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低音提琴教母Joëlle Léandre(尼可樂表演藝術有限公司 提供)
即將上場 Preview 第二屆台灣國際即興音樂節

「碎形的絕對」 回到聲音的原初

屬於絕對當下的「即興音樂」,總是能帶給聆賞者意外的驚喜,第二屆台灣國際即興音樂節以「碎形的絕對」為題,邀請多位在即興音樂領域耕耘多年的資深藝術家,於十一月到訪台灣,以碎形的聲音素材,堆疊與延展,組裝與配對,打造聆聽者獨一無二的聽覺體驗。

屬於絕對當下的「即興音樂」,總是能帶給聆賞者意外的驚喜,第二屆台灣國際即興音樂節以「碎形的絕對」為題,邀請多位在即興音樂領域耕耘多年的資深藝術家,於十一月到訪台灣,以碎形的聲音素材,堆疊與延展,組裝與配對,打造聆聽者獨一無二的聽覺體驗。

第二屆台灣國際即興音樂節碎形的絕對

11/4~25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南海劇場等地

INFO  0972-350958、www.facebook.com/ncaa2012/

走進即興場域,聽到的是罕少被一般人定義為「樂音」的聲響:和諧如大自然森林、大海、河流等地的環境音;平常如公寓中、馬路上、狹窄巷弄等的城市聲音;吵雜有各種樂器音量放到最大的凌亂不堪;有時在昏暗的舞台中,看到的雖是一件正常不過、閃金亮銀的薩克斯風管,透過電子設備調整聲音元素後,我們聽到的還是奇異到難以形容的聲響,真要形容,那或許像排水管裡細菌聽到的聲音(如果它們有聽覺功能),但又或者,那就是外星人的音頻?!

站在非主流這一邊的聲音藝術家

必須聲明,這些音樂家(或者以「聲音藝術家」稱呼之較為合適),他們絕非斂財宗教團體,亦不是世俗詐騙分子。這場盛會中的各個藝術家,如第二屆台灣國際即興音樂節首週演出「繁花音聖母」的法國低音提琴教母Joëlle Léandre,上個世紀便與布列茲、約翰.凱吉、康寧漢等前衛藝術大師共事,偶爾會回到母校巴黎高等音樂院擔任考試評審;第二週「起手無須回」俄裔美籍爵士鋼琴大師Simon Nabatov,出身兩所古典音樂名校:莫斯科音樂院與茱莉亞音樂院,從小便對即興音樂有興趣的他,近卅年與各樣的爵士人相遇後,古典只是他手上諸多運用元素的一環;更有藝術家如豐住芳三郎(日)、卷上公一(日)、上一屆音樂節也曾造訪台灣的瑞士資深前衛音樂藝術家Hans Koch等,全都擁有數十多年以上勤懇耕耘的資歷。

他們或是在西洋古典音樂系統下的現代音樂思潮中誕生,或是在各種流派的流行與爵士音樂中打滾磨練多年,權威與資歷這檔事,在這個領域內或許重要,但對於一般觀眾而言,再多的頭銜堆砌似乎與聽到的音樂永遠扯不上邊兒,因為最重要的問題不在於名,而是他們用盡一生站在非主流的一邊,他們究竟想表達什麼?

回歸純粹的聲音素材

「即興」對於巴赫與莫札特而言,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巴洛克的數字低音,一顆顆音值頗長的音符與數字組合,是巴洛克人展現素養與即興才華的當下;古典時代的協奏曲那一個個留白的華彩樂段,也是莫札特等音樂天才現場尬樂,最令觀眾屏息以待的時刻。而「即興」一詞,在其他民族的古典音樂傳統中若不曾被特別提起,那其實是因為,沒有「即興」,就沒有那樣的音樂傳統,即興就像空氣一般,到處存在,也不需要設立「即興」的名,強調即興這事兒。

於是乎,在今天這個時代,人類可以被分析為一串DNA,物質可以被切碎成夸克(quark),無限的宇宙是從體積無限小的奇點大爆炸所形成,而屬於我們現代人、現代文化的「即興」,難道不是台上那些刻意不被美化成「樂音」,刻意留下最純粹原型的聲音素材嗎?

這些碎形的聲音素材,其堆疊與延展,其組裝與配對,還就是這個時代的內涵與意義,僅此一次,僅在當下,等待您來領略。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