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劇團「一條褲製作」今年自五月起舉辦「紀錄劇場節」,透過連串活動,從不同面向探討紀錄劇場的定義、形式與各地實踐。其中紀錄劇場研討會於七月底舉行,多位藝術家與戲劇學者也到港分享,另有選讀英美兩地的紀錄劇場作品,不少是首次在港亮相。
社會的不公義、政治環境的變化牽引著人們躁動不安的狀態,這往往是劇場創作者尋找靈感的來源,一方面是他們對事件的關注,也期望帶動更多人的討論和對話。誠然所謂「真相」,其實也是一個被建構和操控的過程,如何把事件透過劇場不同切入的方式,打開思考和討論的空間,展開更多樣、豐富的層次,似乎更是應該創作者的追求。
邀請國際藝術家分享創作經驗
「一條褲製作」是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的劇團之一,「銳意發展紀錄劇場,身體力行以製作本土紀錄劇場作品回應社會」,曾透過搬演英美等作品如《同志少年虐殺事件》The Laramie Project等向香港觀眾展示海外藝術家如何透過文獻、訪談、報導等在舞台上呈現新聞事件;往後劇團也陸續上演了以紀錄劇場形式探討本土事件的作品如《1967》、《本來沒有菜園村》等。
今年「一條褲製作」透過「藝能發展資助計畫」的資助主辦「紀錄劇場節」,從五月起至十月份,從不同面向探討其定義、形式與各地實踐。藝術總監胡海輝與戲劇文學顧問賴閃芳先走訪英德兩地,「實地考察兩地的紀錄劇場發展,與當地的藝術工作者進行對談」,十位受訪藝術家包括「國際政治謀殺學院」(IIPM)藝術總監米羅.勞(Milo Rau),他在二○一六年執導的《五首簡易小品》Five Easy Pieces獲得比利時戲劇評審大獎,不少香港劇場工作者透過今年柏林戲劇節「十大之一」就欣賞了這個相當有爭議性的作品;也有高爾基劇院駐院導演雅葉.洛能(Yael Ronen),其作品《共同境地》曾在臺北藝術節上演。
此外,部分藝術家亦親臨香港於研討會中分享其創作經驗,如德國紀錄劇場的重要人物Hans-Werner Kroesinger,他曾編作五十套以上的相關作品;紀錄劇場專書Verbatim Verbatim的聯合作者之一Robin Soans。透過分享管窺德國的實踐對舞台美學與空間設計的政治性也考慮其中,英國的實踐則似乎相當重視文本的構成。與會之一的美國學者Carol Martin把形式的開放性置放在「真實劇場」(Theatre of the Real)的廣義脈絡裡,讓本地觀眾對「紀錄劇場」有更寬廣的認識。
在地創作者也參與交流
研討會是「紀錄劇場節」研習週的其中一個項目,另有選讀英美兩地的紀錄劇場作品,不少是首次在港亮相,同時也有Kroesinger和來自美國Greg Pierotti的進行「大師工作坊」。而剛在八月,則有三個新進本地藝團「尋問者」、「天台製作」和「她說創作單位」於「新進紀錄劇場展演」中展示本地創作成果。這些作品的內容也十分多元:包括《過河卒》探討一九五○至一九八○偷渡逃港潮、《不是女僕》則以外籍家庭傭工為題材、《O先生與O小姐》就邀請跨性別人士素人登台。三個作品都安排文學指導和研究員參與;作品的形式與創作路徑各異,亦打開了觀眾對以往同類型創作的想像。主辦單位在展演後舉辦「分享會」先展示英德考察成果,同場也讓本地創作人分享經驗和回應觀眾提問,最後整個「紀錄劇場節」更會以出版方式存留記錄。
相關網站:紀錄劇場節 docutheatref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