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甄拔濤概念創作及編劇、李俊亮聯合導演的體驗劇場《她和他的時間之流》,讓觀眾透過耳機,以聲音導航,在藝穗會這個百年香港歷史,也是文化基地的場域中,探索記憶與過往;同時也透過吃食、物件的觸摸與拍照,建構多樣的體驗。
近月有不少香港的本地製作都強調「聲音導航」,觀眾要先在觀賞前取得耳機,並要在演出進行期間一直戴著,私密的聲音體驗可能是提供不同的指示、聲音或話語,讓觀眾在封閉式的劇場,或更多是開放式的空間(如在街上、餐廳內、商場中)裡,探索表演的可能性與聲音的表演性。這些作品讓觀眾既感新鮮又好奇,雖然大家日常都會戴著耳機把自己與「世界」隔絕,但在一定程度上,這些製作又試著讓大家與隔絕的世界重新連繫,找尋更多未被發現的風景。
聲音導航 體驗空間歷史
由藝穗會主辦的「賽馬會文化保育領袖計畫」的其中一個項目,就是由獲得德國「柏林戲劇節劇本市集獎2016」的華人編劇甄拔濤負責概念創作及編劇、李俊亮聯合導演的體驗劇場《她和他的時間之流》。這個計畫的其中一個目的,是「讓藝穗會自說自話」,把這個承載百年香港歷史,也是文化基地的場域,以更活潑的方式和現在的觀眾產生關係。因此參與這個作品的觀眾並不只是坐在劇場內單向地觀賞,聲音的導航會把他們與這個空間的連繫,從一杯冰開始。
觀眾會把寫上自己名字的冰棒木條放入冰中,而如果知道藝穗會前身,其實是前牛奶公司儲存冰塊倉庫的話,就會了解創作人的用心良苦。事實上,作品帶領每次分成三組,每組約廿人同步遊走藝穗會不同空間的觀眾,在路線的策劃上可說是費盡心思,一方面要解決人流動線的設計,也要讓空間可以述說自己的故事。因此除了經常有機會進入的樓上劇場、小劇場、餐廳外,也有後台空間、天台等平日未必能到達之處,有點「偷窺」空間的頑皮,同時這種「偷窺」也是進入對歷史的想像,觀眾透過聲音的獨白,聽到男女主角在城市遇上故事,也感受到在歷史洪流和戰火洗禮下,人在這空間中存活的渺小。
多樣感官 營造另類觀賞經驗
說得上體驗,這次作品也挑戰觀眾不同的期望。如現在的酒吧在戰時曾經是超級市場,聲音把觀眾的視點放在平日被暗黑燈光和桌椅遮蔽的地板上,原來斑駁的地磚有的是從前超級市場貨架拆除後留下的痕跡;同時透過藝穗會的研究,超級市場在戰時的聖誕節前沒有火雞賣,賣的卻是「大線雞」,觀眾也即場吃到火雞肉。在聽覺與味覺間探尋舊日的氣息。另一方面,後台空間則安排了很多物件讓觀眾可以拍照和觸摸,這些都讓觀眾感受另類的觀賞經驗。
然而在拿捏聲音導航文本的內容,在時間上是否有足夠的空間讓觀眾消化、如空間同感、帶動深一層的想像與連繫是一大課題;另外文字的密度是否有機會讓觀眾想像與呼吸也是體驗劇場要考慮的。筆者參與的一組幸運地有較多這些空間,有些組別則因動線不同而相對倉卒。這項目值得長期演出,讓更多觀眾能認識藝穗會的建築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