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蘭糖廠一角,牆上豐富多彩的壁畫。(高信宗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反轉藝視界 海角創樂園/台東藝文漫步/生態觀察

當聚落,與藝術不期而遇

從都蘭到鐵花村的藝術社區營造

位於海邊的都蘭,是台東最知名的藝術聚落,從早年在地藝術家希巨.蘇飛在這裡的新東糖廠成立工作室以來,這裡的靈秀景觀與好客包容,寬廣的創作空間及離開原生部落的自由感,讓許多藝術家如被磁吸而來,日積月累,成就了都蘭獨特的藝術氛圍。而近年以台東市臺鐵舊宿舍貨倉為基地發展出來的「鐵花村」則是結合音樂、藝術、文創市集的交流平台,培養了在地的音樂人才。都蘭村與鐵花村,已經成為東台灣的藝術新亮點。

位於海邊的都蘭,是台東最知名的藝術聚落,從早年在地藝術家希巨.蘇飛在這裡的新東糖廠成立工作室以來,這裡的靈秀景觀與好客包容,寬廣的創作空間及離開原生部落的自由感,讓許多藝術家如被磁吸而來,日積月累,成就了都蘭獨特的藝術氛圍。而近年以台東市臺鐵舊宿舍貨倉為基地發展出來的「鐵花村」則是結合音樂、藝術、文創市集的交流平台,培養了在地的音樂人才。都蘭村與鐵花村,已經成為東台灣的藝術新亮點。

台東素有「台灣最後一塊淨土」之稱,純淨自然的風景及多元族群的文化內涵,向來便\是吸引眾人到此停留的主要因素,而近年旅遊花東卻格外讓人感受到濃濃的藝術氛圍,蔚藍海岸青翠山巒的環抱下,海岸線矗立著一件件線條優美令人懷想的漂流木裝置作品,讓人忍不住要去尋訪這些作品的由來,而這就不得不提到東海岸亮眼如藍寶石的藝術小村——都蘭。

都蘭村位於台東縣的東河鄉,距台東市北邊海岸約廿公里處,位於都蘭山東側,面對廣闊無邊的豔瀲太平洋,是一個典型的阿美族小村莊,本身就擁有相當豐厚的在地歷史人文景觀,每年歲時祭儀更是凝聚了部落眾人的向心力。

靈秀景觀與好客包容  磁吸藝術家聚集

一進到都蘭村,位於台十一線旁最顯著的地標就是新東糖廠的大煙囪,新東糖廠創立於一九三七年日治時代,為私人經營的紅糖製造廠,在一九八○年代糖業凋零結束營業,約莫在千禧年前後,在地藝術家希巨.蘇飛因承接公共藝術案件,需要利用較大的空間進行創作,遂承租了閒置多年的糖廠倉房作為基地,並且成立了「Siki 木雕工作室」,Siki的好人緣聚集了一批同樣從事創作的原住民藝術家前來協力與拜訪,而都蘭特殊的靈秀景觀與好客包容,寬廣的創作空間及離開原生部落的自由感,這些因素聚集了藝術家們的喜愛,紛紛遷居至都蘭一帶生活。

二○○二年初,包含了峨冷.魯魯安(安聖惠)、魯碧.司瓦那(石瑛媛)、達鳳旮赫地、饒愛琴、伊命、哈拿.葛琉、Aki(林千益)、范志明、飛魚(黃清文)、阿道.巴辣夫、A瑪(王卿)等十餘位跨族群藝術家組成了非實體的「意識部落」,相約在金樽海邊防風林內,用漂流木與廢棄的建材搭蓋起駐紮的居所,過著沒水、沒電的極簡生活,以身體力行、集體勞動和生活實踐的方式,運用海邊的漂流木、岩石及天然素材,在綿延的沙灘上裝置出一件件獨一無二的作品。「意識部落」針對母體文化的思索與反省,創作出可觀的立體、平面,音樂與劇場等藝術作品。意識部落的特殊精神引發了廣大的效應,而個別作者後續的自我成長,也在這十幾年間逐漸發酵。

糖廠咖啡屋歡樂而狂野  帶動藝術能量

同年,都蘭糖廠的舊辦公室,由馬惠中、郭英慧與劇場工作者陳明才、逗小花等多位工作者合資經營咖啡屋,古老的日式建築,經過經營者們的巧手打造,無為而治的慵懶風格,成為藝術家們日日流連相聚的大客廳,閒置的牆面成了藝術家展出的藝廊,小型的藝文活動在這裡展開,時而電影、時而閱讀、時而戲劇,每個週末的現場Live演出,更吸引無數表演者及旅人矚目駐足。

歡樂而狂野,強韌而富生命力,這樣的場域也連接了在地社會運動的醞釀,長遠的影響了日後諸多如「反美麗灣」、「護台東、反核廢」等的行動及議題,這特殊的氛圍也曾被作家舒國治撰文喻為「台灣最遠的咖啡廳」而名噪一時。如磁石般的吸引力使知名藝術家撒古流、賴純純、拉黑子,也將自己的工作室陸續駐點於此,此外,好的擺手創藝術小店、台11藝文空間、愛人錄音室,以及魯碧.司瓦那(豆豆)所經營的二倉先後設立,活絡了糖廠的動態能量,而糖廠外的街上,也因著這樣的風潮迎來了嚮往如此氣息的中外人士,開立各式小店及異國料理餐廳,都蘭一帶的台11線上逐漸興盛了起來。

無奈自二○一○年後咖啡屋易主經營,因調性丕變,就連引為傳奇的週末演出也在今年二月底嘎然而止,眾人相聚的大客廳不復存在,時移世易令人感嘆。

邊陲小村風格獨具  吸引愛藝遊人如織

而都蘭另外一個重要的藝文場景即是位於都蘭半山腰的月光小棧,目前由藝術策展人李韻儀所帶領的藝文團隊「女妖在說畫」藝廊經營,是一個結合藝廊、咖啡座與自然美景的人文觀光景點。極具古雅的的日式建築裡,一樓為「女妖藝廊」,會定期展出許多東海岸藝術家的作品,而搭配著展覽開幕,也經常邀請許多原住民音樂人在此舉辦音樂會,以太平洋的湛藍為背景、森林綠意的環繞,黃昏月昇的輝映中,自在地欣賞藝術與音樂表演,是月光小棧最讓人著迷的魔幻時刻。

都蘭地區充沛多元的藝術動力,即便是位處邊陲小村,閃耀的光芒也是令人無法忽視,而地方政府也為了推動在地藝術發展,自二○○二年起辦理都蘭山藝術節,其中在都蘭糖廠內推出的「我生命中的停駐與漂流」聯展邀請了眾多「意識部落」成員參與,令人驚豔的作品激發了深遠的回響,甚而影響了日後高雄美術館對於南島當代藝術的關注。接踵而來的邀約及活動不斷,如南島文化節、伽路蘭手創市集、東海岸音樂季、東海岸大地藝術節、花東原創生活節,乃至於部落青年歌手舒米恩所主導的阿米斯音樂節,相關策展人不但連結了都蘭部落本身特有的風俗和傳統工藝,也與部落社團如都蘭長青會、薪傳舞團等團體合作參與,使得在此生活的藝術工作者們更具能見度,作品愈臻成熟,都蘭一地甚而成為文青、遊客觀光朝聖的藝術小村。

市區打造鐵花村  結合音樂、藝術與文創市集

二○○九年八月八日也是當年台東縣政府於都蘭舉辦東海岸音樂季的同時,台灣受到莫拉克颱風摧殘,台東南迴線一帶地區受到極大的損傷,藝術工作者們感同身受,或以歌聲或以作品為賑災募款,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切,其中台灣好基金會在協助嘉蘭村災後重建工作的同時,也發現到台東地區的音樂、藝文能量充沛,卻苦無一個具規模與規劃的展演空間,便想要成立一個讓台東音樂發聲為重心的平台,邀集眾多以都蘭為居住地的藝術工作群如安聖惠、見維巴里、饒愛琴、陳正瑞、巴奈、馬淑儀、楊宇沛及劇場工作者豐政發、音樂製作人鄭捷任等人協力打造,以台東市臺鐵舊宿舍貨倉為基地,於二○一○年七月設立了「鐵花村.慢市集」,這是一處結合音樂、藝術、文創市集的交流平台。

鐵花村不但提供在地音樂人一個演出的場域,也邀約各地優秀的音樂人來此展演,讓地方上有志於音樂工作的青年學子,透過觀摩、交流與學習,使自身的涵養更加充實,每年舉辦的焚風樂團大賽,至今更培養了數個優秀的年輕樂團,也逐漸在台灣的各個演藝活動中嶄露頭角。每週五、六、日的慢市集,邀集台東的手作人、地方工藝在此設攤展現創意,也引進在地小農,推廣無毒農業及優質在地農產,要讓來到鐵花村的朋友們聽得盡興、買得驚喜、吃得健康,而今鐵花村已成為暢遊花東不可遺漏的人文景點。

都蘭村與鐵花村是東台灣近年來的新亮點,雖然相距廿公里,但內在裡彼此緊密結合,互相支援,海岸線上的都蘭就如同野地裡的花朵狂野璀璨充滿生命力而不斷茁壯,市區裡的鐵花村則是一株去蕪存菁後用心呵護的音樂、藝術種子存在各種可能性。但如今隨著觀光經濟的風潮帶來的衝擊,過度開發的隱憂令人心驚,如何結合人文、藝術、音樂的型態掌握文化自主權,用藝文營造、深耕地方,才能不被這浪潮席捲,讓生活與心靈的美延續下去。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