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馬來西亞

相關文章 11 篇
  • 特別企畫 Feature

    多元多彩的活力藝景 馬來西亞

    從台灣直飛不到四個小時,靠近赤道的馬來西亞,散發著他們獨特的熱情風景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摩登的都市高樓,多采多姿的節慶及各族群的特色美食在同一個地域裡,交織成萬花筒一般的世界。 深入這個國度,更會了解表演藝術場館、藝術節、團隊甚至藝術家,都如同這片土地的縮影,提供一個平台,讓各式各樣的演出並存、交流、再出發。於是,當我們呼喊著音樂、舞蹈、戲劇界線愈來愈模糊時,回頭一看,才發現他們的藝術並不是由外而內勉強串連,而是由內而外自然發生。「族群融合、藝術無疆界」,在此地再也不是口號,而是事實。它的實踐,就在繽紛多元的馬來西亞。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01期 / 2018年01月號
  • Rhythm in bronze樂團在2017喬治市藝術節的演出。
    特別企畫 Feature

    囉惹主義與期待跨越的憧憬

    縱使戲劇及其受眾普遍以語言作為分流,但跨族裔的「囉惹」式合作總是以理想形態出現在許多演製的構想當中;這種跨族合作模式容易一不小心就在舞台上被奇觀化。「藝術無疆界」的口號一再被提及,然而並非只單純的以友族的「在場」,或是以「美學無須語言」,就能輕易迴避語言差異而帶來的文化複雜性及其美學政治性。或許在面對語言政治在馬國劇場中的挑戰時,應該要直視差異、面對差異、理解差異

    文字|謝鎮逸
    第301期 / 2018年01月號
  • 吉隆坡表演藝術中心日間外觀
    特別企畫 Feature 前進大馬看表演!

    吉隆坡與檳城的劇場巡禮

    文化多元的馬來西亞,主要的藝術活動集中在兩地首都吉隆坡與檳城,想一探大馬的表演藝術風貌,適必得造訪這兩大城市。且讓我們帶領讀者,紙上走訪這兩地的重要場館與特色表演空間。

    文字|吳思鋒、蔡兩俊
    第301期 / 2018年01月號
  • 檳城表演藝術中心中型劇場
    特別企畫 Feature 前進大馬看表演!

    吉隆坡與檳城的劇場巡禮

    文化多元的馬來西亞,主要的藝術活動集中在兩地首都吉隆坡與檳城,想一探大馬的表演藝術風貌,適必得造訪這兩大城市。且讓我們帶領讀者,紙上走訪這兩地的重要場館與特色表演空間。

    文字|吳思鋒、蔡兩俊
    第301期 / 2018年01月號
  • 2017藝術節中,Orang-Orang Drum Theatre與JB Drum Team演出的The Memories音樂會。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地文化接軌國際 公共空間的多元對話

    創辦迄今已經第七屆的檳城喬治市藝術節,源起於二○○八年喬治市成為世界遺產的慶典活動,在檳城民眾的踴躍參與下,於是政府決定讓這個藝術節慶持續發展。七年來,策展團隊將城市空間化為各種表演舞台,節目除了國外邀約、共製或委託性質的演出外,藝術節也支持環境劇場、特定場域表演作品。

    文字|蔡兩俊
    第301期 / 2018年01月號
  • 馬六甲藝術與表演節的演出多在自然古蹟場地進行。
    特別企畫 Feature

    有機開放 展現表演與環境的多元可能

    馬六甲藝術與表演節創辦於二○○九年,是一個多元的跨界表演活動,特點是表演均在馬六甲自然古蹟場地進行,藝術家會在特定地點進行創作與演出。表演節開放讓各領域的表演藝術家都可以參加,不拘於表演藝術或行為藝術,只要他們的演出具有表演性。不以商業為考量,這個表演節旨在讓馬六甲地域環境及表演場地的獨特性發聲,以產生自己的生命張力。

    文字|蔡兩俊
    第301期 / 2018年01月號
  • 2017年藝術節的舞蹈演出Puppets by Haptic Hide。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文化融爐裡 展現新美學

    由位於吉隆坡的白沙羅藝術中心所舉辦的白沙羅藝術中心藝術節,從二○一四年迄今舉辦了三屆,旨在讓本地與國外藝術家接軌,共同協力創作新作品,同時也展現本土性,讓在地團體藉由此平台呈現他們的匠心製作。從首屆活動從本地娘惹文化啟航,到第二屆在表演場館呈現環境演出,到去年的第三屆邀請更多國際藝術家到訪演出並舉辦工作坊,藝術節藉此一步一腳印地,發掘並開拓馬來西亞新美學。

    文字|蔡兩俊
    第301期 / 2018年01月號
  • 南利.依布拉
    特別企畫 Feature 馬來西亞印度舞蹈大師

    依布拉 學習他族傳統 發揚拓展新路

    身為馬來族的回教徒,卻在多元文化的國度中,投身另一族群的傳統舞蹈藝術,並且創新光大他是南利.依布拉,馬來西亞的國寶級舞蹈家。他於一九九六年創立了Sutra Dance Theatre,並以此為基地推廣並創作印度舞蹈,並以創新形式備受矚目。其延伸成立的Sutra Foundation也是一個跨國際的組織,串聯了南亞與東南亞的印度舞蹈家與藝術家一起創作。

    文字|蔡兩俊
    第301期 / 2018年01月號
  • 法莉達.美利堅
    特別企畫 Feature 馬來西亞劇場之母

    法莉達.美利堅 創建劇場投身教育 鋪展藝術之路

    被譽為「馬來西亞劇場之母」的法莉達.美利堅,廿九年前與夫婿喬.哈森一起成立了「藝人館」,開始投身表演藝術工作。從藝人館太子廣場劇場開始,他們陸續創建了多間表演場館,包含吉隆坡表演藝術中心與檳城表演藝術中心,為有心從事表演藝術的創作者提供揮灑的舞台,也透過教育課程讓所有人有機會認識表演藝術。在政府資源提供有限、只能靠私人企業贊助的狀況下,她仍堅持不懈

    文字|黃麗珍
    第301期 / 2018年01月號
  • 祖希迪
    特別企畫 Feature 檳城喬治市藝術節創辦人

    祖希迪 將藝術帶進家鄉 讓在地展望世界

    雖非表演藝術科班出身,但喬治市藝術節的創辦人暨總監祖希迪,卻以滿懷熱情打造了馬來西亞在地的藝術節慶。自○九年加入「喬治市世界遺產日」慶典團隊、次年創立了喬治市藝術節,祖希迪為了讓藝術節與國際接軌,他放下害羞本性,走上檯面與各國人士交流,也期待透過藝術,能改變人與社會,讓喬治市藝術節未來可成為東南亞藝術節的平台,不只是為了觀光客,更是為了提升大馬社會文化與人民對表演藝術的認知和素養。

    文字|黃麗珍
    第301期 / 2018年01月號
  • 吳聖雄
    特別企畫 Feature 手集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吳聖雄 透過包容與分享 傳達節奏的感動

    「手集團」的演出融合了傳統鼓藝、打擊樂、肢體表演,呈現出馬來西亞多元文化的風采,創辦人暨藝術總監吳聖雄正是這個特色團隊的重要推手。身為廿四節令鼓創辦人陳徽崇的得意門生,吳聖雄雖是美術科班出身,但卻投身擊樂藝術,更帶領團隊多方吸收各地音樂文化,而向上茁壯之外也認真向下扎根,投注心力在藝術教育中,不斷以身實踐對多元文化的包容與分享,並藉此傳達音樂節奏的無限感動。

    文字|李秋玫
    第301期 / 2018年01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上海

    直播間成為蠶食演藝市場的「第二舞台」

  • 音樂

    班貝格交響樂團亞洲巡迴 攜手陳銳在台演出

  • 舞蹈

    離開殿堂,由你自己發現耀眼

    2023艋舺國際舞蹈節
  • 特別企畫 Feature

    和波孝禧:人生充滿挑戰,但人類有無限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