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士大提琴家波特拉(鵬博藝術 提供)
音樂 宛如神諭的貝多芬大提琴奏鳴曲全集

波特拉 演繹大提琴的「新約聖經」

若說巴赫六部《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是大提琴的「舊約聖經」,貝多芬的五首《大提琴奏鳴曲》就可說是大提琴的「新約聖經」,因為這五首經典,才成就了音樂史上大提琴的地位與意義。瑞士大提琴家波特拉是這個世代最受矚目的大提琴家之一,他將於四月底來台,與台灣旅瑞士鋼琴家胡榮合作演繹貝多芬這組大提琴經典。

若說巴赫六部《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是大提琴的「舊約聖經」,貝多芬的五首《大提琴奏鳴曲》就可說是大提琴的「新約聖經」,因為這五首經典,才成就了音樂史上大提琴的地位與意義。瑞士大提琴家波特拉是這個世代最受矚目的大提琴家之一,他將於四月底來台,與台灣旅瑞士鋼琴家胡榮合作演繹貝多芬這組大提琴經典。

波特拉×貝多芬大提琴奏鳴曲全集

4/28  19:30 屏東演藝廳-音樂廳

4/30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INFO  02-29412155

在西方音樂史中,巴赫的偉大地位無庸置疑,說到大提琴樂曲,就無法忽視巴赫的六部《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這六部作品在大提琴家卡薩爾斯(Pablo Casals)的推播下成為大提琴演奏的圭臬;然而,這是後來的故事!事實上,在貝多芬之前,大提琴這種被視為低音聲部的樂器,往往只扮演著樂團或室內樂的和聲功能,在旋律性上所能發揮的意義相當薄弱,因此不論是巴赫、韓德爾、泰勒曼,甚至是後來的海頓,關於大提琴的創作可說是鳳毛麟角,更遑論創作無數的莫札特,除了未完成的協奏交響曲外,從未創作過任何一首大提琴獨奏作品。

貝多芬《大提琴奏鳴曲》  成就大提琴地位

在貝多芬的五首大提琴奏鳴曲之前,音樂史上從未存在任何關於大提琴的奏鳴曲形式與結構,因此貝多芬的創作不僅開啟了這種音樂形式之門,在演奏技巧、音樂語法、聲響表現與音樂性上,全然賦予了這項樂器真正且嶄新的性格。

就因為貝多芬的這五首作品,使大提琴在那個時代獲得了它應有的地位。這五首奏鳴曲的寫作橫跨了貝多芬生命史與風格劃分的三個時期,也就是說,綜觀這五首樂曲,可以清楚地呈現出貝多芬一生的寫作技巧、風格與音樂哲學觀。在精神層次上成為最具貝多芬特徵的音樂創作與形式,整個貝多芬似乎就在這樣的脈絡中被定義了。

正因這些作品在音樂國度中宛如神諭般的存在,具有相當崇高的象徵意義,因此巴赫的六部《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被譽為大提琴的「舊約聖經」,貝多芬的這五首《大提琴奏鳴曲》則被稱為大提琴的「新約聖經」,成就了音樂史上大提琴的地位與意義。

傳統框架中  詮釋與眾不同的曲風

首度來台的瑞士大提琴家波特拉(Christian Poltéra),將演繹這五首大提琴的新約聖經《大提琴奏鳴曲》。作為大提琴大師海德利希.席夫的弟子,波特拉是這個世代最受矚目的大提琴家之一。沒有神童般的傳奇,也沒有顯赫的音樂世家背景,但因著他精湛的技巧與絕佳的音樂性,使他於十七歲時,因馬友友取消某場與大衛.辛曼(David Zinman)指揮蘇黎世音樂廳管絃樂團的演出,臨危受命上台與樂團演奏艾爾加的大提琴協奏曲,令人驚豔的表現使他自此備受關注。除了與慕尼黑愛樂、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漢堡NDR管絃樂團、奧斯陸愛樂、維也納交響樂團等合作外,波特拉的錄音也受到樂評高度讚揚,不但曾獲法國金叉獎(Diapason D'Or)、《留聲機》雜誌編輯推薦、《絃樂》雜誌的「絃樂之選」,及BBC雜誌等權威樂評的當月推薦。

波特拉此次將帶著史特拉底瓦里於一七一一年製的名琴「瑪拉」與台灣旅瑞士鋼琴家、列夫席茲(Konstantin Lifschitz)入室弟子胡榮合作演出。我們期待兩位廣受矚目的新生代大提琴家與鋼琴家,以年輕活力、自信不畏懼的態度,在傳統的框架與格局中,詮釋出完全不同的非典型《大提琴奏鳴曲》。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