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非表演藝術科班出身,但喬治市藝術節的創辦人暨總監祖希迪,卻以滿懷熱情打造了馬來西亞在地的藝術節慶。自○九年加入「喬治市世界遺產日」慶典團隊、次年創立了喬治市藝術節,祖希迪為了讓藝術節與國際接軌,他放下害羞本性,走上檯面與各國人士交流,也期待透過藝術,能改變人與社會,讓喬治市藝術節未來可成為東南亞藝術節的平台,不只是為了觀光客,更是為了提升大馬社會文化與人民對表演藝術的認知和素養。
檳城是永遠的戀人
「檳城是我的一切,我愛這個地方、這裡的人和源源不絕的活力。」喬治市藝術節總監祖希迪(Joe Sidek)形容檳城人為狂妄自大、自草根性很強的族群,不管經過多少西方國家的殖民、政黨輪替,檳城人宣稱自己是檳城人時,臉上總是帶著驕傲的光彩。
對他來說,檳城人的人情味是濃於馬來西亞其他州屬的,除了大街小巷滿街的戰前老建築外,或許人情味也是檳城喬治市於二○○八年七月七日登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跡」名錄的原因,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他,無時無刻發現這座島的可愛,「這裡的每一面牆都很精采,是一幅幅畫作!」這也是檳城入遺後為什麼出現五十二幅鐵塑漫畫與壁畫,這些漫畫裝置藝術和壁畫散布在喬治市各個角落的建築牆面上,並以幽默、生動語言和手法充分表達了喬治市的故事,尤其是二○一二年由來自立陶宛的青年畫家恩納斯所繪的壁畫《姐弟共騎》,「這是一個很棒的開始!」這一對姐弟真有其人,是恩納斯某日午後在喬治市街頭擷取靈感時看到的畫面 。
保持熱忱持續夢想
「我對人有很大的熱忱。」祖希迪說,人是複雜且有趣的生物,也因為這樣人才會有想法、有創意。檳城喬治市藝術節讓他有更多機會深入了解自己熱愛的島嶼,「很難,但我很享受這個過程,我覺得我很幸運。」重新認識檳城、耕耘新事務、認識陌生人、跟員工激盪新點子,讓他的人生慢慢接近他的夢想。夢想被實踐的機會得來不易,他年少時曾想在大學專攻表演藝術,但遭父親制止,因此只能在曼徹斯特大學城市規劃科系度過他的大學生涯。
回國後的他被賦予接管家族事業的重擔,然而他並沒有放棄任何讓自己更接近夢想的機會,他為秀場提供節目、策劃展覽、在大大小小的演出裡擔任服裝設計、造型設計,甚至經營模特兒訓練公司。他也曾經在一九九○年代創辦了當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夜店“Boom Boom”。
這個夜店不僅是當年紅極一時的夜遊好去處,也為喬治市帶來了活力,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人。他發現原來一個好的表演藝術相關產業可以匯聚人才與志同道合的人,“Boom Boom”變成是創意交匯的所在,每天晚上的秀更是表演藝術工作者揮灑汗水的平台。祖希迪在當時就表現出非常獨特的藝術鑑賞及推廣能力,也奠定了檳城州政府對他的青睞及信任。
為了藝術節不再害羞
「我是一個好人。」當祖希迪被要求用一個形容詞形容自己時他如是說,與其用「好」字來形容他,「老實木訥」更為貼切。祖希迪很宅,很多時候他情願窩在家裡,問他如果可以把每天生活裡的其中一件事情拿掉,再也不用進行這件事情,他說:「開車、停車、找車位」,但身為檳城喬治市藝術節的藝術節總監,很多時候都是身不由己的,「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我是非常害羞的。」雖然他討厭在公開場合說話,也承認自己並不擅長與人交談,但他清楚知道總監這個職位需要承擔責任,跟多數人打好關係、建立交情是讓藝術節走向國際的必經之路,不能因為自己個性上的局限而限制了藝術節邁向國際的可能性,為此,他將自己劃分為「工作時的祖希迪」和「私底下的祖希迪」。
二○○九年,在州政府的邀請和支持下,祖希迪加入入遺慶典團隊並發起了「喬治市藝術節」,同時於二○一○年拉開序幕,成功舉辦了為期一個月的藝術節,「這是一個富有挑戰性工作,所幸大家都包容我。」接任這個職位後,祖希迪完全把事業重心放在藝術節上,面對陌生人他的話變多了,為了打響藝術節的知名度,他更多方接觸國外知名表演藝術團體,從二○一○至二○一五年,大量邀請國際知名表演藝術團隊前來表演,目的是把「喬治市藝術節」推上國際舞台。
人物小檔案
◎ 1958年生於馬來西亞柔佛。
◎ 1978年前往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深造。
◎ 1996年在喬治市經營夜店“Boom Boom”長達4年,為當時火紅的夜間好去處。
◎ 2009年加入「喬治市世界遺產日」,在慶典團隊擔任藝術節總監至今。
◎ 2010年發起了喬治市藝術節(George Town Festival)並擔任總監。
◎ 2015年發起了北海藝穗節(Butterworth Fringe Festival)並擔任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