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的多元和可變,可以激發靑少年的想像空間,靑少年的活力和善感,也可爲戲劇創作提供不同的思考向度。參與第一屆靑少年戲劇推廣計畫的戲劇專業人楊璧菁認爲,戲劇敎育的重點在於戲劇和學生實際的接觸。讓學生自己去作戲,比叫他們去看戲、去讀一個劇本,更能使靑少年眞正了解和欣賞戲劇。但是因爲校方和家長對戲劇的認知不同,在課業重於其他活動的心態下,許多喜歡戲劇的學生只好背著父母偷偷地參加戲劇活動,她認爲包括戲劇老師和學生都必須不斷的和學校及家長溝通,以取得兩造之間的平衡。
聯考之前事事皆休
另一位戲劇專業人才柳文娟強調,戲劇可以幫助靑少年把心打開,靑少年戲劇應該關心的不是演出規模的大小,而是靑少年在參與戲劇活動的過程中是不是快樂的。她帶的學校是升學學校,課業壓力自然是最大的阻力。校方規定三年級的學生一律不准參加社團活動,戲劇活動被迫強制中斷。柳文娟一方面擔憂,經過一年的經營,才好不容易燃起的戲劇火苗,恐將悶悶而熄,但另一方面她也認爲,面對這樣的狀況,不妨抱持一種阿Q的精神,即使學生必須暫時放下戲劇活動,即使學生不能選擇戲劇系作爲第一志願,但是他們對戲劇已經有基本的概念,也比別人更懂得如何去欣賞戲劇,更何況每一所大專院系幾乎都有戲劇社,戲劇對靑少年的影響是潛在的。
絢爛之後煙雲俱散
同樣參與戲劇推廣活動的專業人林士堯則指出,以他實際參與的經驗來看,他認爲靑少年戲劇推展的眞正困境,不在於演出經費的多少,也不在於學生參與熱情的多寡,而在於如何延續。他說,靑少年戲劇或許可以一屆一屆的辦下去,但是當這些學生走出校門之後呢?並沒有一個眞正的靑少年劇團可以收納他們的活力和創造力。台灣現有的劇團,商業的隨俗從衆,學院派的孤高和寡,眞正適合靑少年階段的,似乎沒有幾個。雖然在有心人士的推動之下,靑少年戲劇推廣計畫已經邁入第二年,但是,他擔憂會像發射高空煙火一般,光芒瞬間璀璨但無法恆久。
特約採訪|郭佩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