑣行政細節。」

但是,進了排練場,這些繁瑣都拋諸腦後,爺奶牽起孩子的手一同暖身一同遊戲,蔡櫻茹牽起雙方的手,給他們簡單的表演技巧,為同一個目標而努力,「前期規劃要想得很仔細:有些爺奶可能背不了兩頁台詞,那我就讓他挑戰一頁;有些爺奶可能每次都扮好看的人,我就讓他挑戰髒兮兮的角色。」至於靈活聰穎的孩子就得肩負重大挑戰,在挑戰與挫折中成長。

參與者親如一家  難能可貴的創作體悟

過程中蔡櫻茹始終以身作則,自己先掏出故事,故事勾出故事,爺奶願意說了,孩子也用心聽。

「許多老人和小孩每年都回來演,就像看自己的親生爺爺親生孫女一樣,都有感情了!他們也把我當家人一樣,會說自己家裡的八卦,誰誰誰又怎麼了,一同長大,一同老去,像家人一樣。」「我本以為是我拿專業服務他們,後來才發現不是,是他們用生命經驗豐富我。」這段經歷讓身兼演員工作的蔡櫻茹對生命有更深體悟,不斷有新體悟新感受,「我希望能有更多藝術或劇場工作者投身這塊領域,貢獻自己的專業服務社會,也能從長者們的故事中得到許多創作上的刺激,很受用。」她希望廿周年時能有活化歷史的專門學校,培訓專業師資將方法推廣各社區及學校,傳承長者的生命智慧,不讓故事埋藏家室或養老院默默而終。

時常有單位來電詢問可否請某位爺奶拍片上電視,可否側拍排練及故事班,蔡櫻茹想起就十分開心:「並不是因為爺奶成了明星、上了電視,而是他們願意打破對『老』的成見、願意嘗試表演這件事被認同被尊敬了,他們很開心,這就是支撐我做下去的動力。」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