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度專注中,鼓聲紓解、療癒了人們生活上的緊繃壓力,也讓身心靈自在又和諧。(許斌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熟齡一族的劇場樂活/表演上課

快樂「青春鼓」 動中有禪注活力 

十方樂集的樂齡打鼓課

因緣際會之下,十方樂集團長徐伯年近年開了「青春鼓」課程,教熟齡、退休、銀髮族學打鼓。徐伯年說,他是用健康養生觀點定位「青春鼓」,考量的是如何把手鬆掉、甩下來,在意的是鼓棒跟手、身體的關係,身體跟精神的關係,精神跟靈魂的關係,再來才是微微帶出音樂發展的方向。不少學員透過專注打鼓,忘掉煩心掛慮,抒壓解鬱,學員說,打鼓的純粹開心讓他們彷彿回到五歲小朋友狀態,他們認為「青春鼓」名字固然取得直白,但還不夠,應該叫「幼稚鼓」才對。

因緣際會之下,十方樂集團長徐伯年近年開了「青春鼓」課程,教熟齡、退休、銀髮族學打鼓。徐伯年說,他是用健康養生觀點定位「青春鼓」,考量的是如何把手鬆掉、甩下來,在意的是鼓棒跟手、身體的關係,身體跟精神的關係,精神跟靈魂的關係,再來才是微微帶出音樂發展的方向。不少學員透過專注打鼓,忘掉煩心掛慮,抒壓解鬱,學員說,打鼓的純粹開心讓他們彷彿回到五歲小朋友狀態,他們認為「青春鼓」名字固然取得直白,但還不夠,應該叫「幼稚鼓」才對。

「十方樂集」現代樂團團長徐伯年,於兩年多前開班指導一群素人擊鼓。這些學生非但不是音樂科班生,還多是有年紀的熟齡、退休、銀髮族,最妙的是竟然還以「青春鼓」為班名。徐伯年讚揚打鼓的好處除了重新認識身體,全面打開知覺,「練得好是做有氧運動,練得更好是治病練功,練得非常厲害是修練。」

根據徐伯年在十方樂集官網所述,擊鼓是回歸身心靈平衡最古老、最自然的方法,而由他首創的「青春鼓」課程,鼓法簡單卻保有清楚音樂結構表現,尤其在擊鼓技巧中融入肢體律動與放鬆,可以讓全身能量自然流動。

配合呼吸放鬆  「打」消煩心憂慮

如我們所知道的擊鼓不容易,中國人還因此稱打鼓為「動中禪」,就是強調唯有精、氣、神合一才能打好鼓。徐伯年說他上課教兩個動作:「一是全身放鬆,二是手起來打下去,甩下去動作很快很大。」

他說,放鬆很重要,然而方法要對,配合呼吸,才會有效果。手上來吸氣,放下來吐氣;吸氣慢,吐氣快;吸氣吸收能量,吐氣釋放能量。打的時候,手指放鬆,配合手腕做微調,透過手腕放鬆震動帶動關節,每打一下全身跳動一下,若一秒鐘一拍,一拍打四下,那麼一分鐘就打兩百四十下,十分鐘兩千四百下,一節課九十分鐘計算,全身至少放鬆甩動彈跳一至兩萬下。

在配合呼吸配合功法的狀態下,全身放鬆後精神才安定,方能聽到聲音的細節——來自聲音的感覺、身體的感覺、鼓的感覺、節奏的感覺、個人與群體之間的感覺……當靈魂被提升開展,也忘掉生活上煩人的事。

不用擔心五線譜  無壓力學音樂

資深學員陳韻樺以自身為例:「我以前膽子很小,有莫名的恐懼感,心輪鎖得很緊,學打鼓後,朋友都說我變得很輕鬆很開朗。」她透露以前心情鬱悶常偷跑來打鼓,打到某個段落會突然問自己:「我剛剛在惱什麼啊?」因為太投入打鼓,麻做一團的情緒竟被忘在九霄雲外。她笑說:「我來這裡釋放負能量,然後老師這裡就多了很多濁氣。」

學員之二,姜仁國、姜仁佳兩兄弟也異口同聲說:「退休後來打鼓,重燃生活熱情,我們快樂,家人也開心,而且這裡師資好,看到老師就高興,大家相處很融洽。」他們每週一下午四點從龍潭住家坐車到台北後,換捷運到圓山站,再走十幾分鐘路程到劇場上課,兩年來風雨無阻。

在高度專注中,鼓聲紓解、療癒了人們生活上的緊繃壓力,也讓身心靈自在又和諧。然而對一般人而言,「青春鼓」還有一個最大功德是,音癡不用害怕看不懂五線譜豆芽菜。徐伯年總是對學員說:「課本寫幾下,就打幾下,有音符的就打用力點,沒音符的就打小力點。」他抱著同理心解釋,若一開始就教學員看譜,會被認為這是很高深的「樂理」,難免自己先在心底嚇自己。他通常只在適當時機點,才會告訴學員這叫一拍、那是一小節,這一小節有三拍,而事實證明學員鼓譜看多了,自然而然也認識那些音樂文本。

養生觀點教打鼓  自信演出不膽怯

打鼓是相當耗體力的運動,「青春鼓」卻不必然要「身強體壯」的人才能參加,目前班上就有行動不便及體力較弱、身材纖細的學員,都可以輕鬆駕馭鼓棒及鼓。學員吳惟芬說:「當初來上課時,腰開刀、行動不便,沒辦法站一堂課,經過學習後,現在可以站著打完一堂課。」

徐伯年說他是用健康養生觀點定位「青春鼓」,考量的是如何把手鬆掉、甩下來,在意的是鼓棒跟手、身體的關係,身體跟精神的關係,精神跟靈魂的關係,再來才是微微帶出音樂發展的方向。

因為學打鼓帶來自信,學員們對於上台表演完全不膽怯。除了定期在孔廟鼓聚,前年底在「亞洲音樂療法學術高峰會」示範演出也是有模有樣,甚至自告奮勇在竹子湖路邊,擺起鼓陣打給路人看。

學員展現成果時,不用表現得如憲兵分列式般整齊劃一。徐伯年當然會要求每個人節奏一致,盡量打出輕重聲,如果該小聲卻打得太大聲,吵的別人聽不到節奏,或者該大聲卻出不來,這種情況自是不好,「不過每個人經歷那麼多生命故事,必然有自己打鼓的姿態,學員可以用自己方式在動靜之間開展,最好是人人打的興高采烈,但興高采烈得不一樣。」

純粹開心如幼童  乾脆改名「幼稚鼓」?!

回顧開班起因,徐伯年記得近三年前,一名從事音樂療法的朋友帶了幾個七、八十歲的長輩來找他,觸動他的新感覺後,便設計一套純粹以動作為出發點的練習,用最簡單的節奏、動作,展現最純淨的力量,讓老人在簡單中得到歡喜。他還說,「教學前半年,我的體重從九十幾公斤掉到八十一公斤。」

「青春鼓」學員說,打鼓的純粹開心讓他們彷彿回到五歲小朋友狀態,他們認為「青春鼓」名字固然取得直白,但還不夠,應該叫「幼稚鼓」才對。對照廿年前,徐伯年從法國學成返台,號召樂壇人才創立「十方樂集」便是以佛教偈語命名,宣示他推動精緻藝術與現代音樂的決心。而今的「青春鼓」,是否也算是實現了徐伯年心目中將最美的現代音樂靈魂,度化十方眾人的理想?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