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黃雀飛》宣傳海報。(六四舞台 提供)
香港

「六四舞台」重現黃雀行動 《讓黃雀飛》承傳民主精神

曾以《在廣場上放一朵小白花》一劇紀念「六四天安門事件」廿周年的「六四舞台」劇團,今年再度推出新戲《讓黃雀飛》。劇作以營救學運人士的「黃雀行動」的真人真事,與前年反高鐵撥款的抗爭作雙線平衡發展,反思「六四」與「當下」的心思明顯,也更自覺地要突顯事件的複雜和矛盾。

曾以《在廣場上放一朵小白花》一劇紀念「六四天安門事件」廿周年的「六四舞台」劇團,今年再度推出新戲《讓黃雀飛》。劇作以營救學運人士的「黃雀行動」的真人真事,與前年反高鐵撥款的抗爭作雙線平衡發展,反思「六四」與「當下」的心思明顯,也更自覺地要突顯事件的複雜和矛盾。

「六四舞台」在二○○九年六月首演《在廣場上放一朵小白花》,紀念「六四」廿周年;在香港這片自由之土雖有發表敏感作品的權利,但在硬體配合上卻往往有甚多問題。因香港目前大部分演藝場地屬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團體要申請租用一方面要與署方的主辦節目競爭,另外因為租金比獨立場地低廉而面對申請者眾,要爭得好場地好時機並不容易。

戲演六四議題引來壓力?

當年「六四舞台」的作品未能成功在政府轄下場地上演惹來坊間議論紛紛,官方以檔期爆滿為理由,但民間對政治審查的陰影仍存;後來作品在不屬政府管理的兆基創意書院多媒體劇場演出,但傳來有演員受恐嚇要退演令事件多添問號,一時間好像處處暗湧。但「進念」同年在文化中心擔任場地伙伴,演出的《東宮西宮八之西九龍珠》內含紀念「六四」情節卻似乎沒有受到壓力。署方場地的審批「準則」,對劇場工作者來說一直是個謎。

《小白花》引起了媒體的關注,令「六四舞台」在這幾年間有機會重演作品,亦在學校巡演,讓年輕的朋友透過戲劇認識事件。作品以香港女記者在學運期間於天安門遇上兩個男學生為主線,有人為理想而戰,有人要為現實低頭;因強調運動的「實況」,而在虛構演出中加入了新聞片段,作品不免落入追求「寫實」的迷思中,也令一些感覺和情緒的拿捏顯得有點「輕易」,上演的教育和再現資訊目的,似乎大於透過藝術手段去思考事件在今天對觀眾的意義。

《讓黃雀飛》反思「六四」與「當下」

今年劇團推出新作《讓黃雀飛》,未知是否沉澱了《小白花》的經驗,或選擇以另一種方式處理事件,作品顯然更有野心。演出招募了廿多位演員,亦特邀「黃雀行動」參與者朱耀明牧師和立法會議員張文光「飾演自己」,及資深劇評人盧偉力和舞台化妝師陳明朗客串演出,加上創作人周博賢和吳彤以音樂帶動宣傳,令作品在未獲藝術發展局支持的情況下,仍打開了一片天空。

劇作以營救學運人士的「黃雀行動」的真人真事,與前年反高鐵撥款的抗爭作雙線平衡發展,反思「六四」與「當下」的心思明顯,也更自覺地要突顯事件的複雜和矛盾。雖亦不免有激動的情懷,而對「反高鐵」者的描繪未免單向,但在貫徹紀念、平反的前進聲音中明顯另闢了思考的路徑,亦因而讓藝術元素的發揮和昇華有更多可能性。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導演羅靜雯善用群戲處理空間氛圍,加上形體的介入有助提煉情節,平衡了在舞台上一些必然要處理的「真實」片段(如朱耀明牧師和張文光重現當年協助學生的情況)。李旺陽「被自殺」的事件全城沸騰,劇終謝幕全體演員肅立望向前方的意象澄明,這點心意遙送遠方,我們的路還長——在藝術中心壽臣劇院內飛出來的黃雀,將停駐在觀眾心中。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