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文翠(陳又維 攝)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表裡泰國(上) 表.外國人眼中的微笑之國╱台灣觀點 台灣創作者眼中的泰國

吳文翠 以祭儀身體與泰國少數民族接上地氣

梵体劇場藝術總監。一九九五年開始接觸舞踏,以祭儀式的身體演出為特色,二○一五年參與差事劇團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里山計畫」,於日本、美濃、台中、泰國演出。二○一七年三月七日至十七日至泰國Tha Long村進行「湄公河里山」第一階段初探。

梵体劇場藝術總監。一九九五年開始接觸舞踏,以祭儀式的身體演出為特色,二○一五年參與差事劇團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里山計畫」,於日本、美濃、台中、泰國演出。二○一七年三月七日至十七日至泰國Tha Long村進行「湄公河里山」第一階段初探。

Q:請談談與泰國藝術家合作或以泰國為主題的創作經驗。

A鍾喬老師嘗試融合生態、生活、生產為一體的里山思想,相信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里山」。後來透過泰國藝術評論人塔農(Thanom)的牽線,我們在二○一七年三月到泰國東南方的湄公河畔進行為期十天的「初探」。

原本打算要進行里山計畫演出,但從曼谷開車十二小時抵達Tha Long村,這個泰東小村落只居住了約五百位少數民族布魯族(Bru),是因為逃避法國殖民統治,從湄公河對岸的寮國山區遷居而來的原住民。他們住在國家公園旁,過去曾有反政府的左翼分子逃往此地,也因為布魯族不是泰國人,他們沒有與泰國人同樣的權利,維持著低度現代化的發展,擁有自己的泛靈信仰。我們發現,不去了解他們,不去站在他們的土地上思考,我們無法進行這場演出。

除了進行田野調查,我們也參與他們的生活。其中有一晚是祈福的聚會,他們呈獻了植物製成的儀式塔,插滿黃色小花與象徵祝福白色棉線,也演出了寮國式傳統舞,手勢非常豐富。也因為我剛在台灣參與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這身體感延續到了Tha Long村,我將祝福的身體化作儀式性舞蹈,帶著媽祖的祝福為族人進行了一場祭儀演出。我覺得祭儀式的身體最能接上地氣,這可說是一場祭儀劇場的文化行動。未來我們也計畫再回去。

Q:對泰國文化印象最深刻的事,或文化衝擊經驗。

A在那個祈福聚會的夜晚,布魯族女性跳了傳統舞。她們每週兩天會由資深者教年輕女孩跳部落舞蹈,很珍惜自己文化的傳承。當中有個廿歲左右的女孩,她跳舞的身體淳樸簡單,卻很美。當她看到借住她家的曼谷年輕女孩,拿出化妝品時,似乎有些羨慕的眼神。問她:「會想到大城市嗎?」她沒有猶豫地說:「從來沒有想過。」她可能有時會羨慕遠方,但從來沒想過離開家鄉,這讓我看見布魯族人雖少,但生活文化緊密對族人產生了很大力量。

Q:推薦一件你印象最深刻的泰國藝術家作品。

A因為只待了十天,那個村落沒有我們刻板概念下的「藝術家」作品,但有許多細緻的民藝、生活用品。我買了幾個竹編放糯米的籃子,工法細密極了。布魯族的男人都是竹編專家。

Q:如果用一個關鍵字來描述你所知的泰國當代社會現況,你會如何形容?

A:泰國曼谷愈來愈觀光,生活充滿資本主義宰制——而且是缺少了自我特色的泰式資本主義——甚至偏遠地方都有7-11這種跨國連鎖商店。泰國民族性「轉譯」能力強,但感覺到「主體性的接地力稍薄弱」,對境內少數民族比較缺乏同理心。

當劇場遇上魔術,打開故事的可能廣告圖片
四界看表演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