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迄今已經第七屆的檳城喬治市藝術節,源起於二○○八年喬治市成為世界遺產的慶典活動,在檳城民眾的踴躍參與下,於是政府決定讓這個藝術節慶持續發展。七年來,策展團隊將城市空間化為各種表演舞台,節目除了國外邀約、共製或委託性質的演出外,藝術節也支持環境劇場、特定場域表演作品。
二○○八年檳城喬治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翌年,檳城政府舉辦了一個為期三天(一個週末)的喬治市入遺慶典祝此殊榮。二○一○年,因應之前檳城民眾對慶典的踴躍參與,檳城政府決定全面發展「喬治市藝術節」,於是有了今天的面貌。
邀約國際藝術家 也支持公共空間創作
對檳城喬治市藝術節而言,城市裡的公共空間是創作最好的畫板。在二○一七年的藝術節裡,舊店屋成為了展覽空間,例如檳城龍三堂邱公司(會館)化為台灣木偶戲演出場所,另外在市中心的一塊空草地,也成為一個城市遊樂園和娛樂舞台。在不正規的場地或場館舉行演出,是藝術節策展的策略,所謂「層次性策展」,在商業、前衛藝術、文化藝術領域遊走,讓不同性質的演出和藝術活動並置。除了國外邀約、共製或委託性質的演出外,藝術節也支持環境劇場、特定場域表演作品等。
國際藝術家如傑宏.貝爾(Jérôme Bel)和華人世界新崛起的著名舞團陶身體劇場等,都曾在二○一七年的喬治市藝術節亮相,在歷屆的藝術節裡,英籍、印度裔當代舞者阿喀郎.汗(Akram Khan)和出生於比利時安特衛普的西迪拉比(Sidi Larbi Cherkaoui)等知名舞者也登過這個城市的舞台。
明年(二○一八年)的喬治市藝術節,因總監祖希迪數月前到台灣訪問時,被台灣蓬勃的表演藝術活動吸引,決定在二○一八年喬治市藝術節的一個週末,策展一系列來自台灣的演出。另外藝術節也將展出經典的馬來西亞與亞細亞國家的電影作品。
活化古蹟與文化 藉故事與在地人民互動
檳城是一個非常適合展現馬來西亞華族與其他種族的混合文化,雖然城市裡華人居多,但是其他友族的文化也非常明顯。最具特色的是峇峇娘惹文化(Baba Nyonya),早期從中國移民而來的華人,在檳城落腳,落地生根,與當地不同種族居民結合,後代成了這城市裡的「峇峇」(男生)和「娘惹」(女生)人。
另外,在喬治市藝術節,說故事和社區營造活動是重要的。在檳城舉行的藝術活動中,社區營造是一項重要工作,因為古蹟需要照顧,也得要重新閱讀,在整理歷史時,需要更加嚴謹。活動如火如荼展開,不遺餘力,也成了檳城的關注重點,也因為如此,喬治市藝術節呼應城市規劃的號召,將活動安排在古跡與舊店屋上,鼓勵民眾積極參加喬治市節活動。在地的社區營造組織Think City是其中之一。一個空間的維護與建設需要居民踴躍使用,才能持續發展。相對的,藝術活動如果沒有人觀看或參與,藝術的互動性就不存在了。
七年來,除了國際性的藝術活動(不管是表演藝術或其他藝術形式),喬治市藝術節也與院校合作,展開藝術推廣活動,極力將檳城居民帶到藝術活動中,也鼓勵他們參與支持各項藝術活動,無論是什麼形式。從歷屆的節目單裡,節目之豐富性明顯,一目了然。
透過藝術 如何與民眾深度對話?
然而,在建立物理公共空間的當下,社會之公共空間卻是不那麼明顯。人與藝術的關係,以及藝術與民眾之間的關係是值得更深思考的。檳城在城市發展上非常努力,並將這城市發展成一個「舒適居住城市」。藝術固然重要,但是喬治市藝術節與人民所能共同對話的語彙又是什麼呢?目前,喬治市藝術節日益蓬勃,節目的多元與商業可能前景樂觀,但在資本主義掛帥的今天,檳城人民對藝術的看法與支持,是否能讓喬治市藝術節持續發展?
雖然喬治市藝術節已把世界聞名的微電影節“TropFest”納入節目規劃中,其他精采節目也陸續加入陣容,檳城人民對這些節目的接受度是否和策展團隊契合?最近見證了檳城人在遭逢水災時的共同努力,展現團體協助精神,我相信檳城人的團結力量是堅固的。目前在馬里西亞眾多的節慶裡,喬治市藝術節雖然不像是個能被歸類為藝術或演出節的活動,但是憑著它七年來,在推廣藝術上的成就來看,前景是令人鼓舞的。
文字|蔡兩俊 東南亞表演藝術研究者、舞蹈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