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的台東原住民族歌謠,無論情歌、祈求歌、敘事歌謠或慶典歌謠等等,其因時因地而異的各式功能性意涵,塑造了多采多姿的歌謠傳統,在原住民族以天生嘹亮的歌喉取代文字的娓娓訴說時,歌謠背後的集體抒情循著祖先的腳步,迴盪在當代的傳統視野中。
Yaken a Kanakan
Amliven do Aharangan namen
Nyapwan ko Ataw do maraw
Am sinavat ko abopa
Maka atai do pisagatan ko
「像我這樣的小孩/不曾停止的環繞游泳/屬於我的海域/海洋是我日間的父母/而我的獵物/而是我同歲夥伴群中/無人能及的。」(夏曼.藍波安《八代灣的神話》)雅美族神話傳說中充滿童稚幻想的美麗童謠,承載著多少海之勇士的夢想。
台灣原住民族雖然分屬不同族群,然而在長期或馳騁山林或優遊海域下,各族皆具有樂觀的天性與歌唱、舞蹈天賦。歌謠緣起於人類心靈與外在環境的呼應,是自然與人文在心性中的反射。人類藉以傳情達意,是一種口語化的文學。
在傳統社會領域中,原住民族依循不同社會需求衍伸出豐富的歌謠種類,像是古老祭儀的舉行,耕獵活動、勞作豐收乃至於情志的抒發,無處沒有歌謠的引領與陪伴。這些具多樣情調的歌謠,無論其詞意莊嚴、歡欣、哀婉或活潑,都涵蓋著部落族人對當下情境和古老傳統智慧的有情回應,且代代相傳。
優美情歌 傾訴款款情意
以台東為例,原住民族群分布廣泛,阿美、排灣、魯凱、布農、雅美(達悟)、卑南、葛瑪蘭族等分布縣內,各族文化發展或有不同,歌謠內涵各具特色。例如民族性奔放與直率的阿美族,歌舞開朗活潑,富旋律性。以豐富優美的情歌著稱,情歌往往直抒情意,讚頌情人的歌謠直接而明喻。
……
那下弦明月!是妳彎彎細眉
撩人的弦月!是彎彎的細眉
妳!看哪!我這撩人的青山細眉
星星在南邊的天際
那閃閃星兒,是妳燿燿奪目的項鍊
是閃閃星兒,耀眼璀璨的項鍊
妳!看哪!我這閃閃爍爍光彩奪目的項鍊。
——林信來《台灣阿美族民謠謠詞研究》
除阿美族外,卑南、魯凱、排灣族的情歌也不遑多讓,排灣族表達男女之情的歌謠分量不少,此類情歌可以因思念而獨自吟唱,也可以為追求與愛慕異性而唱。土坂部落的林幸妹唱著那看似悲情卻樂觀以對的失戀歌謠:「我們無奈地分開,都是上天的註定,也不能怪誰啊!……分開之後,就把對彼此的好印象留在心裡吧!也只能徒留回憶了。」(顏正一《排灣族東排灣群傳統歌謠研究——以土坂部落為例》)失戀者所唱的情歌傳達了愛戀終結下的無可奈何,但即便是無法修成正果的戀情,唱詞中仍然傳達了無緣下的款款情意。
祈祝歌謠 表達生活想望
除了以歌抒情外,山海的子民生活緊依循大自然的運轉,風調雨順為生活之基本祈願,祈求歌謠在於實踐人們心中卑微的生活想望:耕獵豐收則飽足無虞,除病驅魔則平安健康。
阿美族人在穀物歉收時進行祈雨,祈雨當日,家家戶戶派年長者一名帶著月桃前往河邊,月桃沾水舉高後,由巫師領唱;眾人反覆唱著:「噢!要下的雨像這滴下的一樣大。」眾人和諧整齊唱出,天則落雨。「諸神。哈嘿嗨!給我降雨。哈嘿嗨!降雨吧!哈嘿嗨!」(林信來《台灣阿美族民謠謠詞研究》)這是阿美族遇乾旱時向a go gai神祈雨所唱的歌謠。
透過歌聲,人神之間有了交流的可能,人的心聲與情意神感知了,雨水來到,解民倒懸之苦,歌謠力量之大,怎不令人驚嘆!
敘事歌謠 傳遞部落記憶
台灣原住民族沒有文字,有關文字在原住民族發展史上的缺席,阿美族給了一個詮釋:「很久以前,我們和漢人一樣是有文字的。漢人把文字寫在紙上裝進瓶子,我們把文字刻在石頭上保存。洪水來了,我們的文字隨石頭沉入水中而消失,於是漢人的文字被保留了下來!」有關文字的消失或許各族都有著自己的浪漫想像!然而由於沒有文字,部落的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歌謠、諺語等往往具體展現了族群的民情風俗和歷史記憶。
歌謠類別中的敘事歌謠即是以講述歷史、傳說、日常事件及人物事蹟為主的歌謠,是無文字民族保留族群生活與歷史記憶的方式之一。
好美麗呀 我們的部落
這是造物主 賜給我們的
也是祖先努力耕耘的
東邊是kaitrasan 西邊是mivatrang
南邊是vangkiw 北邊是dandanaw
四周圍著山是 我們的牆壁
天空是我們的屋頂
這是造物主賜給的珍貴資產
它的名字叫初鹿
四周環繞著綠山 好像衣櫃四邊方角
視線往下望一望 一閃閃燈光 美麗的夜景
那是我們居住的好村莊
雖沒有豐富的稻子收割 需要多量的雨水
多產的果子和美麗花朵 它的名字叫初鹿
——林秀玉等《巴蘭神話故事》
卑南族初鹿部落的歌謠〈我們的部落〉,雖然加進了現代元素,卻在遙想中回應了部落的景況。
祭典歌謠 寄語天地神靈
「雅美族的歌是一種沒有五線譜的曲調,只憑著歌喉唱出那不同美妙的歌聲,因此,族人學歌,僅用耳朵聽著演唱者,便可學會它。」夏本奇伯愛雅如是說。雅美族和其他台灣原住民族最大的區別在於,他們是飛躍大海的海洋之子。族群居於台東外海的蘭嶼島,「飛魚文化」和飛魚祭典是族群的特色。
慶典歌謠和其他歌謠不同處在於此類歌謠具有活絡慶典的作用,同時也能傳達慶典舉行的意義,歌謠在雅美族各項慶典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例如新船下水典禮唱的〈成果〉,是感懷神明的保佑,感謝神明賜予水源,茂盛植栽。飛魚季唱的〈呼喚飛魚〉:「我們要招喚魚了,在我們前方的漁場,因有很大的豬,能引可取物。」(夏本奇伯愛雅《雅美族的古謠與文化》)是在飛魚季快來時,舉行祭拜儀式,祈求飛魚前來,人人豐收的歌謠。雅美族人在飛魚豐收時也會歌頌一番:
出生在大森山的人類
遷徙山下平原居住
龍頭岩是捕飛魚的魚場
把飛魚帶到居住地
在屋簷後我們歌頌
亦在哪兒享用大魚
族人也會為新造的大船、小船而歌頌:
JIMINAVOIT和JICALCAWALANAN
是我們造船的地方
將船推到海上試航
學習如何捕魚
捕捉天神賜予的動物
——夏曼.藍波安《八代灣的神話》
飛魚歌謠除了承載著先人智慧的知識,也是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
除了雅美族外,布農族的歌謠注重和聲,具有濃厚的宗教風格,以八部合音著名。〈祈禱小米豐收歌〉是祈求豐收的祭儀中所唱。唱詞僅以「喔」和聲而唱,族人圍成一圈,由領唱者帶頭,歌聲從最低音漸次向上,直到最和諧的聲音上達天聽而止。雖然布農族小米豐收歌的歌詞僅一字到底,但最後的「上達天聽」已傳達了歌詞未能突顯的意涵。
豐富的台東原住民族歌謠,無論情歌、祈求歌、敘事歌謠或慶典歌謠等等,其因時因地而異的各式功能性意涵,塑造了多采多姿的歌謠傳統,在原住民族以天生嘹亮的歌喉取代文字的娓娓訴說時,歌謠背後的集體抒情循著祖先的腳步,迴盪在當代的傳統視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