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八五年底開放的柏林圍牆前,圍牆後爲布蘭登堡城門。(葉綠娜 提供)

德國的再度統一對原來的東、西德文化藝術發展有何消長呢?西德統一的代價之一是經濟蕭條,文化預算被大量刪去的結果,導致許多原先依靠政府供養的藝術單位或團體得另想出路;原西德的表演團體受到原資本主義架構下系統的影響,過去的經驗反而變成無法適應新形勢的舊包袱,而原東德的狀況則正好相反,新來的制度與變化恰好給予她一個全新的開始,像從無到有,可以自己定位出一個幾乎毫不受拘束的、任何可能的新方向。

現代劇場在新的社會結構下自然是變化劇烈,但最有趣的要算是,一般總被認爲保守的古典歌劇劇院了。以東、西柏林的兩個最重要大歌劇院來說,西柏林的「德意志歌劇院」(Deutsche Oper Berlin)在兩德統一後,爲了應付東邊的強大競爭與日益流失的觀衆,他們做了許多調整(積極製作新劇目,發行雜誌等),但舊有的陳腐人事是無法輕易調整的,也因此,所推出的新劇目都極失敗。而東柏林的國立歌劇院(Staatsoper Unter den Linden)則呈現了完全不同的新生動力,他們邀請聲譽正隆的芝加哥愛樂交響樂團總監巴倫波英(D. Barenboim)任音樂總監,並連續推出了華格納的《帕希法爾》Parsifal、《女武神》Die Walküre等重份量的大製作,參與演出的藝術家都是一時之選外,最重要的是,每齣老劇目都被賦予了新的時代感,他們試圖讓古典歌劇走出封閉貴族娛樂的印象中。像《帕希法爾》的故事背景不發生在中世紀,而是在太空艙裡;節目單不再是藝術家的大頭照,而是厚數十頁的論文書。

本年度東柏林國立歌劇院推出的第一個新製作是理査.史特勞斯的《艾蕾克塔》Elektra。這齣由希臘神話而來的單幕歌劇,向來被認爲是極難處理的作品之一,包括它所連續出現的多義象徵、不協和音與傳統旋律間的風格整合,還有非一般女高音所能勝任的高難度演唱技巧……。此一新版《艾蕾克塔》便是在義大利藝術家科內利斯(Y. Kounellis)的新象徵主義舞台裝置中營造了一個具多種衝突的危機氛圍。或許,劇中封閉式的謀殺與復仇情節亦正勾勒了兩德再度統一後的藝術現況。只是我們不確定,結局是否會像劇中的艾蕾克塔那樣,因過度驚駭而死去。

 

文字|王俊傑 藝術工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